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 卷十八 大腸腑方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八 大腸腑方 (1)

1. 痰飲第六

(論一首,方四十一首,灸法一首)

論曰:夫飲有四,何謂?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問曰:四飲之證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過多,水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汗不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其人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

凡心下有水者,築築而悸,短氣而恐,其人眩而癲。先寒即為虛,先熱即為實。故水在於心,其人心下堅,築築短氣,惡水而不欲飲。水在於肺,其人吐涎沫,欲飲水。水在於脾,其人少氣,身體盡重。水在於肝,脅下支滿嚏而痛。水在於腎,心下悸。

夫病人卒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喜虛耳。脈偏弦者飲也,肺飲不弦,但喜喘短氣。支飲亦喘而不能眠加短氣,其脈平也。留飲形不發作,無熱,脈微,煩滿不能食,脈沉滑者留飲病。病有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嗽轉甚。

其人咳而不得臥,引項上痛,咳者如小兒掣瘲狀。夫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其脈沉者,有留飲也。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大如手,病人肩息上引。此皆有溢飲在胸中。久者缺盆滿,馬刀腫有劇時,此為氣飲所致也。膈上之病,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惡寒,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劇,必有伏飲。

病人一臂不遂,時復轉移在一臂,其脈沉細,此非風也,必有飲在上焦。其脈虛者為微勞,營衛氣不周故也,冬自瘥(一本作久久自瘥。)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

白話文:

[痰飲第六]

有四種飲的狀況,分別是痰飲、懸飲、溢飲與支飲。痰飲指的是,原本體型較壯的人突然變瘦,喝水後會聽到腸胃間水聲瀝瀝,這就是痰飲。懸飲則是喝水後,水分滯留在兩側脅下,咳嗽或吐痰時會感到疼痛。溢飲的情況是,過量喝水後,水分遍佈四肢,應該出汗卻不出汗,造成身體沉重疼痛。支飲的症狀為,患者呼吸困難,只能半坐著,呼吸短促無法平躺,外表看來像是浮腫。

一般來說,心臟下方有積水的人,會感覺心悸,呼吸短促且害怕,甚至頭暈。若先感到冷,代表虛弱;若先感到熱,則表示實證。積水在心臟附近,會感覺心臟下方堅硬,心悸且呼吸短促,不喜歡接觸水,也不想要喝水。積水在肺部,患者會吐出泡沫狀口水,想喝水。積水在脾臟,會呼吸短淺,全身沉重。積水在肝臟,脅下會感到飽滿,打噴嚏時會感到疼痛。積水在腎臟,會心悸。

病人如果突然喝大量水,可能會立即出現喘不過氣的症狀。一般來說,吃少喝多的人,水分容易積聚在心臟下方,嚴重時會心悸,輕微時會呼吸短促。脈搏雙弦象徵著寒氣,通常發生在大便後,身體虛弱。單邊脈搏弦象徵有積水,肺部積水不會造成脈搏弦,只會讓患者喘氣和呼吸短促。支飲也會讓人喘氣,無法安睡,並伴有呼吸短促,脈搏正常。積水未發作,沒有發熱,脈搏微弱,腹脹滿悶,食慾不振,脈搏沈滑,這些都是積水病症。若有積水,會感到脅下疼痛,連帶影響鎖骨凹陷處,咳嗽時更為嚴重。

患者咳嗽到無法平躺,甚至頸部上方疼痛,咳嗽時像小孩抽搐一樣。胸腔內有積水的人,會口渴且呼吸短促,關節疼痛。脈搏沈,表示有積水。心臟下方有積水,背部會有一塊像手掌大的冰冷區域,患者呼吸困難,這是胸腔中有溢飲。長時間積水,鎖骨凹陷處會滿溢,形成馬刀腫,偶爾會劇烈疼痛,這是因為氣血和積水所致。橫膈膜以上的疾病,會感到胸滿、喘、咳、嘔吐,發作時會寒熱交錯,背痛畏寒,眼睛淚水自行流出,身體劇烈顫抖,這是因為有潛藏的積水。

若患者的手臂活動受限,且這種情況偶爾會轉移到另一隻手臂,脈搏沈細,這不是風濕,而是上焦有積水。脈搏虛弱,可能是輕微勞累,因營養循環不順所致,冬天時會自然好轉。治療痰飲,應使用溫性藥物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