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 卷之五 (3)
卷之五 (3)
1. 嘔吐噦
氣滯者,脹滿不通,二陳湯加枳實、沉香、木香。痰飲者,遇冷即發,俗名冷涎泛,先以姜蘇湯下靈砂丹,繼以順氣之藥。食積者,消導乃安,枳實、厚朴、蒼朮、神麯、麥芽、山楂、砂仁。吐而諸藥不效,必假鎮重以墜之,靈砂丹、養正丹。吐而中氣久虛,必借穀食以和之;宜白朮炒焦黑色,陳皮、茯苓、半夏、甘草、陳倉米、苡仁、穀芽,時時呷陳米飲。先吐後瀉,身熱腹悶,名曰漏氣;此因上焦傷風,邪氣內著,麥門冬湯。
二便不通,氣逆不續,名曰走哺;此因下焦實熱,人參湯主之。乾嘔氣逆,橘皮、生薑等分。噁心胃傷,虛者人參、橘紅、茯苓、甘草、半夏、生薑。實者枳殼、砂仁、橘紅、半夏、白蔻、藿香。嘔苦邪在膽經,黃連、甘草、生薑、橘皮、柴胡。吐酸責之肝臟,挾熱者左金丸加白蔻、生薑竹茹、梔子。
挾寒者左金丸加丁香、乾薑、白朮、沉香。嘔清水者多氣虛,六君子湯加赤石脂。吐蛔蟲者皆胃冷,理中湯加川椒五粒、檳榔五分,吞烏梅丸。詳別其因,對證用藥,不膠於一定之跡,可應無窮之變耳!
白話文:
如果因為氣不順暢導致的嘔吐,會感到肚子脹滿不舒服,而且氣體不流通,可以用二陳湯,再加入枳實、沉香、木香這些藥材來治療。如果是因為痰飲引起的嘔吐,遇到寒冷就會發作,俗稱「冷涎泛」,可以先用姜蘇湯搭配靈砂丹服用,之後再用一些順氣的藥來調理。如果是因為食物積滯引起的嘔吐,可以透過幫助消化來緩解,可以使用枳實、厚朴、蒼朮、神麴、麥芽、山楂、砂仁這些藥材。
如果嘔吐的情況吃了很多藥都沒有效,就必須用一些能鎮靜、往下墜的藥,例如靈砂丹、養正丹。如果嘔吐導致中氣虛弱很久,必須靠吃東西來調和,可以用炒到焦黑的白朮,搭配陳皮、茯苓、半夏、甘草、陳倉米、薏仁、穀芽,平常可以喝些陳米煮的粥。如果是先吐後拉,而且身體發熱、肚子悶脹,這種情況叫做「漏氣」,是因為上焦感受風邪,導致邪氣進入體內,可以用麥門冬湯來治療。
如果大小便不通暢,氣逆而且呼吸不順暢,這種情況叫做「走哺」,是因為下焦有實熱,可以用人參湯來治療。如果是乾嘔而且氣逆,可以用橘皮和生薑等量的藥材。如果是噁心而且傷到胃,虛弱的可以用人參、橘紅、茯苓、甘草、半夏、生薑;如果是實證,可以用枳殼、砂仁、橘紅、半夏、白蔻、藿香。如果嘔吐時覺得口苦,是邪氣在膽經,可以用黃連、甘草、生薑、橘皮、柴胡。如果嘔吐酸水,是肝臟的問題,有熱證可以用左金丸,再加入白蔻、生薑竹茹、梔子;有寒證可以用左金丸,再加入丁香、乾薑、白朮、沉香。如果嘔吐的是清水,大多是氣虛,可以用六君子湯,再加入赤石脂。如果嘔吐出蛔蟲,大多是胃寒,可以用理中湯,加入五粒川椒、五分檳榔,再吞服烏梅丸。
總之,要詳細分辨嘔吐的原因,根據不同的情況用藥,不要拘泥於固定的方法,這樣才能應對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