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三 (4)
卷之三 (4)
1. 平胃散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口苦無味,胸滿短氣,嘔噦噁心,噫氣吞酸,面色萎黃,肌體瘦弱,怠惰嗜臥,體重節痛,常多自利,或發霍亂,及五噎八痞,膈氣反胃,並宜服。
白話文:
用於治療脾胃不調,導致 食慾不振、腹脅疼痛、口苦無味、胸悶氣短、嘔吐噁心、反酸打嗝、面色蠟黃、身體瘦弱、懶惰嗜睡、關節疼痛、經常腹瀉,或出現霍亂、五種噎食病、八種腹脹病、反胃,都適合服用。
蒼朮(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薑汁製,炒香),陳皮(去白,各三斤二兩),甘草(炒,三十兩)
白話文:
蒼朮:
- 去掉粗糙的外皮
- 用米湯浸泡兩天,每五斤用量
厚朴:
- 去掉粗糙的外皮
- 用薑汁醃製
- 炒香
陳皮:
- 去掉白色的內皮
- 每種用量三斤二兩
甘草:
- 炒製
- 用量三十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以水一盞,入生薑二片,干棗二枚,同煎至七分,去薑、棗,帶熱服,空心,食前。入鹽一捻,沸湯點服亦得。常服調氣暖胃,化宿食,消痰飲,闢風、寒、冷、濕四時非節之氣。
白話文:
上方藥粉較細緻,每次服用二錢,加入一碗水,放入兩片生薑和兩枚紅棗,一起熬煮至藥液減少七分之一,取出生薑和紅棗,趁熱服用,空腹,在飯前服用。加入一撮鹽,用沸騰的水沖服也可以。長期服用可以調理氣息,溫暖胃部,化解積食,消痰化濕,祛除風、寒、冷、濕等非時令之氣。
2. 三和散
治五臟不調,三焦不和,心腹痞悶,脅肋䐜脹,風氣壅滯,肢節煩痛,頭面虛浮,手足微腫,腸胃燥澀,大便秘難,雖年高氣弱,並可服之。又治背痛,脅痛,有妨飲食,及腳氣上攻,胸腹滿悶,大便不通。
白話文:
這款藥物可以治療五臟不協調、三焦失衡,導致的心腹脹痛、胸脅脹滿、風邪阻滯、四肢疼痛、頭暈眼花、手腳輕微水腫、腸胃乾燥、大便困難。即使年紀大、身體虛弱的人也適合服用。此外,它還能治療背痛、肋痛、影響飲食、腳氣上攻、胸腹脹悶、大便不通等症狀。
羌活(去蘆),紫蘇(莖葉,去粗梗),沉香,宣州木瓜(薄切,焙乾),大腹皮(炙焦黃,各一兩),芎藭,甘草(炒),陳皮(去白),木香,檳榔(麵裹,煨熟,去面),白朮(各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計時。
白話文:
羌活(去除根莖纖維),紫蘇(葉子和莖,去除粗糙的莖),沉香,宣州木瓜(切成薄片,烘焙至乾燥),大腹皮(炙烤至焦黃,各一兩),芎藭,炒甘草,陳皮(去除白色部分),木香,檳榔(用麵粉包裹,煨熟,去除麵粉),白朮(各三分量)
3. 七氣湯
治虛冷上氣,及寒氣、熱氣、怒氣、恚氣、喜氣、憂氣、愁氣,內結積聚,堅牢如杯,心腹絞痛,不能飲食,時發時止,發即欲死,此藥主之。
白話文:
用來治療虛冷往上頂的心氣,以及寒氣、熱氣、怒氣、怨氣、喜氣、憂愁之氣,這些氣在身體內部凝結聚集,像杯子一樣結實牢固,導致心痛腹痛,無法進食。病症時發時停,發作時疼痛難忍,好像是快要死了。用這個藥方來治療它。
人參,甘草(炙),肉桂(去粗皮,各一兩),半夏(湯洗七遍,切片,焙乾,五兩)
白話文:
人參、甘草(烘焙過的)、肉桂(去除粗皮,各 30 克),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切片,烘乾後,150 克)
上為粗末。入半夏令勻,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入生薑三片,煎七分,去滓,稍熱服,食前。
白話文:
上半句意義不明。加入半夏,攪拌均勻。每次服用三錢,加一大碗水,放入三片生薑,煎至七分,去渣,稍稍加熱後服用,於飯前服用。
4. 益智散
治傷寒陰盛,心腹痞滿,嘔吐泄利,手足厥冷,及一切冷氣奔沖,心、脅、臍、腹脹滿絞痛。
白話文:
治療傷寒引起的陰氣過盛,心腹脹滿,嘔吐與腹瀉,手腳冰冷,以及所有因為體內寒氣上升導致的心部、側腹部、肚臍周圍和腹部脹滿與劇烈疼痛。
川烏(炮,去皮、臍,四兩),益智(去皮,二兩),乾薑(炮,半兩),青皮(去白,三兩)
白話文:
- 川烏(以四兩的量炮製、去除皮和肚臍)
- 益智(去除皮,用兩兩的量)
- 乾薑(以半兩的量炮製)
- 青皮(去除內層白色部分,用三兩的量)
上件為散。每服三錢,水二盞,入鹽一捻,生薑五片,棗二個,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前。
白話文:
上述處方為散劑。每次服用三錢,加入兩碗水,再加一小撮鹽、五片生薑、兩個剖開的棗子,一起煎煮至剩八分之一的量,去掉藥渣後溫熱服用,在飯前服用。
5. 藿香半夏散
治胃虛中寒,停痰留飲,噦逆嘔吐,胸滿噎痞,短氣倦怠,不入飲食。
白話文:
治療胃部虛弱且有內寒,痰飲停留不散,噁心反胃、嘔吐,胸悶、吞嚥困難,氣短乏力,食欲不佳。
丁香皮(半兩),藿香葉(一兩),半夏(湯浸洗七遍,微炒黃色,二兩)
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七片,煎七分,去滓,溫服,食前。
白話文:
丁香皮(25 克),藿香葉(50 克),半夏(水煮去除雜質 7 次,炒至微黃,100 克)
6. 草豆蔻散
治脾胃不調,胸膈滿悶,飲食不化,嘔逆噁心;或藿亂嘔吐,心腹刺痛,腸鳴泄利,水穀不分。
白話文:
用於治療脾胃功能失調,胸部和膈膜間感到飽脹悶痛,飲食消化不良,噁心呕吐;或是霍亂導致的呕吐,心臟及腹部劇烈疼痛,腸胃鳴響並伴有腹瀉,食物與水分不能正常分離。
草豆蔻(去皮,一斤),生薑(切作片,二斤),甘草(銼,八兩)
白話文:
草豆蔻(去皮,500克),生薑(切片,1000克),甘草(切碎,400克)
上件拌勻,入於銀器內,用水過三指許,以慢火熬令水盡,焙令乾,杵為細末。每服一錢,用沸湯點服,不計時候。夏月煎作熟水常服,調中止逆,除冷氣,消飲食。
白話文:
上述食材拌勻,放入銀器內,加水至超出三指,用小火熬煮至水份蒸發殆盡,再烘乾,搗碎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沸水沖泡服用,不限服用的時間。夏季可煎煮成涼茶常服,可調中止瀉、驅除寒氣、助消化。
7. 積氣丸
治陰陽不和,臟腑虛弱,寒冷之氣留滯於內,使氣積不散,胸脅支滿,食即氣噎,心腹膨脹,氣刺氣急(一本作氣急刺痛),宿食不化,心腹引痛,噎氣吞酸,停飲浸漬,噁心嘔逆,癖塊疼痛,臟腑不調,飲食不進,往來寒熱,漸覺羸瘦,以致著床,面黃肌熱,精神困頓。
白話文:
用於治療陰陽失調,臟腑虛弱,寒氣積聚體內,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胸脅兩側脹痛,飲食後氣噎,心腹脹滿,呼吸急促,宿食不消,心腹疼痛,呃逆反胃,液體停滯,噁心嘔吐,腫塊疼痛,臟腑失調,食慾不振,寒熱交替,逐漸消瘦,以至於臥牀不起,面色發黃,體溫過高,精神萎靡。
巴豆(一百個,去皮、心、膜,出油取霜,三錢),桃仁(去皮、尖,麩炒,別研,一兩半),附子(炮,去皮、臍,四兩),米醋(五升,以硇砂、大黃同用慢火熬成膏),大黃(麵裹,煨,去面,為末),乾漆(炒焦),木香,鱉甲(醋炙黃,各一兩),三稜(煨,乘熱搗碎),肉桂(去粗皮),硇砂(研,各二兩),硃砂(研飛),麝香(別研,各二錢半)
白話文:
- 巴豆(100 個,去皮、去心、去膜,榨取油脂後取出膏狀物,3 錢)
- 桃仁(去皮、去尖,用麩皮炒熟,磨成粉,1 兩半)
- 附子(用火炮製,去皮、去臍,4 兩)
- 米醋(5 升,加入硇砂和大黃,用小火熬煮成膏狀)
- 大黃(裹上面粉烘烤,去掉麪粉,研磨成粉末)
- 乾漆(炒焦)
- 木香(1 兩)
- 鱉甲(用醋炙烤至黃色,1 兩)
- 三稜(烘烤,趁熱搗碎)
- 肉桂(去除粗皮)
- 硇砂(研磨,2 兩)
- 硃砂(研磨成粉末)
- 麝香(研磨,2 錢半)
上為細末,入研藥勻,以醋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炒生薑湯溫下,或木香湯亦得,食後,臨臥服。更看虛實,加減服之,忌生冷、硬物。
白話文:
將細末的藥材研磨均勻,加入醋膏製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兩丸,用炒生薑湯或木香湯送服,在進食後臨睡前服用。根據虛實狀況酌情增減用量。忌食生冷、堅硬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