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卷之三 (5)
卷之三 (5)
1. 丁香丸
治積滯不消,心腹堅脹,痰逆嘔噦,噫醋吞酸,脅肋刺痛,胸膈痞悶,或反胃噁心,食飲不下,氣上衝胸,痞噎不通,及食症酒癖,血瘕氣塊,時發刺痛,全不思食,並治之。常服消飲食,行滯氣。
白話文:
治療消化不良、腹脹、痰液反流導致嘔吐、打嗝有酸臭味、肋部疼痛、胸悶、嘔心反胃、無法進食、氣往上頂到胸、食物梗塞不通,以及飲食過度、酗酒造成的症狀,例如血塊氣滯,時常發作疼痛、完全不想進食。經常服用消食化滯、促進氣血流動的藥物。
豬牙皂角(去皮,炙焦黑,為細末),好墨(燒,醋淬),肉桂(去粗皮),乾薑(炮),丁香木香(各一兩),乾漆(碎,炒令煙盡,為細末),黑牽牛(炒,為細末),川大黃(別為細末),蓬莪朮(炮,搗碎),京三稜(炮,搗碎),硇砂(別研),附子(炮,去皮、臍,各二兩),青皮(去白,三兩),巴豆霜(先用醋煎硇砂令熱,下巴豆霜,煎三、兩沸,下大黃末熬膏,一錢半)
白話文:
- 豬牙皁角(去皮,烤焦)
- 好墨(燒毀,用醋浸泡)
- 肉桂(去除粗皮)
- 乾薑(炮製過) *丁香、木香(各一兩)
- 乾漆(粉碎,炒熟,成粉末)
- 黑牽牛(炒熟,成粉末)
- 川大黃(研磨成粉末)
- 蓬莪朮(炮製,搗碎)
- 京三稜(炮製,搗碎) *硇砂(研磨)
- 附子(炮製,去除皮和臍,各兩兩)
- 青皮(去白皮,三兩)
- 巴豆霜(用醋加熱研磨硇砂,加入巴豆霜,煎煮三次,加入大黃粉末熬製成膏,一錢半)
上以大黃、硇砂、巴豆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兩丸,茶、酒任下。如要取化癥瘕癖塊,用生薑湯下七丸,並食後、臨臥服之。
白話文:
使用大黃、硇砂、巴豆膏,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到兩丸,可以用茶或酒送服。如果要化解體內的腫塊,可以用生薑湯送服七丸,在吃完飯後和睡前服用。
2. 小丁香丸
消積滯生冷,留飲宿食,止痰逆噁心,霍亂嘔吐。治心腹脹悶,脅肋刺痛,胸膈痞滿,噎塞不通。常服順脾胃,進飲食。
白話文:
幫助消化不良、寒氣滯積、飲食停滯不消,緩解噁心嘔吐、痰液逆流。治療心腹脹滿、肋骨疼痛、胸膈堵塞、噎塞不通。長期服用能調理脾胃,促進食慾。
五靈脂(十二兩),丁香(三兩),木香(一兩半),肉豆蔻(去殼,三十個),巴豆(去皮、膜,出油,二百一十個)
白話文:
五靈脂(600 公克) 丁香(150 公克) 木香(75 公克) 肉豆蔻(去殼,30 個) 巴豆(去皮、去膜,出油,210 個)
上為細末,入巴豆令勻,麵糊和令得所,丸如黍米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生薑湯下,橘皮湯亦得,食後服。如霍亂吐逆,煎桃葉湯放冷下。小兒吐逆不定,三歲兒服三丸,五歲以下服四丸,用生薑桃葉湯下。
白話文:
用細末的巴豆粉,與麵糊混合均勻,搓成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5-7顆,用溫熱的生薑湯送服,也可使用橘皮湯,在飯後服用。如果出現了霍亂嘔吐的情況,可以煎煮桃葉湯冷卻後服用。對於小兒嘔吐不定時,三歲以下的孩子服用3顆,五歲以下服用4顆,用生薑桃葉湯送服。
3. 三稜煎丸
順氣寬中,消積滯,化痰飲。治中脘氣痞,心腹堅脹,脅下緊硬,胸中痞塞,喘滿短氣,噫氣不通,嘔吐痰逆,飲食不下,大便不調,或泄或秘。
白話文:
理氣擴胸,消化積滯,化解痰飲。治療中焦氣滯,心腹脹滿,肋骨下緊硬,胸中脹塞,氣喘氣短,打嗝不通,嘔吐痰液反逆,進食不順,大便異常,時而腹瀉,時而便祕。
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色),硇砂(飛研,各一兩),神麯(碎,炒),麥糵(炒,各三兩),青皮(去白),乾漆(炒),蘿蔔子(微炒,各二兩),三稜(生,細銼,搗羅為末,八兩,以酒三升,石器內熬成膏)
白話文:
- 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端,用炒麩炒成黃色),1 兩
- 硇砂(研磨成粉),1 兩
- 神曲(搗碎,炒熟),3 兩
- 炒麥芽,3 兩
- 青皮(去白),2 兩
- 炒乾漆,2 兩
- 微炒蘿蔔籽,2 兩
- 生三稜(細細研磨,搗成粉末),8 兩(用 3 升酒,在石器容器中熬煮成膏)
上件為末,以三稜膏勻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後服。
白話文:
將上文藥材碾成細粉,用三稜膏均勻地和成丸劑,每粒丸劑約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 15 至 20 顆,用溫熱的米湯送服,飯後服用。
4. 青木香丸
寬中利膈,行滯氣,消飲食。治胸膈噎塞,腹脅脹痛,心下堅痞,腸中水聲,嘔噦痰逆,不思飲食。
白話文:
這可以幫助舒緩胸口悶痛、順暢膈肌,促進氣血運行,消除積食。用於治療胸間堵塞感、腹部兩側脹痛、胸口硬塊、腸胃中有水響聲、噁心嘔吐、痰多逆氣、食欲不振等症狀。
補骨脂(炒香),蓽澄茄,檳榔(酸粟米飯裹,濕紙包,火中煨令紙焦,去飯,各四十兩)黑牽牛(二百四十兩,炒香,別搗末一百二十兩),木香(二十兩)
白話文:
炒香的補骨脂,蓽澄茄,將檳榔包裹在酸粟米飯中,用濕紙包起來,在火中烤至紙焦,去除粟米飯,各取 40 兩。炒香黑牽牛 240 兩,另外搗碎成粉末 120 兩。木香 20 兩。
上為細末,入牽牛末令勻,漸入清水和令得所,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茶、湯、熟水任下,食後服。每酒食後可服五丸至七丸。小兒一歲服一丸。懷孕婦人不得服之。
白話文:
把上面細小的藥末和牽牛子末混均勻,再漸漸加入清水調和,直到適當的程度,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可用茶、湯或溫水送服,飯後服用。每次飲酒或進食後可以服用五到七丸。一歲的小孩每次服用一丸。懷孕的婦女不能服用。
5. 消食丸
治脾胃俱虛,不能消化水穀,胸膈痞悶,腹脅時脹,連年累月,食減嗜臥,口苦無味,虛羸少氣。又治胸中有寒,飲食不下,反胃翻心,霍亂嘔吐,及病後新虛,不勝穀氣,或因病氣衰,食不復常,並宜服之。
白話文:
此方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胸中發悶,兩側肋骨部位偶爾脹痛,症狀持續多年,食慾不振、嗜睡,口苦無味,身體虛弱、氣短。另外,也適用於以下情況:胸中有寒,飲食無法下嚥,噁心反胃,嘔吐腹瀉,以及病後體虛,不能消化食物,或者因生病導致體質衰弱,食量無法恢復正常。
烏梅(去核,焙乾),乾薑(炮,各四兩),小麥糵(炒黃,三兩),神麯(搗末,炒,六兩二錢)
白話文:
烏梅(去核,烤乾),乾薑(炮製,各四兩),小麥芽(炒黃,三兩),神麴(研磨,炒製,六兩二錢)
上件為末,煉蜜和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米飲下,日二服,不計時候。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和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天服用 15 丸,逐漸增加到 20 丸,用米湯送服,早晚各一次,不拘於特定時間。
6. 小獨聖丸
治脾胃不和,飲食多傷,心腹刺痛,嘔噦噁心,噎痞吞酸,乾噫食臭,腹脅脹悶,不思飲食。
白話文:
用於治療脾胃不合,飲食過量造成的傷害,胸口及腹部刺痛,噁心嘔吐,吞嚥困難且反酸,打嗝時有食物的酸臭味,腹部及兩側脹悶不舒服,沒有食欲。
巴豆(連皮稱半兩,去皮、心、膜,炒熟,得三錢,研),肉桂(去粗皮,一斤),硇砂(研飛,一兩),半夏(湯洗七次),丁皮(舶上者),烏梅(去核),乾薑(炮),當歸(去蘆),三稜(煨,搗碎,各四兩)
白話文:
巴豆(連皮 10 克,去掉外皮、種仁和膜,炒熟後得 5 克,研磨成粉)、肉桂(去掉粗皮,500 克)、硇砂(研磨成細粉,50 克)、半夏(用薑汁水洗 7 次)、丁皮(進口的,適量)、烏梅(去掉果核,適量)、乾薑(炮製過的,適量)、當歸(去掉根須,適量)、三稜(煨製後搗碎,各 200 克)
上為細末,入巴豆、硇砂勻,水煮曲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用溫水下,食後服。常服化滯氣,利胸膈,止逆消食。
白話文:
上面把巴豆、砂石藥材磨成細粉,再加入水煮成濃稠的糊狀,製成像麻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到五顆丸子,用溫水送服,飯後服用。長期服用可以化解腸胃積滯的氣,疏通胸悶,止住反胃,幫助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