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臺秘要》~ 卷第二十三 (5)
卷第二十三 (5)
1. 灸癭法一十三首
千金灸諸癭法。
灸肩髃左右相宛宛中,男左十八壯,上十七壯,女上十八壯,左十七壯,再三以瘥止。
又法
灸風池百壯,風池夾項兩邊,兩穴兩耳上髮際中。(通按此條千金聖濟作灸風池百壯又灸兩耳後髮際百壯乃是兩條然明堂無髮際穴)
又法
灸大椎百壯,兩邊相去各一寸半,小下垂,各三十壯。
又法
灸頸沖,頸沖在伸兩手直向前,令臂著頭,對鼻所住處灸之,各隨年壯。凡灸五處九穴。(翼深師並同通按○頸沖即臂臑穴在肘上七寸其灸五處九穴即風池髮際大椎大杼頸沖五處共九穴也)
又癭上氣並短氣方。
灸肺俞一百壯。
又癭上氣胸滿法。
灸雲門五十壯。
又癭惡氣方。
灸胸堂百壯。
又癭惡氣法。
灸天府十五壯。
又癭勞氣法。
灸衝陽,隨年壯,在肘外屈橫文頭是。(據此是曲池穴衝陽在足跌上五寸)
又療癭法。
灸天瞿三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又癭氣面腫法。
灸通天五十壯,在耳上二寸。
又灸癭法。
灸中封,隨年壯,在兩足跌上曲尺宛宛中。(並出第二十五卷中)
又灸癭法。
灸耳後髮際,有一陰骨,骨間有一小穴,亦有動脈,准前灸,大效,以上穴所在,具三十九卷明堂中。(出第六卷中)
白話文:
治療癭瘤的灸法十三種
治療癭瘤的灸法:
在肩膀的肩髃穴,左右兩邊各取穴位,大約在凹陷處。男性左邊灸十八壯,右邊灸十七壯;女性則右邊灸十八壯,左邊灸十七壯。反覆灸幾次,直到痊癒為止。
另一種方法:
灸風池穴一百壯,風池穴位於頸部兩側,在後腦下方,兩耳後髮際之內。 (註:有些文獻記載,風池穴和耳後髮際穴各灸一百壯,但明堂圖中沒有髮際穴。)
另一種方法:
灸大椎穴一百壯,大椎穴在背部頸椎下,兩邊各旁開一寸半處,稍微往下垂,各灸三十壯。
另一種方法:
灸頸沖穴,頸沖穴位於伸直雙手向前,手臂貼近頭部時,與鼻子相對應的位置。左右兩邊各依照年齡灸。總共灸五個地方九個穴位。(註:頸沖穴又稱臂臑穴,在手肘上方七寸處。總共灸五處九穴指的是:風池穴、髮際穴、大椎穴、大杼穴和頸沖穴,共五處九穴。)
治療癭瘤引起上氣不順及氣短的方法:
灸肺俞穴一百壯。
治療癭瘤引起上氣、胸悶的方法:
灸雲門穴五十壯。
治療癭瘤引起的惡氣的方法:
灸胸堂穴一百壯。
另一種治療癭瘤引起的惡氣的方法:
灸天府穴十五壯。
治療癭瘤引起的勞累氣虛的方法:
灸衝陽穴,依照年齡灸,衝陽穴在手肘外側橫紋的盡頭。(註:這裡指的應該是曲池穴,衝陽穴則在足背上五寸處。)
另一種治療癭瘤的方法:
灸天瞿穴三百壯,在橫三寸的位置灸。
治療癭瘤引起面部腫脹的方法:
灸通天穴五十壯,在耳朵上方二寸處。
另一種治療癭瘤的灸法:
灸中封穴,依照年齡灸,在兩腳腳踝內側前方的凹陷處。(出自《針灸甲乙經》第二十五卷)
另一種治療癭瘤的灸法:
灸耳後髮際處,有一小塊陰骨,骨頭之間有一個小穴,也有動脈跳動。按照前面的方法灸,效果很好。以上所說的穴位位置,在《明堂圖》第三十九卷中有詳細說明。(出自《針灸甲乙經》第六卷)
2. 瘤方三首
肘後云皮肉中忽腫起,初如梅李,漸長大,不癢不痛,又不堅強,按之柔軟,此血瘤也。不療乃至如盤,大則不可復消,而非殺人病爾,亦慎不可破,方乃有大療,今如覺,但依癭家療,療若不消,更引別大方。(出中卷)
深師療瘤脂細瘤方。
吳茱萸(一分),礬石(燒),芎藭,當歸,大黃,黃連,芍藥,白蘞,黃芩(各二分)
上九味合搗下篩,和雞子塗著細故熟布上,隨瘤大小薄厚貼之,燥輒易之,著藥當熟作膿脂,細細從孔中出,探知膿血盡著生膏,若膿不盡復起故也。生肉膏方如下。
又生肉膏療癰瘤潰漏,及金瘡百瘡,悉療之方。
真當歸,附子(炮),甘草,白芷,芎藭(各一兩),薤白(一兩),生地黃(三兩)
上七味㕮咀,以豬膏三升半合微火煎白芷地黃,去滓,稍以敷瘡上,日三良。(千金並同出第二十九卷中)
千金云:凡肉瘤勿療,療則殺人,慎之慎之。(出第二十五卷中)
千金翼療瘤病方。
獐鹿二種肉,割如厚脯,火炙令熱,拓掩,可四炙四易,痛膿便愈,不除更炙新肉用之良。(出第二十四卷中)
白話文:
瘤方三首
第一種瘤的描述與簡易處理方法:
《肘後方》說,皮膚肌肉中突然腫起,剛開始像梅子或李子般大小,慢慢長大,不會癢也不會痛,摸起來不硬,按壓時柔軟,這就是血瘤。不治療的話,會長到像盤子一樣大,一旦長到太大就無法消除了,雖然不會致命,但也要小心不能弄破它。這種瘤一旦出現,就要及早治療。如果剛發現,可以按照治療癭瘤的方法處理,如果效果不好,就要用更強力的治療方法。(出自《肘後方》中卷)
第二種治療脂瘤、細瘤的藥方:
吳茱萸(一分)、燒過的礬石、芎藭、當歸、大黃、黃連、芍藥、白蘞、黃芩(各二分)。
將以上九種藥材混合搗碎過篩,與雞蛋清調和,塗在薄的熟布上,然後根據瘤的大小厚薄貼敷。藥膏乾燥後就更換。敷藥後應該會產生膿液,膿液會從細小的孔洞流出,探查確認膿血都排乾淨後,就改用生肉膏。如果膿液沒有排乾淨,瘤會再次復發。生肉膏的藥方如下:
第三種生肉膏的藥方(可治療癰瘤潰爛、金瘡等):
真當歸、炮製過的附子、甘草、白芷、芎藭(各一兩)、薤白(一兩)、生地黃(三兩)。
將以上七種藥材稍微搗碎,加入三升半豬油用小火煎煮白芷和生地黃,去除藥渣,稍稍塗抹在瘡口上,一天塗抹三次,效果很好。(出自《千金方》第二十九卷)
《千金方》說:一般來說,肉瘤不要隨意治療,如果治療不當可能會致命,一定要謹慎。(出自《千金方》第二十五卷)
《千金翼方》治療瘤病的方法:
取獐或鹿的肉,切成厚肉脯的樣子,用火烤熱,趁熱敷在患處,可以敷四次,每次更換。如果感到疼痛或化膿,就可以痊癒。如果沒有痊癒,就更換新的烤肉繼續敷。(出自《千金翼方》第二十四卷)
3. 白瘤及二三十年瘤方三首
千金翼白瘤方。
先極搔刮,以繩縛之即愈,又取東向木空中水,熱刮瘤上洗之,日三,即愈。
又方
白礬,硫黃(等分)
上二味末,以酢和封上。(並出第二十四卷中)
千金陷腫散,主二三十年瘤癭,及骨瘤石瘤肉瘤膿瘤血瘤。或大如杯盂升斗,十年不瘥,致有漏潰,令人骨消肉盡,或堅或耎或漬,令人驚惕,寐寤不安,體中掣縮,愈而復發,療之方。(千金翼云陷麥散)
烏賊魚骨(一分),白石英(二分),石硫黃(一分),紫石英(二分),鍾乳(三分研),乾薑(一兩),丹參(三分),琥珀(一兩研),大黃(一兩),附子(一兩炮),胡燕屎(一兩)
上十一味為散,貯以韋囊,勿令泄氣。若瘡濕即敷之。若瘡干無汁者,以豬膏和敷,日三四,以干為度。若汁不盡者,至五劑十劑止,勿措意不作也,著藥令人不疼痛,若不消,加芒硝二兩益佳。忌豬肉。(出第二十五卷中翼無燕屎)
白話文:
白瘤治療方
《千金翼》記載的白瘤治療方:
先用力搔抓患處,然後用繩子綁住,就會痊癒。也可以取朝東的樹洞裡的水,加熱後刮洗長瘤的地方,每天三次,也會痊癒。
又一方
用白礬和硫磺,等量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 (出自《千金方》第二十四卷)
千金陷腫散
《千金方》的陷腫散,主要治療二三十年的腫瘤、癭瘤,以及骨瘤、石瘤、肉瘤、膿瘤、血瘤等各種瘤。這些瘤可能大如杯子、碗、甚至升斗,長達十年都無法治好,導致潰爛流膿,使人骨頭消瘦、肌肉萎縮。這些瘤的質地可能堅硬、柔軟或滲出液體,令人驚恐不安,睡覺也睡不好,身體抽搐,治療後又復發。
此方的治療方法如下:
烏賊魚骨(一份),白石英(二份),石硫磺(一份),紫石英(二份),鍾乳(磨成粉三分),乾薑(一兩),丹參(三分),琥珀(磨成粉一兩),大黃(一兩),炮製過的附子(一兩),胡燕屎(一兩)
以上十一味藥材磨成粉末,裝在皮革袋子裡,避免漏氣。如果傷口濕潤,就直接敷上。如果傷口乾燥沒有液體,就用豬油調和後敷上,每天三四次,敷到乾燥為止。如果液體沒有完全消退,就持續敷五到十劑直到痊癒。此藥敷上後不會感到疼痛,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加入芒硝二兩,效果會更好。治療期間忌吃豬肉。(出自《千金方》第二十五卷,該卷沒有提到胡燕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