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重刻《外臺秘要方》序

回本書目錄

重刻《外臺秘要方》序

1. 重刻《外臺秘要方》序

程子敬通,醇儒也,而旁通於醫。吾於醫固未之學,而一接程子指脈說病則目無全人,微言高論疊見層生,聞未聞,解未解。程子之於醫幾乎!道又見其醫人也,雖極賤貧,但一接手則必端問詳審,反復精思,未嘗有厭怠之色。其疑難者,多至盈時,惟恐少誤,無惑而後動其心。

白話文:

程子敬通文,是一個醇厚的儒家學者,同時也精通醫術。我對醫術本來沒有研究,但聽過程子把脈說病後,就覺得沒有人比他更厲害了。他那些高深的醫理和論述層出不窮,我從未聽聞過,也無法理解。程子對醫術的造詣可以用驚人來形容!此外,我還看到他的醫德。即使面對極度貧困的人,他也會仔細詢問、詳細檢查,反覆思考,從不流露出厭煩的神情。對於疑難雜症,他經常花很多時間研究,生怕有一點疏忽,直到沒有疑慮才動手治療。

行復如是,是其人一第而為宰官,推是道也,用是心也,以往其謀國,以善萬里生民之寄,豈可及哉?有唐王刺史《外臺秘要》一書,更五代,至宋孫中丞一較正行之,及今而絕。程子不忍圖令其流布人間而為余言。余因問程子:如欲知醫,何道而能精?曰:必好學。將何學?曰:先讀書。

白話文:

如此做法,如果有一個人能做到,他就能成為宰相,發揚這種思想,運用這種用心,來治理國家,讓天下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這豈止是預料得到的?唐朝時,王刺史寫了一本《外臺祕要》,經過五代,到了宋朝,孫中丞對這本書進行了一次仔細的校正,時至今日已經失傳了。程先生不忍心讓這本書就此失傳,因此告訴了我。我便問程先生:如果想學好醫術,該怎麼做才能得心應手?他說:一定要愛好學習。要學什麼呢?他說:首先要讀書。

讀書可以醫乎?曰:讀書而不能醫者,有之矣,決未有不讀書而能醫者也。嗚呼!天下事皆然耳,獨醫也乎?余因問程子:以子之道,醫世之人,當吾世而既日不暇給,及身後而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吾懼其不傳也。盍得其人而傳之,何以書?程子曰:師之求弟,甚於弟之求師,有來學者,吾願盡所學焉,爾而無如今之來學者,未嘗求學,徒以求行也。是道也,非苦心十年不可得。

白話文:

讀書能不能幫助看病呢?有人讀書後不能當醫生,但絕對沒有不讀書就能當醫生的人。唉!天下事都是這樣,難道只有醫學是例外嗎?我曾問程子:用你的方法,在世的人我應付不暇,等到我死後,書中寫的道理還說不完,說完了意思還表達不盡,我擔心這些不能傳下去。為什麼不找到合適的人傳承,用寫書的方式呢?程子說:老師希望找到學生,比學生希望找到老師更迫切。如果有來學習的人,我願意將我所學的全部教給他,但是現在的人不曾求學,只希望能直接行醫。這個道理,不花十年功夫勤奮思考,是不可能領悟的。

而今之學者,來輒問曰:欲就師,授十日,足乎?一若是其亟也,吾雖欲傳,其何從而傳?嗚呼!天下之學,大抵然耳,獨醫也乎?古之君子其於道也,其始也,急求人而已,及其求人不可得,則不得不有事於書,以冀其長存天地之間,其於書也,不必自著書,而章隱繼絕圖存古人之書。古人之書,其賴有心之後人以獲行世者,多矣。

白話文:

現在來的求學生,一開口就問:「我想拜您為師,教我十天,夠嗎?」如果大家都這麼急躁,即使我想傳授,從哪裡傳起呢?

唉!天下的學問,大概都是這樣,難道只有醫術是這樣嗎?古代君子求學問,一開始也是急切地找老師,但當求不到老師時,就不得不從書本中求取,希望知識能長久流傳於世。他們對待書本,不一定自己寫書,而是闡述隱晦、接續斷絕的知識,保存前人的著作。古人的著作,能流通於後世的,大多仰賴後人用心保存和傳承。

初不必後人之盡有心、盡好學而能讀也,而其書則不忍以不存,以為萬有一人焉,有心好學,而一能讀是書也,則是一書為遂不虛存也,更百世而當有人焉,出而視今日之敬通程子,亦猶程子之視唐宋王刺史、孫中丞兩先生也,則今日之及程子之門而欲以十日盡學其所學者,程子其亦可以謝之而無所負矣。

賜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奉命參佐軍務欽授山東道監察御史郡人金聲撰

白話文:

一開始不用擔心後人是否用心、勤奮學習才能讀懂這本書,因為這本書不忍心讓它失傳,相信總有萬分之一的人會用心學習,能夠閱讀這本書。即使這本書存在上百年,終會有人出現,就像今天尊敬程子的後人,就像程子尊敬唐宋時期的王刺史和孫中丞兩位先生一樣。那麼今天來到程子門下,想要在十天內學完他所學的人,程子可以婉拒他們,也不用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