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重刻《外臺秘要方》序

回本書目錄

重刻《外臺秘要方》序

1. 重刻《外臺秘要方》序

程子敬通,醇儒也,而旁通於醫。吾於醫固未之學,而一接程子指脈說病則目無全人,微言高論疊見層生,聞未聞,解未解。程子之於醫幾乎!道又見其醫人也,雖極賤貧,但一接手則必端問詳審,反復精思,未嘗有厭怠之色。其疑難者,多至盈時,惟恐少誤,無惑而後動其心。

行復如是,是其人一第而為宰官,推是道也,用是心也,以往其謀國,以善萬里生民之寄,豈可及哉?有唐王刺史《外臺秘要》一書,更五代,至宋孫中丞一較正行之,及今而絕。程子不忍圖令其流布人間而為余言。余因問程子:如欲知醫,何道而能精?曰:必好學。將何學?曰:先讀書。

讀書可以醫乎?曰:讀書而不能醫者,有之矣,決未有不讀書而能醫者也。嗚呼!天下事皆然耳,獨醫也乎?余因問程子:以子之道,醫世之人,當吾世而既日不暇給,及身後而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吾懼其不傳也。盍得其人而傳之,何以書?程子曰:師之求弟,甚於弟之求師,有來學者,吾願盡所學焉,爾而無如今之來學者,未嘗求學,徒以求行也。是道也,非苦心十年不可得。

而今之學者,來輒問曰:欲就師,授十日,足乎?一若是其亟也,吾雖欲傳,其何從而傳?嗚呼!天下之學,大抵然耳,獨醫也乎?古之君子其於道也,其始也,急求人而已,及其求人不可得,則不得不有事於書,以冀其長存天地之間,其於書也,不必自著書,而章隱繼絕圖存古人之書。古人之書,其賴有心之後人以獲行世者,多矣。

初不必後人之盡有心、盡好學而能讀也,而其書則不忍以不存,以為萬有一人焉,有心好學,而一能讀是書也,則是一書為遂不虛存也,更百世而當有人焉,出而視今日之敬通程子,亦猶程子之視唐宋王刺史、孫中丞兩先生也,則今日之及程子之門而欲以十日盡學其所學者,程子其亦可以謝之而無所負矣。

賜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奉命參佐軍務欽授山東道監察御史郡人金聲撰

白話文:

程子敬通是個學問精深的儒者,同時也通曉醫術。我對醫學本來一竅不通,但只要一接觸程子為人診脈,講解病情,就覺得他眼裡沒有一個健康的人,他所說的精微道理和高深見解,不斷湧現,都是我從未聽過,也從未理解過的。程子的醫術真是太了不起啦!而且我看他替人治病,即使面對非常貧賤的人,也一定會詳細詢問病情,反覆仔細思考,從來沒有厭煩懈怠的樣子。遇到疑難雜症,常常花費許多時間,唯恐稍有疏忽,一定要完全確定沒有問題後才開始治療。

程子的行事作風一直如此,這也是他能從一個普通人成為朝廷官員的原因,因為他將這種態度和精神,運用到治理國家,服務百姓之上,這種深謀遠慮、造福萬民的用心,又豈是常人能達到的呢?唐朝王刺史所寫的《外臺秘要》一書,歷經五代,到了宋朝由孫中丞校正刊行,但後來卻失傳了。程子不忍心讓這本書消失,希望它能在世間流傳,所以告訴了我。我因此問程子:「如果想精通醫術,應該用什麼方法?」他回答說:「一定要勤奮好學。」我問:「要學習什麼呢?」他回答說:「先要讀書。」

我問:「讀書就能夠治病嗎?」他說:「讀書卻不能治病的人,確實有;但是不讀書而能治病的人,絕對沒有。」唉!天下事都是如此,難道只有醫學是這樣嗎?我因此問程子:「以你的醫術,診治當世之人,恐怕你每天都忙不過來,就算你去世後,你的著作也無法完全表達你的意思,我擔心你的醫術會失傳。不如找個合適的人來傳授,用書本記錄下來如何?」程子說:「老師找學生,比學生找老師還困難,如果有學生來求學,我願意將我所學的全部教給他;如果沒有人像今天你這樣來求學,而只是想學些皮毛,我也不會強求。因為這門學問,沒有苦心鑽研十年,是不可能學成的。」

現在的學生,一來就問:「我想拜您為師,學習十天,夠嗎?」這麼急功近利,就算我想教,又從何教起呢?唉!天下學問,大概都是如此,難道只有醫學是這樣嗎?古代的君子對於學問,一開始都是急著尋找可以傳授的人,等到找不到可以傳授的人,就不得不將知識記錄在書上,希望它們能夠長久流傳於世。對於這些書籍,他們不一定要自己寫,而是要整理、保存前人的著作,讓它們不致失傳。古人的著作,能夠流傳於世,大多是依靠有心的後人努力。

一開始,也沒指望後人個個有心向學,但是古人還是不忍心讓這些書消失,因為只要能有一個有心向學的人讀懂它們,這本書就不算白白存在。經過百年之後,一定會有人像今天的敬通程子一樣,看待當年的唐宋王刺史、孫中丞兩位先生,那麼今天那些來到程子門下,只想用十天學完他所有學問的人,程子也可以拒絕他們,而沒有任何愧疚了。

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奉命參與軍務,欽授山東道監察御史,郡人金聲 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