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散寒,通絡止痛: 羌活性溫,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燥濕化痰丸針對的是痰濕阻滯、氣機不暢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而羌活可以驅散寒邪,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羌活與燥濕化痰丸中的其他藥物,如半夏、陳皮等,具有協同作用。羌活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進一步達到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效果。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風散寒,通絡止痛:獨活性溫,具有疏風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有效驅散寒邪,通暢經絡,緩解因寒濕阻滯引起的咳嗽、胸悶、肢體疼痛等症狀。
- 引藥下行:獨活味苦,入肝經,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物引導至下焦,加強藥效,更有效地祛除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因此,燥濕化痰丸中加入獨活,既可疏風散寒,又可引藥下行,有利於全面治療寒濕阻滯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散風寒,通利鼻竅:防風具有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風寒外襲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燥濕化痰丸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痰多等病症,而風寒往往是導致痰溼阻肺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入防風可起到疏散風寒、宣通肺氣的作用,促進痰液的排出。
- 助祛痰濕,通暢氣機:防風性溫,具有一定的化痰作用,能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促進痰液的排出。同時,防風還能通利氣機,使肺氣通暢,利於痰液的宣泄。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防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除濕: 防己性味苦寒,入膀胱經,具有祛風除濕、利水消腫之功效。燥濕化痰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症見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防己能有效祛除體內濕氣,使痰液易於排出,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 宣肺利氣: 防己還能宣通肺氣,改善胸悶氣短的症狀。痰濕阻肺會導致肺氣鬱滯,呼吸不暢。防己能疏通肺經,宣散肺氣,使呼吸順暢,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化痰利氣的效果。
對於[燥濕化痰丸]中的烏頭成分,烏頭性味辛熱,具有散寒止痛、溫腎壯陽的功效,適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肢體冷痛等症狀。該方加入烏頭旨在增強散寒止痛的作用。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止痛:全蠍性味辛、平,入肝經,具有通絡止痛的功效。燥濕化痰丸針對痰濕阻滯經絡,導致疼痛的病症,全蠍可疏通經絡,減輕疼痛。
- 化痰散結:全蠍亦有化痰散結之效,能有效清除痰濕,並促進痰液排出。燥濕化痰丸以化痰濕為主要功效,全蠍的加入,有助於提升藥方化痰效果。
此外,全蠍還有息風止痙的作用,有助於控制痰濕引起的抽搐症狀。綜上所述,全蠍在燥濕化痰丸中的應用,體現了中藥配伍的精髓,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天南星,乃取其燥濕化痰之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燥濕化痰、散風止痙之功。其性燥烈,善於祛除濕濁之邪,並能化解痰液,使之易於咳出。
此外,天南星亦能散風止痙,對於風痰壅塞所致的咳嗽、氣喘、痙攣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在燥濕化痰丸中加入天南星,可有效地達到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目的。
燥濕化痰丸中包含半夏,主要源於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
半夏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善於燥濕化痰,尤其針對濕濁痰飲凝滯於肺胃者效果顯著。其降逆止嘔作用,可以緩解因痰濕阻滯氣機引起的噁心嘔吐。
此外,半夏還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以輔助其他藥物治療痰濕引起的諸多病症。因此,燥濕化痰丸中加入半夏,可以起到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燥濕化痰丸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化痰止咳: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散結消痰,對於痰熱壅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 燥濕止癢:白僵蠶亦有燥濕止癢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病,與方劑中其他燥濕化痰藥物共同作用,增強療效。
總而言之,白僵蠶在燥濕化痰丸中起到化痰止咳、燥濕止癢的雙重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祛風止痙: 天麻性平,味甘,歸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止痛的功效。燥濕化痰丸常用於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症,天麻可以起到平息肺氣、止咳化痰的作用,尤其對於痰多、胸悶、頭暈等伴隨症狀有顯著效果。
- 輔助化痰: 天麻能促進痰液的稀釋和排出,輔助其他藥材化痰止咳,使痰液更容易咳出,減輕呼吸道的負擔。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燥濕化痰: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理氣健脾之功效。其辛溫之性可燥濕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同時也可緩解咳嗽、胸悶等症狀。
- 理氣降逆:陳皮還能理氣降逆,有助於改善氣機阻滯,促進肺氣宣降,使痰液順利排出。
因此,陳皮在燥濕化痰丸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化痰,還能理氣,有助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痰多等病症。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皁莢,主要是利用其燥濕化痰的功效。皁莢味苦、性寒,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化痰、消腫止痛等功效。
對於痰濕壅肺、咳嗽氣喘、胸悶腹脹等症狀,皁莢能有效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並能消腫止痛,緩解胸悶腹脹等症狀。其燥濕化痰的功效,能有效改善痰濕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是燥濕化痰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潤燥: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潤燥滑腸之效。燥濕化痰丸多用於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症,而當歸可補血潤燥,改善氣血不足,有助於化痰止咳。
- 調和藥性:方劑中其他藥材如半夏、茯苓等性偏寒涼,容易傷脾胃。當歸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使藥效更溫和。
總之,當歸的加入不僅有助於補血潤燥,改善痰濕阻肺的症狀,更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全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降火: 生地黃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燥濕化痰丸常用於治療痰熱壅肺、咳嗽喘促等症,而生地黃可以滋陰降火,緩解肺熱,防止燥熱傷陰。
2. 潤燥止咳: 生地黃入肺經,能滋潤肺燥,清熱化痰,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潤燥止咳、化痰止喘的效果。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方面作用:
- 燥濕化痰: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其芳香之氣可行散濕邪,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之症,有較好療效。
- 理氣止痛:木香氣味辛香,能理氣止痛,可緩解痰濕阻滯所致之胸悶、脘腹脹痛等不適。
因此,木香在燥濕化痰丸中起到燥濕化痰、理氣止痛之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痰濕阻滯之目的。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行氣化痰: 沉香味辛、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行氣止痛、溫腎納氣、降逆止嘔等功效。其行氣作用可疏通氣機,促進痰液的排出,從而達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 溫陽助脾: 燥溼化痰丸常用於脾虛溼盛、痰溼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沉香能溫陽助脾,補益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溼的能力,從而從根源上解決痰溼問題。
綜上,沉香在燥溼化痰丸中起着行氣化痰、溫陽助脾的重要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燥溼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燥濕化痰丸主要針對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白朮可以健脾燥濕,使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增強,減少痰濕的生成。
- 固護脾氣:白朮能補脾氣,使脾胃功能正常,防止痰濕的產生。脾胃是氣機升降之樞紐,脾氣虛弱,則水濕停滯,容易化生痰濁。白朮能固護脾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正常,減少痰濕的產生,從根本上治療痰濕咳嗽。
燥濕化痰丸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蒼朮,可以幫助祛除體內濕氣,健脾胃運化,進而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 祛風止痛: 蒼朮除了燥濕健脾外,還有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疼痛,蒼朮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進而促進痰液的排出。
總而言之,蒼朮在燥濕化痰丸中,主要發揮著燥濕健脾、祛風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因濕痰阻滯引起的各種症狀。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固本,助痰液排出: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筋、強筋骨、益氣安胎的功效。腎為水臟,主水液代謝,腎氣不足則易導致痰濕凝聚,難以咳出。杜仲補腎固本,有助於提升腎氣,促進水液代謝,利於痰液排出。
- 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杜仲性溫,有助於溫化寒痰,散寒止咳,緩解痰液黏稠難咳的症狀。同時,杜仲也具有止咳化痰的作用,可幫助清除肺部的痰液,改善呼吸道症狀。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巴戟天,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健脾燥濕: 巴戟天味甘性溫,入脾腎經,具有補腎陽、益脾氣、燥濕化痰的功效。燥濕化痰丸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脾腎陽虛的咳嗽、喘息等症。巴戟天可補益脾腎,使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增強,從而達到燥濕化痰的作用。
二、 溫陽化氣: 巴戟天性溫,可溫補腎陽,有助於溫化痰濕,使痰液易於咳出。痰濕阻肺常伴有畏寒肢冷,痰液稀薄等陽虛證候,巴戟天溫陽化氣,可改善這些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燥濕化痰丸中包含薏苡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利濕: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作用。燥濕化痰丸主要針對濕邪困脾、痰濁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而薏苡仁的健脾利濕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減少痰液的生成。
- 清熱化痰:薏苡仁還具有清熱化痰的作用,可以幫助清除肺部的熱痰,進一步緩解咳嗽、痰多的症狀。因此,在燥濕化痰丸中加入薏苡仁,可以發揮其健脾利濕、清熱化痰的功效,進一步提高藥丸的療效。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原因有二:
一、利水滲濕: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燥濕化痰丸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川牛膝可助於去除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二、引藥下行:川牛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以將藥力引導至下焦,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其化痰利濕之效。同時,也避免藥力停滯上焦,造成頭昏腦脹等副作用。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有兩個原因:
- 疏散風寒,通竅止痛: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活血止痛的功效。燥濕化痰丸主要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咳嗽氣喘等症,川芎可以疏散風寒,通暢肺氣,改善痰濕凝聚,進一步緩解咳嗽氣喘。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改善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胸痛等症狀。同時,也能促進痰液的排出,達到化痰止咳的效果。
總之,川芎在燥濕化痰丸中起到疏散風寒、通竅止痛,以及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化痰止咳、改善痰濕阻肺的效果。
燥濕化痰丸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陽化濕: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脾經,具有溫腎壯陽、燥濕化痰的功效。燥濕化痰丸主要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喘息、胸悶等症狀,補骨脂能溫陽化濕,有助於驅散肺部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 溫腎助陽:補骨脂能溫腎助陽,而腎陽不足亦可導致痰濕內生。因此,補骨脂可溫腎壯陽,促進脾腎陽氣的升發,從根本上減少痰濕的產生。
主治功效
燥濕化痰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歷節風,濕痰壅滯,晝夜疼痛無休者。
治療原理分析
燥濕化痰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圍繞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展開。方中藥物可分為以下幾類:
1. 祛風除濕類:
- 羌活、獨活、防風、防己: 這四味藥皆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其中羌活、獨活善於祛除肢體關節間的風濕邪氣;防風偏於解表疏風,適用於風邪侵襲肌表;防己則長於利水消腫,可消除關節腫脹。四藥合用,祛風除濕之力更強,能有效驅除體內的風濕之邪。
- 烏頭: 雖然屬於溫經通脈類,但其亦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尤其適用於寒濕痹痛。
2. 化痰類:
- 天南星、半夏: 二者皆為燥濕化痰的要藥,天南星善於開竅醒神、降氣化痰;半夏則長於和胃降逆、化痰止咳。二藥合用,化痰之力更強,能有效清除體內壅滯的濕痰。
- 白殭蠶: 能息風止癢,同時也有潤肺化痰之效,可協助天南星、半夏化痰。
- 陳皮: 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可調理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減少濕痰的產生。
- 皂莢: 具有殺蟲消毒、收斂固澀之效,同時也具有化痰的作用。
3. 活血通絡類:
- 當歸、川芎: 二者皆為活血化瘀的常用藥,當歸能補血調經、活血止痛;川芎則能活血化瘀、疏通血脈。二藥合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緩解疼痛。
- 川牛膝: 既能活血通絡,又能補肝腎,對於久病體虛者尤為適宜。
4. 補益類:
- 白朮、蒼朮: 二者皆能健脾燥濕,白朮偏於益氣健脾,蒼朮則偏於發汗解熱。二藥合用,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減少濕邪的產生。
- 杜仲、巴戟天: 二者皆能補腎強腰,杜仲偏於強腰壯骨,巴戟天則偏於補腎壯陽。二藥合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腰膝痠軟等症狀。
- 薏苡仁: 利水滲濕、健脾去濕,可協助白朮、蒼朮健脾燥濕。
- 補骨脂: 補腎壯陽、固精益腎,可增強機體抵抗力。
5. 行氣止痛類:
- 木香: 行氣止痛、調理脾胃,可緩解疼痛症狀,同時調理脾胃功能。
- 沉香: 芳香闢穢、安神助眠,可緩解疼痛引起的情緒不安、失眠等症狀。
6. 滋陰類:
- 生地黃: 滋養腎精、涼血止血,可防止溫燥藥物傷陰。
- 天麻: 熄風止痙、滋陰養血,可緩解肌肉痙攣等症狀。
綜上所述,燥濕化痰丸以祛風除濕、化痰通絡為主,兼顧活血止痛、補益肝腎。諸藥合用,共奏祛風除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之功,從而達到治療歷節風、濕痰壅滯、晝夜疼痛無休的目的。
其中:
- 《景岳全書》中指出此方與「愈風丹」相似,並提出原方中生地黃性涼,恐滯經絡,建議改用熟地黃,並認為方中附子用量過少,應增加至四兩或六兩。
- 《古今醫統大全》中記載的「燥濕化痰丸」與《景岳全書》中記載的藥物組成基本一致。
傳統服藥法
羌活5錢,獨活5錢,防風5錢,防已5錢,川烏5錢,全蠍5錢,南星5錢,半夏5錢,僵蠶(炒)5錢,天麻5錢,陳皮(去白)5錢,豬牙皂角(瓦炒)5錢,當歸(酒洗)5錢,生地黃5錢,木香5錢,沈香5錢,白朮(炒)2兩,蒼朮(米泔水浸)2兩,杜仲(薑汁炒)2兩,巴戟天(炒)1兩,薏苡仁1兩,牛膝(酒洗)1兩,川芎1兩,破故紙(炒)1兩。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0丸,空心、食前酒送下,1日1次,食乾物壓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祛風除濕、化痰止痛的功效,但是陰虛火旺、肝腎不足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燥濕化痰丸, 出處:《醫統》卷十二。 組成:羌活5錢,獨活5錢,防風5錢,防已5錢,川烏5錢,全蠍5錢,南星5錢,半夏5錢,僵蠶(炒)5錢,天麻5錢,陳皮(去白)5錢,豬牙皂角(瓦炒)5錢,當歸(酒洗)5錢,生地黃5錢,木香5錢,沉香5錢,白朮(炒)2兩,蒼朮(米泔水浸)2兩,杜仲(薑汁炒)2兩,巴戟天(炒)1兩,薏苡仁1兩,牛膝(酒洗)1兩,川芎1兩,破故紙(炒)1兩。 主治:歷節風。濕痰壅滯,晝夜疼痛無休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