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堅湯

HUA JI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偏寒 (0.8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肺經 12%
心經 11%
腎經 9%
胃經 7%
大腸經 5%
膽經 5%
三焦經 5%
膀胱經 3%
心包經 2%
小腸經 1%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化堅湯中包含升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升麻具有疏散風熱、升陽解毒之效。 化堅湯主治癥結在於堅積、腫痛,而升麻可以疏散外邪,並提振陽氣,協助藥物深入病竈,發揮更佳的療效。
  2. 升麻能引導藥力上行,達至散結消腫之功。 化堅湯中多用具有下行特性之藥材,而升麻則能引導藥力向上,使藥效直達病所,達到消腫散結的目標。

總而言之,升麻在化堅湯中扮演著疏風解表、升陽解毒、引導藥力上行的重要角色,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化堅散結的功效。

化堅湯中包含漏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漏蘆善於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化堅湯為治療痰飲積聚、胸脘脹滿之方,漏蘆能清熱解毒,化解痰飲凝結之邪,並消散胸中積聚之腫塊,有助於解除胸悶氣滯之症。
  2. 漏蘆能利水通淋,通利水道。 化堅湯中常配合其他利水滲濕藥物,漏蘆的利水通淋作用,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加速痰飲排出,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化堅消積的效果。

化堅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軟堅散結: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脾經,具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其活血化瘀之性,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從而軟化堅硬的腫塊,達到消腫散結之效。
  2. 清熱解毒,降火消炎: 化堅湯常用於治療因熱毒、瘀血所致的腫瘤、瘰癧等病症。牡丹皮的清熱解毒功效,可有效清解體內熱毒,並降低局部炎症反應,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化堅消腫、治療疾病之目的。

化堅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養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化堅湯用於治療癥瘕積聚、肝脾腫大等疾病,而當歸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流,有助於軟化堅硬的腫塊,使其消散。
  2. 補血益氣,扶正培本:化堅湯多用於體虛之人,而當歸可補血益氣,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疾病,增強治療效果。同時,當歸還能改善患者氣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提升整體體質。

化堅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微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化堅湯主要治療因脾腎虧虛、氣血不足導致的癥狀,而熟地黃可以補益氣血,為化堅湯中其他藥物提供營養基礎,使藥力得以充分發揮。
  2. 助藥力:熟地黃甘潤滋膩,能使藥性變得柔和,並能促進其他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和利用,起到輔佐其他藥物發揮功效的作用。

化堅湯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散堅積: 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化堅湯多用於治療痰熱壅肺、胸中痞滿、咳嗽氣喘等症狀,而連翹能清熱解毒,消散痰熱,有助於化解肺中痰飲,使胸中痞滿得以消除。

2. 疏散風熱,利咽開音: 連翹亦有疏散風熱、利咽開音的作用,對於因風熱上攻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化堅湯中加入連翹,可起到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症狀。

化堅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固本培元: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化堅湯常用於治療因氣虛血瘀所致的癥瘕積聚,而黃耆可補益脾胃,提升正氣,為化解癥瘕積聚提供充足的能量支持。
  2. 扶正祛邪,增強療效: 黃耆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防止癥瘕積聚的復發。同時,黃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供血,有助於藥物成分更好地滲透至病竈部位,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化堅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緩解疼痛,和解肝脾: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肝脾不和、氣血瘀滯所致的腹痛、脅肋脹痛等症狀。化堅湯主要針對肝脾氣滯、氣血凝滯所致的癥結,白芍的加入可起到緩解疼痛,促進氣血流通的作用。
  2. 養血柔肝,助其消堅: 白芍還能養血柔肝,滋陰潤燥,可以幫助肝脾恢復正常功能,爲消堅散結提供良好的環境。化堅湯以消堅散結爲主,白芍的加入可起到輔助作用,使消堅散結效果更加顯著。

化堅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溫陽化堅: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腹部堅硬、疼痛,肉桂能溫陽化寒,促進血液循環,軟化堅硬的腫塊,起到化堅止痛的作用。
  2. 助藥力: 肉桂能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臟腑,增強藥效。化堅湯中常與其他溫陽藥物配合使用,肉桂能起到引藥入經的作用,使藥力更有效地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化堅湯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化堅湯主要用於治療癥瘕積聚,而柴胡性微寒,善於疏肝解鬱,能使肝氣條達,氣機通暢,從而減輕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同時,柴胡還有理氣止痛之效,可以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使癥瘕軟堅散結。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化堅湯中其他藥物如延胡索、桃仁、枳殼等,也有疏肝理氣、活血化瘀的作用。柴胡與之配伍,能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疏肝理氣、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功效,促進癥瘕的消散。

化堅湯中包含羌活,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疏散風寒,通經活絡: 羌活性溫,味辛,入膀胱、肝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經活絡的功效。方中以其配合其他藥材,可散寒止痛,改善因寒邪阻滯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二、 引藥下行,達病所: 羌活性善上行,可引藥氣上達頭面,同時也可引藥氣下達病所。方中配合其他藥材,可將藥力引導至病變部位,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化堅湯中加入防風,主要是為了疏散風寒,兼具止痛作用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祛風解表、止痛的功效。化堅湯主要用於治療瘀血阻滯、筋脈拘急、疼痛等症狀,而風寒之邪易導致經脈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加重疼痛。防風可以疏散風寒,通絡止痛,配合其他藥物,更好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達到治療目的。

化堅湯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其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獨活性溫,入肝經、膀胱經,善於疏通經絡,解除筋骨疼痛。化堅湯以化堅散結、舒筋活絡為治則,針對筋骨拘攣、疼痛等症。獨活加入其中,有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促進筋骨恢復活動功能,使藥效更佳。此外,獨活亦能祛除風濕之邪,對於因風濕所致的筋骨疼痛,亦有輔助治療作用。

化堅湯中加入昆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軟堅散結:昆布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功效。化堅湯主要用於治療瘰癧、癭瘤、乳癰等疾病,這些疾病多為痰濁凝滯、氣血瘀阻所致,昆布可以軟化堅硬腫塊,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消散腫瘤的效果。
  2. 利水消腫:昆布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對於因水濕停滯導致的腫脹,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化堅湯中加入昆布,可以幫助消除因痰濁凝滯所引起的局部腫脹,加強藥效。

化堅湯中包含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破堅消積: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破堅消積、行氣止痛之效。對於飲食積滯、氣血瘀阻所致的癥瘕積塊,三稜能有效地促進其消散,有助於化解堅硬的病竈。
  2. 活血化瘀:三稜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對於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三稜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三稜在化堅湯中起到破堅消積、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積滯、瘀血所致的各種病症。

化堅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燥濕,化痰消積: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消食化積、和胃止嘔之功效。化堅湯旨在消食導滯,化堅消積,白朮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並有助於消除積滯,達到化堅之效。
  2. 扶正祛邪,提高療效: 化堅湯多用於治療食積胃脘脹痛、腹脹便祕等症,白朮健脾益氣,能增強機體正氣,抵抗邪氣侵襲,進一步提高化堅湯的療效。同時,白朮能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協同作用,達到最佳療效。

化堅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健脾: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的功效。化堅湯常用於治療氣血不足、脾胃虛弱所致的癥狀,人參能補益脾胃之氣,促進消化吸收,增強機體抵抗力,為化堅湯的藥效提供支持。

2. 扶正祛邪: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化堅湯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導致的各種病症,人參的扶正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化解病邪,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化堅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瀉火軟堅: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軟堅的功效。化堅湯主治癥結積聚、脘腹脹痛、大便祕結等症,黃連可以清熱瀉火,軟堅散結,幫助緩解癥結積聚引起的疼痛和便祕。
  2. 制約其他藥物的燥性: 化堅湯中包含一些燥性較強的藥物,例如瓜蔞仁、枳實等,容易引起胃腸燥熱。而黃連的寒性可以制約其他藥物的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起到保護胃腸的作用。

總之,黃連在化堅湯中扮演着清熱解毒、瀉火軟堅、制約燥性的重要角色,是該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化堅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1. 行氣消積: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化堅湯主治癥瘕積聚,多因飲食不節、脾胃失調、氣機阻滯而形成。陳皮能行氣消積,疏通氣機,有助於消散積聚,改善脾胃功能。

2. 燥濕化痰:陳皮還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氣機不暢的情況,有輔助治療的作用。化堅湯中常配合其他燥濕化痰的藥材,如半夏、茯苓等,共同發揮作用,達到化堅消積、利水通淋的功效。

主治功效


化堅湯主治功效分析

綜合古籍文獻,《奇效良方》、《類證治裁》、《外科正宗》、《外科啟玄》、《外科理例》、《外科醫鏡》、《醫門補要》、《新刻圖形枕藏外科》、《馬培之醫案》、《蘭室秘藏》、《醫學正傳》、《壽世保元》、《丹溪手鏡》、《扶壽精方》等對化堅湯的記載,可歸納出其主要功效及治療原理如下:

主治病症:

化堅湯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瘰?: 包括生於耳前後、項腋間,頸項四周的淋巴結腫大,呈結核狀,初期小塊,逐漸增大,皮色不變,可單個或多個連綴。
  • 癭瘤: 指頸部腫塊,包括頸部甲狀腺腫大。
  • 馬刀瘡: 亦屬瘰?範疇,多發生於胸及胸之側,下連兩脅,膿液稀白,狀如米泔。
  • 乳心疽: 女性乳房內的結核,初期如梅子,逐漸增大,後期可能化膿。
  • 其他外科瘡瘍: 如青蛇咬(小腿股上瘡瘍)、枷口疽、缺盆疽、鎖骨疽等,此類病症多與氣血虛弱、風邪侵襲有關。

治療原理:

從文獻記載及藥物組成來看,化堅湯的治療原理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 病位:多發於手足少陽經(耳前後、頸項、肩部、脅肋)及足陽明經(頰下、頰車),故需調暢經絡氣血。
    • 組方:升麻、柴胡疏解少陽經氣機,白芍舒筋活絡,當歸養血活血,熟地黃滋陰補血,以調和氣血,使氣血運行暢通。
    • 原理:經絡氣血瘀滯是瘰?、癭瘤等結塊的主要原因,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助於消散結塊。
  2. 清熱解毒,化痰散結:

    • 病機:多因風熱之邪、情志不遂、飲食積滯等導致氣血鬱結,痰火內生,蘊結成核。
    • 組方:連翹清熱解毒,牡丹皮涼血散瘀,漏蘆清熱利濕。
    • 原理:清熱解毒可清除體內邪毒,化痰散結可消除痰凝結塊,促使病灶消散。
  3. 補益正氣,扶正祛邪:

    • 病機:病程日久,或體質虛弱,導致正氣虧虛,無力驅邪。
    • 組方:黃耆益氣固表,人參補肺氣,甘草調和諸藥。
    • 原理:補益正氣可增強機體抵抗力,使邪氣不易入侵,有助於病灶恢復。
  4. 軟堅散結,消腫止痛:

    • 病機:腫塊堅硬,按之不移,此乃痰瘀交阻所致。
    • 組方:肉桂溫陽散寒,昆布軟堅散結,三稜、莪朮削堅破積。
    • 原理:軟堅散結可使腫塊由硬變軟,易於消散。

總結:

化堅湯通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清熱解毒、化痰散結、補益正氣、軟堅散結等作用,達到治療瘰?、癭瘤等結塊性疾病的目的。其組方既有針對病因病機的藥物,又有扶助正氣的藥物,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白朮(去蘆)2錢,白茯苓(去皮)3錢,當歸3錢,川芎1錢5分,香附(炒)2錢,山楂2錢,枳實1錢,陳皮2錢,半夏(薑汁炒)2錢,紅花8分,桃仁(去皮尖用)10粒,莪朮1錢,甘草8分。
肉積,加黃連6分;面積,加神曲2錢;左有塊,加川芎1錢;右有塊,加青皮2錢;飽腹,加蘿蔔子3錢;壯人,加三稜1錢;弱人,加人參2錢。
上銼1劑。
加生薑3片,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化堅湯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子宮肌瘤心內膜炎心包炎癤和癰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二尖瓣狹窄多痰甲狀腺腫甲狀腺亢進

相同名稱方劑


化堅湯, 出處:《醫門補要》卷中。 組成:黨參、當歸、青皮、玉竹、香附、僵蠶、白芍、佛手、鬱金。 主治:乳心疽,即婦女乳中生結核,初如梅,漸如李,不大痛,延久始能化膿。

化堅湯, 出處:《脈因證治》卷下。 組成:升麻1錢,葛5分,漏蘆,牡丹皮3錢,當歸3錢,生熟地黃3錢,連翹1錢,黃耆1錢,芍藥3錢,桂3錢,柴胡8錢,黍粘1錢,羌活1錢,防風5分,獨活5分,崑布、三棱、廣朮、人參、黃連、陳皮。 主治:瀉火散結。主治:瘰癧,瘿瘤。

化堅湯, 出處:《夀世保元》卷三。 組成:白朮(去蘆)2錢,白茯苓(去皮)3錢,當歸3錢,川芎1錢5分,香附(炒)2錢,山楂2錢,枳實1錢,陳皮2錢,半夏(薑汁炒)2錢,紅花8分,桃仁(去皮尖用)10粒,莪朮1錢,甘草8分。 主治:五積六聚,癥瘕痃癖,痰飲、食積、死血成塊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