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腹皮湯

DA FU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肺經 20%
胃經 15%
腎經 9%
肝經 8%
膀胱經 6%
大腸經 5%
小腸經 3%
心經 2%
膽經 2%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5

方劑組成解釋

大腹皮湯中含有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消水利濕: 大腹皮性寒,味甘,入脾、膀胱經。其具有利水消腫、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大腹皮湯中,大腹皮可促進水液代謝,利水消腫,改善患者的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大腹皮還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腹部疼痛、腸胃氣滯等症狀。對於由水溼停滯、氣滯血瘀導致的腹痛,大腹皮可以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的作用。

因此,大腹皮湯中加入大腹皮,可有效改善水腫、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同時也起到行氣止痛的功效。

大腹皮湯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桑白皮性寒,入肺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與大腹皮、茯苓等藥物配合,能有效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利水消腫,減輕水腫症狀。
  2. 清熱化痰: 桑白皮亦具清熱化痰之效,可緩解因熱痰阻滯所致的胸悶、咳嗽等症狀。大腹皮湯本身也具有祛濕化痰的作用,加入桑白皮能增強其清熱化痰之力,更有效地解決水濕痰濁阻滯的病症。

大腹皮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大腹皮性寒,容易導致脾胃虛寒,生薑可以溫暖脾胃,防止寒邪入侵,減輕腹痛、腹瀉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生薑可以調節藥性,使其更加溫和。大腹皮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生薑可以減緩其瀉下作用,避免過於峻猛,使藥效更加溫和有效。

因此,生薑在中藥方劑大腹皮湯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溫中散寒,更能調節藥性,使藥效更加安全有效。

大腹皮湯中包含茯苓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茯苓皮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大腹皮湯主治水腫腹脹,茯苓皮利水滲濕之功,可協助大腹皮消腫利水,改善水腫腹脹的症狀。
  2. 健脾和胃:茯苓皮具健脾和胃的功效,可輔助大腹皮健脾利水,減輕脾胃虛弱所致的腹脹。

綜上所述,茯苓皮加入大腹皮湯,可起到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作用,增強方劑的療效。

大腹皮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消食導滯: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消食導滯的功效。大腹皮湯主治腹脹、便祕等症,而陳皮的理氣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消除脹氣,同時還能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
  2. 行氣化溼,溫脾止瀉: 陳皮還具有行氣化溼、溫脾止瀉的功效。大腹皮湯中常加入其他具有化溼作用的藥物,而陳皮的加入可以增強化溼效果,並溫脾止瀉,防止腹瀉。

因此,陳皮的加入不僅能夠幫助大腹皮湯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還能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腹皮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燥濕之功效。大腹皮湯旨在治療脾虛濕困、腹脹便溏等症狀,而白朮能健脾胃,燥除濕氣,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進而緩解腹脹等症狀。
  2. 配伍增效: 大腹皮湯中其他藥物,如大腹皮、厚朴等,多偏寒涼,而白朮性溫,能夠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同時,白朮還能輔助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使藥效更為協調。

大腹皮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溼: 黃芩味苦性寒,善清熱燥溼,可瀉火解毒,用於治療溼熱下注所致的腹痛、腹脹、泄瀉等症。大腹皮湯主要用於治療水溼停滯、脾胃虛弱所致的腹脹、腹痛、納呆、便溏等症,加入黃芩可起到清熱利溼,緩解溼熱蘊結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瀉火解毒: 溼熱下注往往伴有熱毒,黃芩有瀉火解毒之功,可抑制溼熱毒邪,防止病情加重。同時,黃芩還可以抑制腸道細菌的生長,減少腸道炎症,輔助治療腹痛、腹脹等症狀。

總而言之,黃芩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清熱燥溼,緩解溼熱蘊結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另一方面可以瀉火解毒,防止病情加重,使其成爲大腹皮湯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

大腹皮湯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車前子性寒,味甘,具有利水滲溼、清熱解毒的功效。大腹皮湯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腹水等症,車前子可協助利水消腫,促進體內水分代謝,緩解腫脹症狀。

2. 清熱解毒: 大腹皮湯中加入車前子,還有助於清熱解毒。車前子可清泄肺熱,並可用於治療溼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尿路感染、溼疹等,與大腹皮湯的清熱利水功效相輔相成。

大腹皮湯中包含木瓜,主要源於以下兩點:

1. 消積化滯: 木瓜味甘性溫,具消食積、化滯氣之效。大腹皮湯主治腹脹、痞滿、消化不良等症,木瓜的消積作用有助於緩解這些症狀,促進食積的消化吸收。

2. 和胃健脾: 木瓜亦有和胃健脾的作用,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液分泌,進一步提升消化效率,改善腹脹、不適等症狀。

因此,木瓜加入大腹皮湯中,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消積化滯、和胃健脾的功效,提高療效。

大腹皮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 大腹皮性寒,具有瀉下、消積的功效,但容易損傷脾胃。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可以緩和藥性,避免寒涼損傷脾胃。
  2. 調和氣血: 大腹皮瀉下通便,容易導致氣血虧虛。大棗補氣養血,可以補益氣血,使藥效更加平和,減少副作用。

總之,大棗的加入,可以起到協調藥性、保護脾胃、調和氣血的作用,使大腹皮湯的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大腹皮湯:緩解小孩睾丸腫大

組成:

  •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 桑白皮: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茯苓皮:利水消腫、利水滲濕。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車前子: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清肺化痰、降氣止咳、補血養肝、清肝明目、瀉下。
  • 木瓜: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
  • 大棗: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

功效:

大腹皮湯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理氣行氣、健脾胃、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孩睾丸腫大。

用法:

將各藥材研成細末,每次取 10-15 克,水煎服,每日 1-2 次。

禁忌: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年老體弱者應慎用。

總結:

大腹皮湯是一種中醫方劑,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理氣行氣、健脾胃、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孩睾丸腫大。該方劑由大腹皮、桑白皮、生薑、茯苓皮、陳皮、白朮、黃芩、車前子、木瓜、大棗等藥材組成,各藥材配伍使用,相輔相成,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大腹皮(銼)1兩,大黃(銼,醋炒)1兩,樸消半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白朮3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3分。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食前溫服。以利為度。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腹皮湯具有行氣消脹、清熱利濕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大便秘結瘧疾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嘔吐骨質疏鬆症大腸激擾綜合症咳嗽腹瀉無尿及少尿

相同名稱方劑


大腹皮湯, 出處:《經驗女科》。 組成:大腹皮、五加皮、青皮、陳皮、薑皮。 主治:胎前浮腫。

大腹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組成:大腹皮(銼)1兩,柴胡(去苗)1兩,赤茯苓(去黑皮)3分,桑根白皮(微炙,銼)半兩。 主治:傷寒汗後發喘,壯熱不除。

大腹皮湯, 出處:《古今醫徹》卷五。 組成:大腹皮1錢5分,桑白皮(蜜炒)1錢,生薑皮5分,茯苓皮1錢5分,廣陳皮1錢,白朮(土炒)1錢,條芩7分,車前子2錢(焙,研),木瓜7分,大棗2枚。 主治:子腫。

大腹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七。 組成:大腹皮(銼)1兩,大黃(銼,醋炒)1兩,朴消半兩,木香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白朮3分,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3分。 主治:傷寒食毒,心腹脹滿,時復嘔吐,不下飲食,大便秘澀。

大腹皮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五五。 組成:大腹皮1兩,前胡(去蘆)1兩,檳榔(煨)1兩,百部根1兩,陳皮(去白)1兩,枳實(麸炒)1兩,桑皮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麸炒)1兩,當歸1兩,人參1兩。 主治:産後上氣,喘急滿悶。

大腹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組成:大腹皮(銼,炒)3分,柴胡(去苗)2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桂(去粗皮)1兩,半夏(湯浸去滑,生薑汁同炒乾)1兩,青蒿(童便浸1日,曬乾)1兩,白朮1兩,桔梗(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山梔子(去皮)1兩。 主治:熱勞,肌瘦盜汗,潮熱咳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