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苓五皮飲

SI LING WU P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種痘新書》卷十二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20%
胃經 13%
心經 10%
腎經 8%
膀胱經 8%
大腸經 5%
肝經 3%
膽經 3%
小腸經 3%
三焦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四苓五皮飲中加入人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健脾: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氣、健脾益脾之功效。四苓五皮飲主要針對脾虛濕困、水濕停滯之症,人參的加入可以補脾氣,使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增強,從根本上解決水濕停滯的問題。
  2. 扶正祛邪: 人參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以提高人體的抵抗力,抵抗外邪的侵襲。四苓五皮飲中加入人參,可以增強人體正氣,更好地抵抗病邪,達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四苓五皮飲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之效,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使水濕代謝順暢,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四苓五皮飲本身以利水消腫為主,而白朮的加入可增強其利水作用,使療效更為顯著。
  2. 固護脾氣:白朮具有補氣健脾之效,能固護脾氣,防止利水藥物過於峻猛傷及脾氣。四苓五皮飲中,其他藥物如茯苓、澤瀉等均具利水作用,白朮的加入可防止脾氣受損,使利水消腫更為安全有效。

四苓五皮飲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四苓五皮飲主要針對水濕停滯所致的疾病,茯苓可以協助排水利濕,減輕水腫、腹脹等症狀。
  2. 健脾和胃:茯苓還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幫助消化吸收,避免水濕停滯於脾胃。

四苓五皮飲中加入茯苓,可以發揮其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共同達到治療水濕停滯相關疾病的效果。

四苓五皮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四苓五皮飲中包含茯苓、豬苓、澤瀉、白朮等性偏寒或燥的藥物,加入甘草可中和其寒燥之性,避免傷及脾胃,使藥效更加平和。
  2. 補益脾氣: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脾虛乏力、增強消化吸收功能的作用。四苓五皮飲主要針對水濕停滯、脾氣虛弱的病症,加入甘草可以補益脾氣,有助於改善水濕代謝,提高藥物療效。

四苓五皮飲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之效。四苓五皮飲以利水滲濕為主,而麥門冬的滋陰作用,可防止利水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傷陰耗津,起到保護津液的作用。
  2. 配合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寧心安神之效。麥門冬與茯苓搭配,可以加強利水滲濕的功效,同時又能滋陰清熱,緩解利水藥物可能造成的燥熱之弊,協同作用,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四苓五皮飲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的功效。

1. 清熱瀉火: 四苓五皮飲主治濕熱內蘊所致的腹脹、小便不利等症。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瀉火,可有效抑制濕熱之邪,緩解其對膀胱的侵襲。

2. 燥濕利水: 黃芩性燥,能燥濕利水,配合其他藥材如茯苓、澤瀉等,可加速水液代謝,利尿消腫,有助於改善濕熱所致的水腫。

綜上所述,黃芩在四苓五皮飲中,發揮着清熱瀉火、燥濕利水的功效,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祛溼利水、通利小便的治療目的。

四苓五皮飲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大腹皮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燥濕的功效。四苓五皮飲以利水滲濕為主,大腹皮的加入有助於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改善水腫症狀。
  2. 調和脾胃:大腹皮還能健脾和胃,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腹脹、腹痛等症狀。四苓五皮飲中常因濕邪困脾而出現脾胃功能失調,大腹皮的加入能起到協調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四苓五皮飲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桑白皮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效。與四苓散中茯苓、豬苓、澤瀉、白朮等利水滲溼藥協同作用,能有效緩解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2. 清肺止咳:桑白皮還能清肺止咳,緩解肺熱咳嗽、痰多等症狀。與五皮散中五味子、杏仁、橘皮、桑皮、款冬花等清肺化痰藥配合,可增強止咳化痰之效,緩解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

因此,桑白皮在四苓五皮飲中發揮着重要的利水消腫、清肺止咳作用,使方劑更加全面有效地治療水腫、咳嗽等病症。

四苓五皮飲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四苓五皮飲本身偏於寒涼,加入生薑可以溫和脾胃,避免寒涼之性傷及脾胃陽氣。
  2. 調和藥性:生薑可以調和藥性,使藥物更加平和,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四苓五皮飲中其他藥材如茯苓、豬苓等偏於利水滲濕,而生薑則可以緩解其利水過度而損傷正氣的弊端。

四苓五皮飲中加入茯苓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茯苓皮性味甘淡平,入脾、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之效。其利水作用較茯苓更強,能有效排出體內濕氣,改善水腫,配合其他藥物更能發揮利水消腫之功效。
  2. 健脾和胃:茯苓皮能健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健脾和胃的效果。

四苓五皮飲中包含陳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1. 健脾化濕: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四苓五皮飲以利水滲濕為主,陳皮的加入可促進脾胃運化,增強其利水滲濕的效果,防止濕邪困脾,導致脾虛水停。
  2. 行氣止痛: 陳皮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可疏肝理氣,緩解因濕邪阻滯所致的腹痛、脹滿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利水消腫、止痛止瀉的效果。

四苓五皮飲中加入豬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豬苓味甘淡,性平,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四苓五皮飲主治脾虛濕盛、水濕內停所致的症狀,如腹脹、納呆、肢體沉重、小便不利等,而豬苓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有效祛除體內濕氣,改善上述症狀。
  2. 健脾益氣:豬苓亦具健脾益氣之效。脾虛濕盛常伴隨脾氣虛弱,而豬苓能補益脾氣,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四苓五皮飲中加入澤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澤瀉味甘淡,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泄熱除煩之功效。四苓五皮飲主治水濕內停,脾虛不運,症見脘腹脹滿,食少便溏,小便不利,四肢浮腫等。澤瀉可利水滲濕,使水濕之邪從小便排出,達到除濕止瀉之效。
  2. 健脾利濕:澤瀉可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四苓五皮飲中加入澤瀉,不僅利水滲濕,更可健脾利濕,從根本上解決水濕內停的問題,提高藥效。

四苓五皮飲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木通性寒,味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四苓五皮飲主治水濕停滯,脾陽不振,水腫,小便不利等症。木通有助於將體內積聚的水濕排出,促進小便通暢,改善水腫。
  2. 清熱解毒:木通兼具清熱解毒之效。若患者伴有熱毒壅盛,則木通可協助清熱解毒,促進體內環境的平衡,進一步提高藥效。

因此,四苓五皮飲中加入木通,不僅能加強利水滲濕的效果,還可輔助清熱解毒,達到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療效果。

四苓五皮飲中加入滑石,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的作用。滑石性滑潤,能利水通淋,且性寒,能清熱解暑,對於濕熱內蘊、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滑石的加入不僅能增強四苓五皮飲利水滲濕的效果,還能緩解藥性燥烈,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因此,滑石是四苓五皮飲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利水滲濕的作用對於改善濕熱內蘊、水腫脹滿等症狀至關重要。

四苓五皮飲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溼健脾: 木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燥溼健脾、行氣止痛之效。方中茯苓、豬苓、澤瀉、白朮等四苓,以利水滲溼爲主,但脾虛溼盛者,僅利水不足以健脾。木香加入其中,可協同四苓燥溼健脾,增強利水功效。
  2. 理氣止痛: 五皮指橘皮、陳皮、厚朴、枳實、半夏,均具理氣化痰、消食導滯之效。然而,溼邪阻滯,氣機不暢,則易導致腹痛。木香加入,可與五皮協同理氣止痛,緩解腹痛症狀,從而使利水消腫效果更加顯著。

主治功效


四苓五皮飲

  • 性狀:水煎服用,可加大腹部皮的用量,減少木通與木香的用量。

  •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麥門冬、黃芩、大腹皮、桑白皮、生薑、茯苓皮、陳皮、豬苓、澤瀉、木通、滑石、木香。

  • 組成介紹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大腹皮: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茯苓皮:利水消腫、利水滲濕。

  • 滑石: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消暑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桑白皮: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

  • 豬苓:利水消腫、生津止渴、止瀉、止嘔及改善排尿。

  • 主治:痘瘡痊癒後浮腫。

傳統服藥法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麥冬、黃芩、大腹皮、桑白皮、生薑皮、茯苓皮、陳皮、豬苓、澤瀉、木通、滑石、木香。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胃部不適等,應及時停藥。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四苓五皮飲, 出處:《種痘新書》卷十二。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麥冬、黃芩、大腹皮、桑白皮、生薑皮、茯苓皮、陳皮、豬苓、澤瀉、木通、滑石、木香。 主治:痘後浮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