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味清膈散

SHI LIU WEI QING G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脾經 15%
胃經 14%
心經 12%
肝經 8%
腎經 7%
膽經 4%
大腸經 4%
三焦經 3%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十六味清膈散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體質: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清膈散主要針對肺熱燥咳、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人參可補益肺氣,增強抵抗力,助於抵禦病邪,提高治療效果。
  2. 緩解藥性寒涼:清膈散中多為寒涼藥材,如石膏、知母、地骨皮等,容易損傷脾胃陽氣。人參可中和藥性,避免寒涼過甚,保護脾胃功能,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十六味清膈散中包含柴胡,主要因其具有疏肝解鬱、升陽利膽之功效。方中柴胡與黃芩、梔子等藥物合用,可清熱利濕、瀉火解毒,針對肝膽濕熱、氣機鬱滯所致的胸脅脹滿、胃脘痞悶、口苦泛酸、目赤耳聾、小便短赤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柴胡作為君藥,引領藥力直達肝膽,疏泄肝氣,使氣機暢達,達到清熱解毒、利濕通絡的效果。

十六味清膈散中加入當歸,主要是針對其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的功效。

當歸為補血要藥,能滋陰補血,改善氣血虛弱所致的頭暈、面色蒼白、心悸等症狀。同時,當歸亦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因氣血瘀滯而引起的胸悶、腹痛等症狀。

此外,當歸還有潤腸通便的功效,能緩解因血虛津虧導致的便祕。十六味清膈散多用於治療血虛氣滯、腸胃不和等症,當歸的加入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氣血虛弱、便祕等症狀,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十六味清膈散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1. 緩解胃痛,和胃止嘔: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其酸味可收斂胃氣,緩解胃痛,同時能抑制胃酸分泌,減少嘔吐。

2. 補益氣血,調和脾胃:白芍能養血柔肝,使氣血充盈,脾胃功能得以改善,進而促進消化吸收,增強抵抗力。

3. 清熱解毒,利濕止瀉:白芍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去除胃腸熱邪,配合其他藥材,有效緩解濕熱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十六味清膈散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善於清熱瀉火,尤其針對肺熱燥咳、胃熱口渴等症狀。十六味清膈散主治肺胃積熱,燥熱傷肺,導致咳嗽、痰少、咽喉幹痛等症,知母可清泄肺胃之熱,緩解這些症狀。
  2. 滋陰潤燥: 知母具有一定的滋陰潤燥作用,可以滋養肺陰,潤燥止咳。對於肺熱傷陰所致的咳嗽、咯血、口乾舌燥等症,知母可起到滋陰潤燥,清熱止咳的功效,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十六味清膈散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其能疏散肺氣,清熱化痰,對於因肺熱壅盛、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利水消腫:桑白皮亦具利水消腫之效,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除濕濁,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亦有一定輔助作用。

十六味清膈散中,桑白皮與其他藥物配伍,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宣肺止咳、利水消腫的功效,治療因肺熱、痰濕等因素導致的咳嗽、氣喘、胸悶、小便不利等病症。

十六味清膈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燥,味甘苦,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清膈散主治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引起的胸膈痞悶、食慾不振等症,白朮的健脾益氣功效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增強氣血生化,從根本上緩解症狀。
  2. 燥濕化痰:白朮兼具燥濕化痰之效,可化解痰濕凝聚於胸膈,消除阻礙,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化痰、開胸豁痰的效果。

十六味清膈散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之功效。清膈散的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而體虛氣弱則易受邪氣侵襲,加用黃耆可補益脾胃,增強抵抗力,輔助清熱解毒之效。
  2. 扶正祛邪: 清膈散以清熱解毒為主,但若只一味清熱,恐傷正氣,導致病情遷延難愈。黃耆補氣健脾,可扶正氣以助邪氣外解,使清熱解毒效果更佳,達到標本兼治之目的。

十六味清膈散中包含紫菀,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潤肺化痰: 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能宣肺、降氣、化痰止咳,對於肺熱痰稠、咳嗽氣喘等症狀具有較佳療效。此方以紫菀配合其他潤肺止咳藥物,如杏仁、貝母等,共同發揮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作用。
  2. 止咳平喘: 紫菀亦具止咳平喘功效,能緩解因肺氣不宣、痰阻氣道引起的咳嗽氣喘。此方與其他清熱解表、止咳平喘藥物配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治療因外感風寒、燥熱引發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十六味清膈散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有效清熱解毒,特別是針對熱毒蘊結於肺胃,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咳喘熱痰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地骨皮還能滋陰潤燥,緩解陰虛火旺導致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

因此,地骨皮在十六味清膈散中發揮着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有效治療肺胃熱盛、陰虛火旺所致的各種病症。

十六味清膈散中包含茯苓,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大功效: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能健脾利濕,化痰止咳。清膈散主治痰熱壅肺,咳嗽痰稠,胸膈滿悶等症,茯苓可利水化痰,健脾胃,助藥力達肺腑,改善痰熱壅肺的病症。
  2. 寧心安神: 茯苓亦能寧心安神,清心除煩。清膈散中因痰熱擾心,心神不寧,茯苓可安定心神,緩解因痰熱引起的煩躁不安,達到清心除煩的效果。

綜上所述,茯苓在十六味清膈散中發揮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消除痰熱,改善心肺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十六味清膈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十六味清膈散中含有許多藥性較烈之藥物,如石膏、知母等,甘草可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藥物過於燥烈傷陰。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解脾胃虛弱的功效。十六味清膈散主治肺熱咳嗽、痰黃黏稠、口渴咽燥等症,甘草的加入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藥物吸收,更有效地達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療效。

十六味清膈散中包含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排膿之效。其能宣通肺氣,利咽喉,對於因肺熱、痰濁阻礙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二、散結消腫:桔梗亦有散結消腫之功,能促進膿液排出,有助於化解肺部積聚的痰液,改善因肺熱、痰濁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因此,桔梗的加入,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可以達到宣肺利咽、散結消腫的效果,對於治療肺熱、痰濁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咳嗽、氣喘等症狀具有較佳療效。

十六味清膈散中包含黃芩,其主要原因在於黃芩的寒涼性質與該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相符。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十六味清膈散主治熱毒蘊結,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渴、便祕等症狀。黃芩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並可降火消炎,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之效。

十六味清膈散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渴生津的功效。十六味清膈散主治燥熱傷肺、痰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石膏可有效清熱解毒,緩解患者的燥熱症狀。
  2. 涼血止血: 石膏還具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等症。十六味清膈散中加入石膏,可幫助止血,防止病情加重。

石膏在十六味清膈散中發揮著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雙重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有效治療燥熱傷肺、痰熱咳嗽等症。

十六味清膈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滑石性滑潤,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暑之效。清膈散主治濕熱內蘊,痰濁壅肺,其所導致的胸悶、咳嗽、咯痰等症狀。滑石有助於利水滲濕,化解痰濁,解除肺熱,改善呼吸道症狀。
  2. 清熱除煩: 滑石性寒,能清熱除煩,對於濕熱內蘊所導致的發熱、口渴、心煩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十六味清膈散中加入滑石,有助於清熱解暑,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主治功效


十六味清膈散介紹

十六味清膈散,在中醫中屬於清熱解毒類的方劑,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咳、化痰、化腐生肌、止血等功效,主治暑熱發渴、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渴、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狀,並具有抗菌作用,對各種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革蘭氏陽性菌均有較強抗菌作用。

十六味清膈散方劑組成介紹

十六味清膈散由十六種中藥組成,分別是: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地骨皮: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滑石: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 石膏: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知母: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 紫菀:具有止咳化痰、降氣、止咳平喘等功效。

結論

十六味清膈散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中藥方劑,由十六種中藥組成,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咳、化痰、化腐生肌、止血等功效,主治暑熱發渴、熱病煩渴、骨蒸勞熱、肺熱咳嗽、大便燥結、小便不利、陰虛發熱、骨蒸勞熱、肺虛燥渴、消渴、腸燥便祕、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肺熱咳嗽、陰虛燥咳、痰黃粘稠、乾咳少痰、胎熱、胎毒、流產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人參,柴胡,當歸,芍藥,知母,桑白皮,白朮,黃耆,紫菀,地骨皮,茯苓,甘草,桔梗,黃芩(炒)0.5兩,石膏(煅),滑石。
上每服3錢,加生薑,水煎,量兒服之。
方中除黃芩外,余藥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滋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小便顏色偏黃氣喘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多痰吞咽障礙鼻子乾燥

相同名稱方劑


十六味清膈散, 出處:《保嬰撮要》卷十八。 組成:人參、柴胡、當歸、芍藥、知母、桑白皮、白朮、黃耆、紫菀、地骨皮、茯苓、甘草、桔梗,黃芩(炒)半兩,石膏(煅)、滑石。 主治:涕唾稠粘,喘嗽痰盛,身熱鼻乾,大便如常,小便黃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