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太一散

ZHI SHENG TAI Y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7%
肺經 13%
脾經 13%
胃經 11%
腎經 5%
大腸經 4%
小腸經 4%
膀胱經 3%
三焦經 3%
膽經 2%
心包經 1%
肝經
心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至聖太一散中包含犀角,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犀角性寒,味苦鹹,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古人認為犀角能解一切毒,故常用於治療熱毒、瘟疫等症,如傷寒、中暑、熱毒瘡瘍等。
  2. 鎮驚安神: 犀角亦具鎮驚安神之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驚癇、癲狂等症。

然而,由於犀牛瀕臨絕種,現今已禁止使用犀角入藥,需尋找替代藥材以確保藥效及動物保護。

至聖太一散中包含淫羊藿,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壯陽補腎: 淫羊藿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除濕的功效,可改善腎陽虛所致的陽痿、早泄、腰膝酸軟等症狀。

二、活血通絡: 淫羊藿還能活血通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至聖太一散中加入淫羊藿,旨在提升方劑的溫腎壯陽、活血通絡之效,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至聖太一散中加入珍珠,主要源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一、清熱解毒:珍珠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對於熱毒熾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珍珠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二、鎮心安神:珍珠還具備鎮心安神、平肝熄風的功效。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珍珠能起到鎮靜安神、改善睡眠的作用。

因此,至聖太一散中加入珍珠,是為了發揮其清熱解毒、鎮心安神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至聖太一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暑止渴、通利小便的功效。方劑中若出現濕熱證,滑石能有效清除體內濕熱,改善相關症狀。
  2. 利水消腫: 滑石能利水滲濕,消腫止痛。若方劑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滑石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除水腫,緩解不適。

因此,至聖太一散中加入滑石,不僅能清熱利濕,還能利水消腫,有效改善濕熱證和水腫等病症。

至聖太一散中包含胡黃連,其原因主要在於:

  1. 清熱解毒:胡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涼血的功效。其可有效抑制熱毒在體內蔓延,並清除積熱,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2. 抗菌消炎:胡黃連中的黃連素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真菌的生長,對於由感染引起的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胡黃連在至聖太一散中可發揮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等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至聖太一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之效。方中加入人參,可增強患者體質,改善氣虛導致的乏力、倦怠、面色蒼白等症狀,為後續藥物發揮療效奠定基礎。
  2. 扶正祛邪:人參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抵禦外邪侵襲。對於一些氣虛體弱、易感外邪的患者而言,使用人參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至聖太一散」方劑中含有「地丁」,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地丁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此方中,地丁主要用於清熱解毒,針對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起到降火消炎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地丁亦可活血化瘀,對於因熱毒瘀阻所致的疼痛、腫脹,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地丁在「至聖太一散」中,擔當著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病症。

「至聖太一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方中若有脾虛濕困、心神不寧等症狀,茯苓可助健運脾胃,利水滲濕,從而改善症狀。
  2. 配合其他藥物:茯苓可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療效。例如,若方中含有燥性藥物,茯苓可起到滋潤脾胃、緩解燥性藥物副作用的作用。

「至聖太一散」方中加入「蠶砂」,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燥濕止癢: 蠶砂性寒,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燥濕止癢之效。方中加入蠶砂,可針對濕邪阻滯、脾胃不和所致的皮膚瘙癢症狀,起到清熱利濕、止癢的效果。
  2. 殺蟲止痛: 蠶砂亦具殺蟲止痛之效,可用於治療因蟲積、濕熱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方中加入蠶砂,可輔助其他藥材,清除腸道積滯,緩解疼痛不適。

至聖太一散中添加鬱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解鬱:鬱金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活血止痛、涼血止血的功效。方中以鬱金行氣解鬱,可疏肝理氣,緩解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滿等症狀。
  2. 清熱解毒:鬱金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血瘀、癰腫瘡毒等症。在至聖太一散中,鬱金可協同其他藥物清熱解毒,達到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至聖太一散」中含有大黃,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兩點:

  1. 瀉火解毒: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之效。此方可能針對一些熱毒蘊結、濕熱內阻所致的疾病,例如濕熱瀉痢、黃疸、便祕等,利用大黃的瀉火解毒之效,清熱解毒,通利腑氣。
  2. 促進藥物吸收:大黃能促進腸道蠕動,加快藥物在腸道中的吸收,使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此方可能也含有其他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物,大黃可促進這些藥物更快地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至聖太一散中包含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牛黃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效。對於因熱毒內盛、神昏譫語、高熱驚厥等症狀,牛黃可以有效清熱解毒,並開通心竅,使神志清醒。
  2. 鎮驚止痙: 牛黃具有鎮驚止痙之效,可以平息因熱毒內擾所致的驚厥、抽搐等症狀。對於小兒高熱驚厥、癲癇發作等,牛黃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至聖太一散中加入血竭,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血竭性味苦、甘、溫,入心、肝、脾經。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用顯著,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筋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促進傷口癒合: 血竭中含有豐富的鞣質和樹脂,能促進傷口癒合,減少感染。對於外傷出血、潰瘍久不癒合等症狀,血竭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至聖太一散中加入血竭,能夠更好地發揮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至聖太一散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通淋:木通性寒,味甘苦,入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的功效。此方治療的病症多為濕熱下注,導致小便不利、淋漓不盡等,而木通可有效疏通水道,排泄濕熱,改善症狀。
  2. 引藥下行:木通性寒,能引藥下行,配合其他藥物,使藥效更有效地作用於下焦,達到治療的目的。例如,方中可能還有清熱解毒的藥物,木通可將這些藥物引導至下焦,使其更好地發揮作用。

總之,木通在至聖太一散中起到利水通淋、引藥下行的作用,是治療濕熱下注的重要藥物。

至聖太一散中包含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經,可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尤其擅長清降心火,對於心火亢盛所致的煩躁不安、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梔子還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對於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在至聖太一散中加入梔子,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至聖太一散中加入芒硝,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一、瀉熱通便: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能瀉熱通便,清腸毒。方中若有熱毒蘊結腸胃,致使便祕腹脹,則芒硝可迅速將熱毒排出,緩解症狀。

二、軟堅散結:芒硝能軟堅散結,對於積聚於腸胃的痰飲、瘀血等病竈,也能起到化解作用。此散方若用於治療癥瘕積聚等病症,則芒硝的軟堅功效,能助藥力消散病竈,達到治癒目的。

至聖太一散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燥濕健脾: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的功效。方劑中可能因濕氣困脾,導致脾胃運化失常,而蒼朮則能燥除濕氣,健脾運化,改善脾胃功能。
  2. 祛風止痛: 蒼朮兼具祛風止痛之效。方劑中可能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疼痛不適,而蒼朮則能祛除風寒濕邪,止痛消腫,緩解疼痛症狀。

至聖太一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熱: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解表透疹之功效。此方多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症狀如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荊芥可幫助清熱解表,緩解症狀。
  2. 利咽止痛:荊芥亦有止咳化痰、利咽止痛的功效。對於風熱犯肺、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荊芥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緩解咽喉不適。

綜上所述,荊芥在至聖太一散中,主要起到疏散風熱、利咽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至聖太一散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如下:

  1. 緩解疼痛,調和氣血: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止痛、斂陰、止汗之功效。方中加入白芍,可以緩解因氣血不調、肝氣鬱結導致的疼痛,並改善氣血循環,使藥效更加平和。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白芍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協調藥性,使其發揮更好的療效。例如,白芍與甘草相配,可以緩解甘草的燥性;與當歸相配,可以增強補血活血之效。

至聖太一散中包含延胡索,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1. 活血止痛:延胡索味苦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緩解疼痛。此功效與至聖太一散整體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的功效相契合。
  2. 疏肝解鬱:延胡索可疏肝解鬱,緩解情緒焦慮、心煩氣躁等症狀。對於因肝氣鬱結導致的疼痛、胸悶等症狀,延胡索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延胡索的加入,不僅能加強方劑活血止痛之效,還能協同疏肝理氣,使方劑的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至聖太一散」方劑中使用「玳瑁」,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玳瑁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咽喉腫痛、癰疽瘡瘍等症。
  2. 鎮驚安神:玳瑁入心經,能鎮驚安神、平肝熄風,常用於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癲癇等症。

因此,至聖太一散使用玳瑁,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等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至聖太一散中加入琥珀,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 化痰止咳: 琥珀性味甘平,入心、肺經,具有化痰止咳、定驚安神之效。其能清熱化痰,尤其對風寒咳嗽、痰多黏稠、胸悶氣短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二、 活血止痛: 琥珀亦有活血化瘀之功,可用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此外,琥珀亦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琥珀在至聖太一散中發揮著重要的化痰止咳、活血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至聖太一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功效。至聖太一散多用於治療寒熱錯雜之症,加入甘草可調和諸藥,使藥性協調,避免藥物過於偏寒或偏熱,達到平衡之效。

其二,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急止痛、解毒之效。在至聖太一散中,甘草可增強藥效,緩解藥物對人體的刺激,降低毒副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至聖太一散」組成及其功效

「至聖太一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犀角、淫羊藿、珍珠、滑石、胡黃連、人參、地丁、茯苓、蠶砂、鬱金、大黃、牛黃、血竭、木通、梔子、芒硝、蒼朮、荊芥、白芍、延胡索、玳瑁、琥珀、甘草等23味中藥組成。

中藥方劑組成及其功效介紹:

  • **犀角:**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解瘡瘍疔毒。
  • **淫羊藿:**溫腎壯陽,補精益髓,祛風除濕,活血通絡。
  • **珍珠:**清熱解毒,養陰潤燥,鎮靜安神,平肝息風。
  • **滑石:**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
  • **胡黃連:**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燥濕和清熱利濕。
  • **人參:**補氣益血,生津養陰,益氣健脾。
  • **地丁:**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止血。
  • **茯苓:**利水滲濕,益氣健脾,寧心安神。
  • **蠶砂:**活血化瘀,通經絡,祛風除濕,和胃化濁。
  • **鬱金:**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化腐生肌。
  • **大黃:**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活血化瘀。
  • **牛黃:**平肝息風,開竅,清熱解毒,解毒,止咳化痰。
  • **血竭:**活血化瘀,止血,化腐生肌。
  •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
  • **芒硝:**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
  • **蒼朮:**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
  • **玳瑁:**平肝息風,清熱解毒,滋陰補血,烏髮明目。
  • **琥珀:**安神鎮靜,止血,活血化瘀,清肺熱利咽,化腐生肌,清熱利尿。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 中風癱瘓:身體的一側或多個部位失去運動或感覺功能。
  • 半身不隨:身體的一半不能隨意運動。
  • 口眼歪斜:嘴巴和眼睛歪向一邊。
  • 語言謇澀:說話困難,言語含糊不清。
  • 形神如醉:精神恍惚,神志不清。
  • 驚悸狂言:突然受到驚嚇,胡言亂語。
  • 夜臥不安:晚上睡不安穩,容易醒來。
  • 周身麻痹:全身麻木,失去知覺。
  • 皮膚不知痛癢:皮膚失去痛覺和癢覺。
  • 四肢不舉:四肢不能抬起或移動。
  • 身重如石:身體沉重如石頭。
  • 腰膝強硬:腰部和膝蓋僵硬,活動不便。
  • 筋脈拘攣瘛瘲:筋脈抽搐、攣急,導致肢體活動受限。
  • 不能行步:無法行走。
  • 百關壅瘀:全身氣血運行不暢,停滯不前。
  • 痰涎痞滯:痰液和涎液積聚在體內,導致胸悶、腹脹等症狀。
  • 卒急中惡:突然發生的疾病,如食物中毒、急性心肌梗塞等。
  • 客忤:外邪侵犯人體,引起疾病。
  • 屍註:屍體腐爛後產生的毒氣,侵犯人體引起疾病。
  • 鬼氣:鬼魂的邪氣,侵犯人體引起疾病。
  • 邪魘:邪氣壓迫人體,引起疾病。
  • 屍厥暴亡:突然死亡,沒有任何徵兆。
  • 不省人事:昏迷不醒,沒有意識。

總結:

「至聖太一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23味中藥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止血、化腐生肌等功效,主治中風癱瘓、半身不隨、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形神如醉、驚悸狂言、夜臥不安、周身麻痹、皮膚不知痛癢、四肢不舉、身重如石、腰膝強硬、筋脈拘攣瘛瘲、不能行步、百關壅瘀、痰涎痞滯、卒急中惡、客忤、屍註、鬼氣、邪魘、屍厥暴亡、不省人事等多種疾病。

傳統服藥法


犀角(鎊)1兩,仙靈脾1兩,真珠末1兩,滑石(研)1兩,胡黃連1兩,惡實(炒)1兩,人參1兩,地丁草(去根)1兩,白茯苓(去皮)1兩,蠶沙(炒)1兩,甜消(研)1兩,板蘭根1兩,鬱金1兩,大黃(銼)半兩,牛黃(研)半兩,血竭(研)半兩,木通(銼)半兩,梔子仁半兩,馬牙消(研)半兩,蒼朮(削去黑皮)半兩,荊芥穗半兩,芍藥半兩,延胡索半兩,玳瑁(鎊)半兩,琥珀(研)半兩,甘草(炙)2兩半。
上為末。
如中風不語,每用1錢匕,新水調服,如口噤即灌下。若能咳嗽,夜半當省人事;灌藥4服後不咳嗽者,必不可救。卒中惡風涎不止,用白礬末半錢匕,太一散1錢匕和勻,以新水調下,慢慢灌之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至聖太一散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用藥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貝爾氏癱瘓動脈粥樣硬化坐骨神經痛腦中風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妄想狀態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四肢抽搐多痰身體沉重顏面神經麻痺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

相同名稱方劑


至聖太一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 組成:犀角(鎊)1兩,仙靈脾1兩,真珠末1兩,滑石(研)1兩,胡黃連1兩,惡實(炒)1兩,人參1兩,地丁草(去根)1兩,白茯苓(去皮)1兩,蠶沙(炒)1兩,甜消(研)1兩,闆蘭根1兩,鬱金1兩,大黃(銼)半兩,牛黃(研)半兩,血竭(研)半兩,木通(銼)半兩,梔子仁半兩,馬牙消(研)半兩,蒼朮(削去黑皮)半兩,荊芥穗半兩,芍藥半兩,延胡索半兩,玳瑁(鎊)半兩,琥珀(研)半兩,甘草(炙)2兩半。 主治:中風癱瘓,半身不随,口眼歪斜,語言謇澀,形神如醉,驚悸狂言,夜卧不安;或周身麻痹,皮膚不知痛癢,四肢不舉,身重如石,腰膝強硬;或筋脈拘攣瘛疭,不能行步,百關壅瘀,痰涎痞滯;或卒急中惡、客忤、屍注、鬼氣、邪魇、屍厥暴亡不省人事。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