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活命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調經止痛之功效。活命飲主治血虛、氣滯、經絡不通等症,當歸能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虛症狀,同時也能緩解氣滯,促進經絡暢通,達到治療效果。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活命飲中其他藥材如川芎、赤芍藥、桃仁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作用。當歸與這些藥材配合使用,能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的功效,使療效更顯著。
活命飲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活命飲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達到活血化瘀之效。
- 消腫止痛: 紅花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有利於消腫止痛。活命飲中加入紅花,可幫助消散傷處腫脹,減輕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活命飲方劑中使用皁刺,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皁刺性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其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腫痛、發熱等症狀。
- 治療跌打損傷: 皁刺對於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腫痛、筋骨疼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其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活命飲方劑中使用皁刺,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治療因跌打損傷引起的熱毒瘀血癥狀。
活命飲中包含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溫中降逆,止嘔化痰: 沉香性溫,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降逆、行氣止痛、化痰止嘔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寒、氣逆上衝導致的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沉香能溫暖脾胃,降逆止嘔,緩解不適。
- 補腎固元,益氣養血: 沉香還具有補腎固元、益氣養血的作用。對於因腎氣不足、元氣虧虛導致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沉香能補益腎氣,提升元氣,改善體質。
因此,沉香在活命飲中,既能緩解嘔吐、腹痛等急性症狀,又能補益腎氣,提升體質,對於病後體虛、元氣虧損者有很好的療效。
活命飲中包含石決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平肝: 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平肝熄風之功效。活命飲常用於治療熱症引起的頭痛眩暈、神志不清等症,石決明可清熱解毒,平息肝火,緩解頭部症狀。
- 降壓安神: 石決明還有降血壓、安神定志的作用。活命飲中加入石決明,有助於穩定患者心神,改善睡眠,緩解不安煩躁等症狀。
總之,石決明在活命飲中起到清熱平肝、降壓安神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活命飲中包含羌活,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寒,祛除表邪: 羌活性溫,味辛,歸膀胱、肝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表的功效。活命飲主治風寒濕痹,症見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羌活可有效疏散表邪,緩解疼痛。
- 通絡止痛,改善血液循環: 羌活亦具通絡止痛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從而減輕疼痛,改善麻木等症狀。活命飲中加入羌活,可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達到通絡止痛的目的。
活命飲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散結: 穿山甲性味辛溫,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散結的功效。活命飲用於治療乳癰、瘰癧、瘡瘍等疾病,而穿山甲有助於疏通經絡,消散腫塊,促進膿液排出,達到治療效果。
- 活血化瘀: 穿山甲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傷口癒合。活命飲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伍使用,以增強其療效。
活命飲中包含連翹,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活命飲旨在治療溫熱病,而連翹能清熱解毒,消除病邪,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
- 消腫散結:連翹亦有消腫散結之功,可治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活命飲中加入連翹,可輔助其他藥材,消散積聚在體內的毒素,促進病患恢復。
活命飲中包含威靈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威靈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通絡的作用。活命飲主治跌打損傷,骨折筋傷,瘀血腫痛,而威靈仙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引起的疼痛和腫脹。
- 活血化瘀:威靈仙除了祛風濕外,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活命飲中需要活血化瘀來消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處恢復。威靈仙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此功效。
活命飲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活命飲旨在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癰疽瘡瘍,天花粉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有助於化解熱毒,促進傷口癒合。
- 生津止渴:天花粉亦有生津止渴之效,能緩解因熱毒灼傷所致的口乾舌燥,同時也能補充因疾病消耗的津液,有助於維持機體的正常運作。
因此,天花粉在活命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生津止渴,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活命飲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活命飲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乳香能有效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和腫脹,促進傷口癒合。
- 行氣止痛,疏通經絡: 乳香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作用,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活命飲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乳香的加入能增強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提高療效。
活命飲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沒藥性溫,味苦辛,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沒藥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有助於傷口癒合。
- 補氣益血,生肌斂瘡:沒藥同時具有補氣益血、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氣血不足、傷口難以癒合的患者,沒藥能補益氣血,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活命飲方劑中加入沒藥,旨在通過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補氣益血、生肌斂瘡等功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氣血不足、傷口難癒等症狀的目的。
活命飲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活命飲主治溫熱病,症見高熱、煩躁、口渴、咽喉腫痛等。金銀花可有效清解體內熱毒,緩解患者的熱證症狀。
- 疏散風熱: 金銀花可疏散風熱,對於外感風熱導致的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活命飲中加入金銀花,可以更好地清解外感風熱,促進患者康復。
活命飲中添加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散風寒,通鼻竅:白芷味辛、性溫,具有散風寒、通鼻竅之功效。活命飲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症狀包括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而白芷則可以疏散風寒,打開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的症狀,配合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
- 止痛,消腫:白芷還具有一定的止痛、消腫作用。活命飲中常加入白芷,除了治療感冒症狀,也可用於治療外傷、跌打損傷等導致的疼痛腫脹,可以起到輔助消腫止痛的作用。
活命飲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活命飲為峻下之劑,藥性較烈,加入甘草可緩和其峻猛之性,避免傷正氣。
- 增強療效:甘草本身亦具止咳、解毒、抗炎等功效,與活命飲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可增強其清熱解毒、利咽止咳的療效。
此外,甘草還可緩解其他藥材的毒性,提高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活命飲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解表散寒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的配伍作用,可有效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解表散寒、止痛止癢的作用。在活命飲中,防風與其他藥材如荊芥、薄荷等一同配伍,共同發揮解表散寒的作用,驅散風寒,緩解感冒症狀。此外,防風還可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助於恢復健康。
活命飲中加入蘇木,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蘇木性味苦、甘、涼,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血之功效。活命飲主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蘇木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 清熱解毒: 蘇木還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跌打損傷引起的發熱、紅腫等症狀,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活命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活命飲主治範圍廣泛,主要針對各類外科癰疽瘡毒,包含:
- 癰疽發背、對口腦疽:屬陽熱毒邪凝聚之嚴重瘡瘍,多見紅腫熱痛。
- 瘰疬痰核:與痰火鬱結相關之淋巴結腫大或皮下結塊。
- 疔瘡惡毒、無名腫毒:急性化膿性感染或病因未明之腫痛。
- 濕痰流注:痰濕流竄導致的深部膿瘍。
- 內癰:如肺癰、腸癰等內臟化膿性疾病。
此方具解毒消腫、化痰散結、通絡止痛之效,適合初起未潰或已成膿之實熱證瘡瘍。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鹽(1合):
- 功效: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 原理:外用鹽能滲透瘡口、拔毒消腫,內服可助引藥入血分,強化清熱作用。
生薑(半兩):
- 功效:發散風寒、溫中止嘔。
- 原理:與寒涼藥配伍,可防過於寒凝,兼能辛散透邪,促進氣血流通以消腫。
炙甘草(1分):
- 功效:益氣和中、緩急止痛、調和諸藥。
- 原理:緩解瘡毒熾熱所致疼痛,並降低他藥毒性,保護脾胃。
葛根(半兩):
- 功效:解肌退熱、生津透邪。
- 原理:瘡瘍多伴發熱,葛根可清陽明之熱,兼助氣血上達以托毒外出。
丁香(7粒):
- 功效:溫中降逆、散寒止痛。
- 原理:辛溫行氣,疏通經絡滯氣,助消散痰瘀;少量用之可反佐寒涼,防冰伏邪毒。
童子小便(1盞半):
- 功效:降火滋陰、化瘀止血。
- 原理:古代視為「敗火之妙品」,含尿素與微量元素,能清熱涼血,助排癰毒。
三、方劑整體配伍邏輯
- 寒溫並用:以鹽、葛根清熱為主,佐丁香、生薑溫通,避免涼遏邪氣。
- 解毒兼顧調氣:甘草、丁香調和中焦,童子小便引熱下行,共奏「清中有散、消中帶托」之效。
- 給藥途徑特殊性:以小便煎藥,取其鹹寒之性直入血分,增強解毒力,亦可能含古代「以穢制穢」思維。
此方體現中醫外科「消托並行」原則,針對熱毒夾痰瘀之證,通過解表、清裡、化痰、行氣等多途徑協同起效。
傳統服藥法
鹽1合,生薑半兩,甘草(炙)1分,葛根半兩,丁香7粒。上銼,如麻豆大。
用童子小便1盞半,煎至1盞,去滓,分溫2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活命飲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排膿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婦女、出血性疾病患者、血栓性疾病患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對中藥過敏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活命飲, 出處:《聖濟總錄》卷三十九。 組成:鹽1合,生薑半兩,甘草(炙)1分,葛根半兩,丁香7粒。 主治:脾無虛損,霍亂不吐瀉,腹脹如鼓,心胸痰壅。
活命飲, 出處:《麻科活人》卷四。 組成:當歸、獨活、杜仲、秦艽、細辛、白茯苓、桑寄生、上肉桂、熟地黃、北防風、川芎、黃耆、甘草、人參。 主治:麻出即收,忽爾作毒,毒將出或毒出後。
活命飲,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甘草書1錢,赤芍1錢,白芷1錢,天花粉1錢,貝母1錢,乳香1錢,防風7分,歸尾1錢半,皂角刺1錢半,陳皮1錢半,金銀花3錢,沒藥5分,大黃5錢,穿山甲3片。 主治:排膿,止痛,消毒。主治:一切癰毒瘡瘍。
活命飲, 出處:《良方合璧》卷下。 組成:當歸尾1錢5分,紅花1錢,皂角刺1錢,沉香1錢,石決明1錢,羌活1錢,穿山甲1錢,連翹1錢(去心),威靈仙1錢,花粉1錢5分,滴乳香1錢(去油),沒藥1錢(去油),金銀花2錢,白芷1錢,甘草節1錢,防風1錢,蘇木1錢。 主治:散風行瘀,活血解毒,消腫定痛,消癰潰膿。主治:癰疽發背,對口腦疽,瘰癧痰核,疔瘡惡毒,濕痰流註,無名腫毒,大小瘡癤,內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