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丹

JIU MI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寒 (0.6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心經 18%
肝經 17%
脾經 17%
胃經 11%
大腸經 6%
膀胱經 3%
小腸經 2%
腎經 1%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救命丹」方劑中包含「穿山甲」,其主要原因如下:

  1. 通經活絡: 穿山甲性味辛、微寒,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之功效。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所致的各種疾病,如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痺痛等,穿山甲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達到止痛消腫之效。
  2. 消腫散結: 穿山甲還有較好的消腫散結作用,能促進膿液排出,對於癰疽瘡瘍、乳腺炎等疾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由於穿山甲是國家保護動物,目前已禁止使用,因此「救命丹」應使用其他藥材替代穿山甲,以達到同樣的療效。

救命丹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和藥物副作用的作用。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味偏寒或偏熱的藥材,加入甘草能起到調和作用,使藥性更趨平和,避免藥物過於猛烈或副作用過大。
  2.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具有益氣補脾、緩解疼痛、止咳化痰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增強整體療效,例如與人參、黃芪等藥材搭配,可增強補氣益血的效果。

因此,甘草在救命丹方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療效,確保方劑安全有效。

救命丹方劑中包含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油成分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2. 消腫止痛: 乳香中所含的樹脂成分,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消炎止痛,並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乳香在救命丹方劑中,可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疼痛腫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救命丹中包含天花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天花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外感熱病、咽喉腫痛、瘡瘍腫毒等症狀,天花粉可以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並能促進傷口癒合。
  2. 利水消腫,通淋止痛:天花粉還具有利水消腫、通淋止痛的功效。對於水腫、小便不利、濕熱淋痛等症狀,天花粉可以幫助利水消腫,改善排尿通暢,減輕疼痛。

因此,天花粉在救命丹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利水消腫等多方面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相關病症。

救命丹中含有赤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涼血止痛:赤芍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痛的功效。其能清熱解毒,散瘀止痛,對於熱毒蘊結、血瘀阻絡所致的疼痛,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腹部疼痛等,都有良好的療效。

二、活血化瘀:赤芍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發熱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救命丹中加入赤芍,是為了發揮其涼血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救治病患的目的。

「救命丹」方劑中加入「皁刺」,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解毒消腫: 皁刺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熱毒壅盛、瘡瘍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可起到解毒消腫、止痛生肌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皁刺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救命丹」方劑中加入「皁刺」,旨在通過其解毒消腫、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療相關疾病,達到救命之效。

救命丹方劑中包含川貝母,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化痰: 川貝母味甘微苦,性涼,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之效。其性涼可清肺熱,甘潤可潤肺燥,並能化解痰液,緩解因熱痰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2. 止咳平喘: 川貝母能降氣平喘,對於因肺氣上逆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有明顯療效。其降氣平喘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氣管痙攣,使呼吸通暢,改善呼吸困難。

因此,川貝母在救命丹中,可發揮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肺熱痰阻引起的呼吸道疾病。

救命丹方劑中加入沒藥,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活血止痛: 沒藥性溫,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生肌斂瘡: 沒藥亦有生肌斂瘡之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傷感染、潰瘍等病症,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因此,在救命丹方劑中加入沒藥,可以有效地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感染等症狀,有助於快速恢復健康。

救命丹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補血活血之功,能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眼花、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同時,當歸又能調經止痛,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期腹痛等婦科疾病。
  2. 潤腸通便,緩解便祕: 當歸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對於一些因血虛導致的便祕,當歸可以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總而言之,當歸在救命丹方劑中,起到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和潤腸通便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血虛、氣滯、瘀血等導致的各種病症。

「救命丹」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行氣化痰: 陳皮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行氣解鬱、化痰止咳之功效。可疏通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並能化解痰濕,使呼吸道暢通。

二、健脾和胃: 陳皮還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可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對於因脾胃虛弱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陳皮在「救命丹」中,可起到行氣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呼吸道疾病的症狀,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救命丹方劑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心經,能清熱解毒,對於外感風熱、暑熱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瘡瘍腫毒等症狀都有顯著療效。

救命丹多用於治療外感熱病,金銀花可有效清熱解毒,同時亦能疏散風熱,使邪氣外解,達到止咳化痰、消腫止痛的效果,因此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救命丹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在救命丹中,防風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疏散風寒,緩解因風寒入侵而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防風性善升散,能調和藥性,促進其他藥物藥力的發揮。在救命丹中,防風可以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藥效,提高治療效果。

救命丹中包含白芷,主要原因有二:

  1. 解毒消腫: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解毒消腫、通竅止痛的功效。對於一些因外邪侵襲而引起的疾病,如風寒濕邪、熱毒壅滯等,白芷能有效解毒消腫,緩解患者症狀。
  2. 通鼻竅,止頭痛: 白芷能通鼻竅,止頭痛,對於因鼻塞、頭痛引起的頭昏腦脹,白芷能有效改善。救命丹中加入白芷,可以增強方劑的通竅止痛功效,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

「救命丹」方劑中使用白礬,主要是基於其收斂止血、燥濕止癢的功效。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脾經。其收斂作用可止血,適用於外傷出血或內出血;燥濕止癢作用則可用於濕疹、皮膚瘙癢等症。

在「救命丹」中,白礬可能與其他藥材配合,發揮協同作用,例如與止血藥材相配,增強止血效果;或與清熱解毒藥材相配,減輕皮膚炎症。

然而,白礬亦有毒性,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救命丹」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可治療熱病、血熱妄行所致的發熱、出血、口渴、煩躁等症狀。
  2. 滋陰養血: 生地黃能滋陰養血,補益心腎。對於熱病耗傷陰津,或陰虛火旺、心腎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頭暈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在「救命丹」方劑中加入生地黃,可以有效地清熱涼血、滋陰養血,達到救治危重病人的目的。

主治功效


救命丹主治功效分析

救命丹的主治功效可以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一、外傷與癰疽

  • 《瘍醫大全》:記載救命丹可用於「跌打氣絕」,以九里香葉搗汁灌服,可使患者復甦。顯示救命丹具有急救、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應用於外傷急救。
  • 《經方實驗錄》:曹穎甫記載一病案,患者「暴感風寒,大便不行,頭頂痛」,自服救命丹後「大便行,而頭痛稍愈」。此處救命丹可能具有通腑瀉下的作用,雖未明確提及治療癰疽,但與原文主治相符。

二、破傷風與驚風

  • 《楊氏家藏方》:明確指出救命丹可治「破傷風身體沉重,或角弓反張,搐搦不省人事」。方中以草烏頭、半夏、巴豆等藥為主,具有祛風、燥濕、通便的功效。推測此救命丹通過祛除風邪、燥濕化痰、通腑瀉熱,以緩解破傷風的症狀。
  • 《楊氏家藏方》:另一處記載救命丹可治「小兒急慢驚風,身熱涎盛,目睛上視,牙關緊急,頻發搐搦。或吐利生風,手足瘛瘲,哽氣神昏」。方中使用五靈脂、羌活、曼陀羅花、天麻、烏蛇尾、滑石、鉤藤、白附子、防風、零陵香、天南星、白殭蠶、全蠍、剛子、蟬蛻、麝香、硃砂、血竭、乳香等多味藥材,具有熄風止痙、清熱化痰、安神定驚等作用。通過多方面調節,以緩解小兒驚風的症狀。

三、諸毒與疫病

  • 《雞峰普濟方》:指出「神效救命丹」可「解中毒諸蛇毒蠱毒一切藥毒通療」,並能「大治一切諸毒並瘴疫久年暑積咽喉不測之患常服解化諸毒大效」。此處的救命丹以解毒為主,可能具有清熱解毒、祛暑化濕的作用,可應用於多種毒邪及疫病的治療。

四、齒縫出血

  • 《辨證錄》:記載「清心救命丹」可治療「齒縫出血」,方中以玄參、麥冬、甘草、菖蒲、茯神、人參、三七根末、五味子組成,具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安神等功效。通過滋陰降火,以治療腎虛火旺所致的齒縫出血。此處的「清心救命丹」與上述救命丹組成不同,應為另一方劑。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文記載可以看出,「救命丹」並非單一方劑,而是多個同名異方的集合。不同方劑的組成和功效各有側重,但都圍繞著急救、解毒、祛邪、扶正等原則展開。

  • 外傷與癰疽的治療,主要通過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以促進傷口癒合,緩解疼痛。
  • 破傷風與驚風的治療,主要通過祛風、燥濕、化痰、熄風止痙、安神定驚等方法,以緩解痙攣、抽搐等症狀。
  • 諸毒與疫病的治療,主要通過清熱解毒、祛暑化濕等方法,以清除體內的毒邪。
  • 齒縫出血的治療,則通過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等方法,以治療腎虛火旺所致的出血。

總體而言,救命丹的治療原理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根據不同的病症和病機,選用不同的藥物組合,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草烏頭(生,去皮尖)3兩,半夏2兩(生),巴豆(去皮不去油,生)1兩。上為細末,用棗肉為丸,如櫻桃大。
每服半丸,甚者1丸,食後溫酒磨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救命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妄想狀態身體沉重腰背反折,身體後仰如弓狀身體發低熱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救命丹,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六。 組成:仙人柴(即九裏香葉)。 主治:跌打氣絕,心頭微熱者。

救命丹, 出處:《普濟方》卷十六引《衛生家寶》。 組成:辰砂1兩(有牆壁者,細研),豮豬血4兩。 主治:心虛氣短,神志不寧,或多驚悸,語言顛錯。

救命丹,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四。 組成:草烏頭(生,去皮尖)3兩,半夏2兩(生),巴豆(去皮不去油,生)1兩。 主治:破傷風。身體沉重,或角弓反張,搐搦不省人事。

救命丹,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四。 組成:川山甲3大片(用蛤粉炒熟,不用粉),甘草節2錢,乳香1錢,天花粉2錢,赤芍3錢,皂角刺5分(去針),貝母2錢,沒藥5分,當歸1兩,陳皮1錢,金銀花1兩,防風7分,白芷1錢,白礬1錢,生地3錢。 主治:癰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