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胃至寶丹
GAN WEI ZHI BAO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萊菔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消食導滯: 萊菔子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痰涎、降氣止嘔的功效。肝胃不和,食積停滯,常伴有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萊菔子能有效消解積滯,緩解上述不適。
- 理氣降逆: 萊菔子能降氣止嘔,對於肝胃不和導致的氣逆上衝,如噯氣、呃逆等症狀,亦有緩解作用。
因此,萊菔子在肝胃至寶丹中,發揮消食導滯、理氣降逆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調理肝胃,改善消化功能的效果。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香附性味辛、苦、溫,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肝胃不和,氣機鬱滯,可導致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香附能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調和脾胃,助消化: 香附亦能行氣消積,有助於調和脾胃,促進消化。肝胃不和,常伴隨脾胃功能失調,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香附可理氣健脾,改善消化功能,有助於緩解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腸道症狀。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解鬱,和胃降逆: 橘皮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其具有理氣解鬱、化痰止咳、和胃降逆的功效。肝胃不和,氣機鬱滯,常會引起胃脘脹滿、食慾不振、噯氣泛酸等症狀,橘皮能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緩解肝胃不和所致的諸多症狀。
- 行氣消脹,助消化: 橘皮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健脾消食的功效。對於因肝氣鬱結或脾胃虛弱所致的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橘皮能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肝胃至寶丹」方中使用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三稜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肝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三稜可起到疏肝理氣、緩解疼痛的作用。
- 破血消癥:三稜亦具破血消癥之效,可用於血瘀阻滯所致的癥瘕積聚等病症。肝胃失調,氣血運行不暢,亦可導致癥狀加重,而三稜有助於改善血瘀,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治病的目的。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降逆止嘔: 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降逆止嘔、燥濕化痰之功效。對於肝胃不和,氣逆上衝引起的嘔吐,厚朴能起到降氣止嘔的作用。
二、消食導滯: 厚朴亦能消食導滯,有助於緩解肝胃積滯、食積不化等問題。肝胃不和常伴隨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厚朴能促進消化,改善胃腸功能。
因此,厚朴在肝胃至寶丹中起到降逆止嘔、消食導滯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胃不和,達到調和肝胃、健脾和胃的功效。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莪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消積化滯: 莪朮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積、破血消癥的功效。對於肝胃不和,飲食積滯所致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莪朮能有效化解積滯,促進消化。
- 活血化瘀: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肝臟氣血運行,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疼痛、脘腹脹滿等症狀。
總而言之,莪朮在肝胃至寶丹中發揮著消積化滯、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胃功能,緩解相關病症。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食導滯:檳榔味辛性溫,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止痛之效。對於肝胃不和,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疼痛等症,檳榔能有效促進消化,緩解症狀。
- 降逆止嘔:檳榔還具有一定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肝胃不和引起的噁心嘔吐。
因此,肝胃至寶丹中加入檳榔,旨在綜合其消食導滯、降逆止嘔之效,以改善肝胃功能,緩解相關症狀。
肝胃至寶丹方中含有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理氣: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化積的功效。肝胃不和,氣機鬱滯,容易導致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枳殼可疏肝解鬱,使氣機暢達,改善消化功能。
- 降逆止嘔: 枳殼能降逆止嘔,對於肝氣犯胃、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枳殼能緩解胃部不適,促進消化,減少嘔吐的發生。
因此,肝胃至寶丹中加入枳殼,可以起到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肝胃不和所致的各種症狀。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肝胃不和,疏肝理氣: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緩急止痛的功效。肝胃不和,氣機不暢,常導致胸脅疼痛、胃脘脹痛等症狀,白芍能疏肝理氣,緩解疼痛,改善肝胃功能。
- 養血和胃,健脾益氣:白芍能養血柔肝,使血脈通暢,氣血充盈,有助於改善胃氣虛弱,促進脾胃運化,進而增強抵抗力,促進身體康復。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牡丹皮味苦寒,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解毒消腫之功效。肝胃至寶丹常用於治療肝胃鬱熱、肝火犯肺等症,牡丹皮可清泄肝火、降熱解毒,減輕肝胃之熱邪,達到清熱止痛的作用。
二、 疏肝理氣,調和脾胃: 牡丹皮還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等症狀。肝胃至寶丹中常配合其他理氣藥物,牡丹皮能輔助理氣降逆,使肝胃氣機調和,促進消化功能恢復。
肝胃至寶丹中包含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其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並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
- 健脾消食、止瀉止痛: 木香亦有健脾消食、行氣止痛之功,能幫助脾胃消化吸收,改善食慾不振、腹脹腹痛等症狀,並能緩解因脾胃虛弱所致的腹瀉。
因此,木香在肝胃至寶丹中起到疏肝理氣、健脾消食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胃不和、消化不良等病症。
肝胃至寶丹方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和胃降逆: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止嘔、降逆止呃的功效。肝胃不和,氣機逆亂,常會出現噁心嘔吐、胃脘脹滿等症狀。生薑能溫胃散寒,降逆止嘔,有助於緩解肝胃不和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狀。
- 行氣止痛:生薑能行氣活血,溫通經絡,有助於疏通肝胃氣血,緩解肝胃疼痛。肝胃氣滯,不通則痛,生薑能溫經散寒,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肝胃疼痛,改善肝胃功能。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旋覆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降逆止嘔,和胃止痛:旋覆花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降逆止嘔,和胃止痛之效。對於肝胃不和、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旋覆花能有效緩解。
- 燥濕化痰,宣肺止咳:旋覆花亦有燥濕化痰,宣肺止咳之功。對於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旋覆花能幫助痰液排出,改善呼吸不暢。
因此,肝胃至寶丹中加入旋覆花,可以有效改善肝胃不和、氣逆上衝、痰濕阻滯等問題,達到和胃止痛、降逆止嘔、宣肺止咳的效果。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草荳蔻,主要是針對其 理氣和胃 的功效。草荳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消食、燥濕止瀉的功效。
肝胃至寶丹常用於治療肝胃不和、氣滯食積、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草荳蔻可 疏肝理氣,和胃降逆,有助於緩解肝胃氣滯引起的胸悶腹脹、胃脘疼痛等症狀,並促進消化吸收,改善食積不化。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疏肝解鬱,行氣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之效。肝氣鬱結,則可致胸脅脹痛、脘腹不舒、情緒煩躁等症。川芎能疏解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緩解疼痛。
二、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川芎亦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肝胃不和,常伴有氣滯血瘀,造成肝臟氣血運行不暢。川芎活血化瘀,能改善肝臟微循環,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肝胃不和的症狀。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沉香,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止痛:沉香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解肝胃氣滯,緩解胸腹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理氣藥物如香附、陳皮等相輔相成,提升止痛效果。
2. 暖脾胃:沉香溫脾胃,能溫暖脾胃陽氣,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尤其針對肝胃不和、脾胃虛寒所致的胃痛,沉香的溫暖特性能有效改善症狀。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丁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 溫胃止嘔: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對於肝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反胃、胃痛等症狀,丁香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達到止嘔的效果。
- 行氣止痛: 丁香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胃痛、脅痛等症狀。同時,丁香也能溫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進一步緩解疼痛。
因此,肝胃至寶丹中加入丁香,可有效溫胃止嘔、行氣止痛,改善肝胃不和所致的各種症狀。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砂仁,主要是為了其理氣健脾、溫胃止嘔的功效。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溫中止嘔的功效。肝胃不和,氣機阻滯,常導致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砂仁能溫和理氣,促進脾胃運化,緩解胃氣上逆,達到止嘔的效果。同時,砂仁還能溫暖脾胃,改善脾胃虛寒,增強脾胃消化功能,進一步促進整體恢復。因此,砂仁在肝胃至寶丹中,起著調節脾胃、緩解嘔吐的關鍵作用。
肝胃至寶丹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方中可能存在一些較為辛辣、苦寒的藥材,添加甘草可以中和其烈性,避免對胃腸造成刺激。
- 增強療效:甘草與其他藥材配合,能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能增強黃芪的補氣作用,幫助柴胡疏肝解鬱,共同達到治療肝胃不和的功效。
肝胃至寶丹中包含代赭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平肝降逆: 代赭石性沉降,入肝經,能平抑肝陽上亢,止眩暈,降逆氣,緩解肝胃不和所致的頭暈目眩、噁心嘔吐等症狀。
- 清熱化痰: 代赭石兼具清熱化痰之效,可化解痰濁阻滯,緩解肝胃熱盛所致的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等症狀。
因此,代赭石在肝胃至寶丹中發揮平肝降逆、清熱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肝胃失調所引發的各種不適。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青皮,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疏肝理氣,和胃止痛: 青皮味辛、苦,性溫,歸肝、胃經。其具有疏肝理氣、和胃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肝氣鬱結、胃氣不和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
二、行氣化痰,降逆止嘔: 青皮還能行氣化痰,降逆止嘔,可用於治療痰溼阻滯、胃氣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
綜上,青皮在肝胃至寶丹中,可發揮疏肝理氣、和胃止痛、行氣化痰、降逆止嘔等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發揮治療作用。
肝胃至寶丹中加入枳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枳實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的功效。肝胃不和,氣機鬱滯,容易導致肝氣犯胃,出現嘔吐、泛酸等症狀。枳實能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從而達到降逆止嘔的效果。
- 消食導滯,寬胸散結:枳實還有消食導滯的作用,能幫助消化積滯,改善胃腸功能。對於肝胃不和、食積不化引起的胸悶、腹脹等症狀,枳實能起到寬胸散結、消食導滯的功效。
主治功效
肝胃至寶丹
肝胃至寶丹是由萊菔子、香附、橘皮、三稜、厚朴、莪朮、檳榔、枳殼、白芍、牡丹皮、木香、生薑、旋覆花、草荳蔻、川芎、沉香、丁香、砂仁、甘草、代赭石、青皮、枳實等中藥材組成。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化積、止嘔降逆、健脾胃等功效。主治胸脅脹悶、脘腹疼痛、食慾不振、嘔吐泄瀉、腹脹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藥方組成介紹
萊菔子:性味辛、平,歸肺、胃經,具有消食化積、止咳化痰、降氣等功效。 香附:辛散苦降,能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三稜: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消食化積、止嘔、通經等功效。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莪朮: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木香: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旋覆花:性溫、辛,入肺、肝、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等功效。 草荳蔻: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代赭石:性平味甘、澀,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如通經止血、平肝息風、止咳化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止嘔、止咳平喘、鎮靜安神等。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功效主治
肝胃至寶丹主治胸脅脹悶、脘腹疼痛、食慾不振、嘔吐泄瀉、腹脹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總結
肝胃至寶丹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化積、止嘔降逆、健脾胃等功效。主治胸脅脹悶、脘腹疼痛、食慾不振、嘔吐泄瀉、腹脹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臨牀上常用於治療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萊菔子(炒)2兩,香附(炙)1兩,橘皮1兩,焦三仙1兩,三稜(炒)1兩,厚朴(炙)1兩,莪朮(炙)1兩,檳榔1兩,枳殼(炒)8錢,白芍8錢,丹皮8錢,木香5錢,片黃薑5錢,旋覆花5錢,豆蔻仁5錢,川芎3錢,沈香3錢,丁香3錢,砂仁6錢,甘草2錢,赭石(煅)1兩,青皮5錢,枳實6錢。
舒鬱平肝,健胃化滯。
上為細末,冷開水為小丸。每十六兩用朱砂三錢二分,滑石三兩二錢為衣,闖亮。
每服2錢,以溫開水送下,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行氣和胃、消食化滯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胸脅痞悶,氣滯不舒,嘔逆脹滿,嘈雜吞酸等症。但本方含有檳榔,有致癌風險,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肝胃至寶丹,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萊菔子(炒)2兩,香附(炙)1兩,橘皮1兩,焦三仙1兩,三棱(炒)1兩,厚朴(炙)1兩,莪朮(炙)1兩,檳榔1兩,枳殼(炒)8錢,白芍8錢,丹皮8錢,木香5錢,片黃薑5錢,旋覆花5錢,豆蔻仁5錢,川芎3錢,沉香3錢,丁香3錢,砂仁6錢,甘草2錢,赭石(煅)1兩,青皮5錢,枳實6錢。 主治:舒鬱平肝,健胃化滯。主治:胸脅痞悶,氣滯不舒,嘔逆脹滿,嘈雜吞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