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豆蔻丸

BAI DOU KO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五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21%
肺經 20%
心經 8%
大腸經 8%
腎經 6%
肝經 5%
膽經 5%
三焦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肝經
膽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白豆蔻丸

組成:白荳蔻、丁香、木香、沉香、肉荳蔻、檳榔、甘草、青皮、白朮、茯苓、訶子、人參、肉桂、乾薑、麝香。

整體功效: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主治虛勞泄痢,腹脹滿痛,或時疼痛,飲食減少,四肢無力。

:本方由多種溫熱性中藥組成,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虛勞泄痢、腹脹滿痛、或時疼痛、飲食減少、四肢無力等症。

文獻參考

  • 本草綱目》:白豆蔻丸,治虛勞泄痢,腹脹滿痛,或時疼痛,飲食減少,四肢無力。
  • 《醫學衷中參西錄》:白豆蔻丸,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治虛勞泄痢,腹脹滿痛,或時疼痛,飲食減少,四肢無力。
  • 《中醫臨床治療學》:白豆蔻丸,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虛勞泄痢、腹脹滿痛、或時疼痛、飲食減少、四肢無力等症。

傳統服藥法


白豆蔻3分(去皮), 乾薑半兩(炮裂,銼), 白朮1兩, 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人參3分(去蘆頭), 桂心半兩, 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訶黎勒皮3分。
上為散,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以生薑、大棗湯送下,日4-5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熱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霍亂神經性厭食症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嘔吐骨質疏鬆症咳嗽胃腸脹氣

相同名稱方劑


白豆蔻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八。 組成:白豆蔻3分(去皮),桂心3分,丁香半兩,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皮3分,木香半兩,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 主治:産後咳清,心胸噎悶。

白豆蔻丸, 出處:《聖惠》卷五。 組成:白豆蔻1兩(去皮),乾薑1兩(炮裂),半夏1兩半(湯洗7遍去滑,微炒),桂心2分,白朮3分,細辛3分,木香1兩,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枳實1兩(麸炒微黃)。 主治:脾胃虛弱,胸膈氣滯,吐逆不下食。

白豆蔻丸, 出處:《聖惠》卷十五。 組成:白豆蔻3分(去皮),草豆蔻3分(去皮),食茱萸3分,白朮3分,人參3分(去蘆頭),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乾薑半兩(炮裂,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神曲3分(炒微黃)。 主治:時氣後脾胃氣冷,食不消化。

白豆蔻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七。 組成:白豆蔻3分(去皮),乾薑半兩(炮裂,銼),白朮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人參3分(去蘆頭),桂心半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皮3分。 主治:霍亂,及脾胃氣虛,腹脹妨悶,不思飲食,胃受風冷。

白豆蔻丸, 出處:《雞峰》卷十五。 組成: 白豆蔻丸(《雞峰》卷十五。)出處:《雞峰》卷十五。組成:白豆蔻半兩,丁香半兩,木香半兩,沉香半兩,肉豆蔻半兩,槟榔半兩,甘草半兩,青皮半兩,白朮5兩,茯苓1兩,訶子皮1兩,人參1兩,桂1分,乾薑1分,麝香1分。主治:治氣和胃。 。 主治:治氣和胃。

白豆蔻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八。 組成:白豆蔻半兩(去皮),白朮半兩,胡椒半兩,當歸半兩,白龍骨半兩,蓽茇半兩,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芎藭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肉桂1兩(去皺皮),白茯苓半兩,訶黎勒1兩半(煨,用皮),乾薑半兩(炮裂,銼)。 主治:虛勞泄痢,腹脹滿痛,或時疼痛,飲食減少,四肢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