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款氣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解鬱: 青皮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化滯的功效。款氣丸主治胸脅脹悶、氣滯血瘀等症,青皮的加入可以幫助疏通氣機,緩解胸悶氣滯,促進血行,起到行氣解鬱的作用。
2. 降逆止嘔: 青皮還能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有一定的療效。款氣丸中包含的陳皮同樣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與青皮相輔相成,進一步加強了方劑的止嘔效果。
款氣丸中加入陳皮,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款氣丸主治脾胃氣滯、胸悶脘脹、食少納呆等症,而陳皮的理氣健脾功效,能幫助脾胃運化,改善食慾,消除胸悶脘脹。
其二,陳皮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阻滯氣機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款氣丸中加入陳皮,不僅能理氣健脾,同時也能化痰止咳,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款氣丸中包含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消積導滯:檳榔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導滯氣、行水濕的功效。款氣丸主治脾胃氣滯,胸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檳榔的加入有助於消食導滯,緩解積滯所致的腹脹不適。
- 降逆止嘔:檳榔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氣逆所致的呃逆、嘔吐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款氣丸中其他藥物如半夏、陳皮等也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檳榔的加入可增強其功效,更有效地改善嘔吐症狀。
款氣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款氣丸主要用於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痛等症狀,而木香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患者的疼痛不適。
2. 燥濕健脾: 木香還有燥濕健脾的作用。款氣丸中常與其他健脾燥濕藥物配伍,共同作用於脾胃,起到溫脾散寒、燥濕化痰的效果,進一步增強療效。
款氣丸中加入杏仁,主要源於其潤肺止咳的功效。
杏仁味苦、性溫,歸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平喘的作用。款氣丸主治肺氣壅滯,咳嗽痰多,氣喘胸悶等症,杏仁可潤肺化痰,降氣平喘,與其他藥材配伍,共同達到止咳化痰、宣肺平喘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此外,杏仁亦能宣通肺氣,改善肺部功能,有助於緩解咳嗽等症狀,因此成為款氣丸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款氣丸中包含鬱李仁,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潤腸通便、利水消腫的功效,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氣滯濕阻、胸悶腹脹、大便不通等症狀的效果。
鬱李仁味甘、性平,入脾、大腸經,能潤腸通便,並能利水消腫,對於因氣滯濕阻導致的便祕、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與款氣丸中其他藥材如厚朴、枳殼等相輔相成,共同促進氣機疏泄,達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款氣丸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如下:
- 健脾益氣: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款氣丸主要用於治療脾氣虛弱、氣虛乏力、心悸氣短等症,茯苓能補益脾氣,增強氣血生化,從根本上改善氣虛之症。
- 燥濕化痰:茯苓還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能化解體內痰濕,有助於改善氣虛所致的痰多咳嗽等症狀。款氣丸中常與其他化痰藥材搭配使用,共同發揮化痰止咳的作用。
款氣丸中包含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泄熱除煩的功效。款氣丸主治痰濕阻肺、氣逆喘咳,而澤瀉可利水滲濕,化解痰濕,使肺氣通暢,達到止咳平喘之效。
2. 清熱解毒: 澤瀉亦可清熱解毒,並能輔助其他藥材,清除體內熱毒,改善肺部炎症,進一步促進痰濕的化解。
因此,款氣丸中加入澤瀉,可有效發揮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效,達到治療痰濕阻肺、氣逆喘咳的目的。
款氣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款氣丸主治氣血不足,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經期不調等症,而當歸能補益氣血,改善血虛所致的諸多症狀,與方劑的功效相輔相成。
- 促進藥效發揮: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使藥效發揮更佳。款氣丸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芍等也具有活血功效,當歸與之配合,能更好地改善氣血循環,提高藥效。
款氣丸中包含馬兜鈴,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馬兜鈴性寒,味苦,入肺、膀胱經,能清肺熱,利尿消腫,對於因熱毒壅肺、氣逆喘咳、水腫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然而,近年來研究發現馬兜鈴中含有馬兜鈴酸,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腎臟損傷,甚至增加罹患腎癌的風險。因此,使用款氣丸需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並密切觀察身體狀況,避免長期使用或過量服用。
款氣丸中加入葶藶子,主要基於其利水消腫的功效。葶藶子性寒,味辛,入肺、膀胱經,具有宣肺、利水、降氣之效。對於因水濕停滯、肺氣壅塞導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葶藶子能通過利水消腫,宣肺降氣,使水濕消散,肺氣通暢,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此外,葶藶子還能促進尿液排出,利水消腫,對於水腫、腹水等症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因此,款氣丸中加入葶藶子,有助於改善氣喘、咳嗽等症狀,同時也兼顧利水消腫的作用。
款氣丸中包含人參,主要源於其補氣益血之功效。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能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款氣丸主治氣虛血弱,心悸氣短,頭昏乏力,面色蒼白等症,而人參可有效改善氣虛導致的諸多症狀,如心悸氣短、頭昏乏力等。此外,人參亦可提升人體免疫力,對於氣虛體弱者,具有增強體質之功效。因此,款氣丸中添加人參,可有效提升療效,幫助患者恢復元氣。
款氣丸中包含防己,主要原因在於防己具有利水消腫、祛風止痛的功效。方中以防己配伍其他藥物,可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防己的利水消腫作用,可有效解決水腫、腹脹等症狀。其祛風止痛作用,可緩解疼痛、痺痛等症狀。款氣丸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腹脹、四肢疼痛等症狀,防己的藥性與方劑的功效相輔相成,有助於達到治療效果。
款氣丸中加入牽牛子,主要是利用其瀉下逐水之效,用於治療水氣停滯、胸膈滿悶、喘咳痰多等症。
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肺、腎經,能清熱瀉下、逐水消腫,對於水濕停滯引起的胸悶、喘咳、腹脹、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款氣丸整體以溫化寒濕、理氣降逆為主要功效,而牽牛子則起到了清熱瀉下、逐水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款氣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久咳痰喘,肺氣浮腫」,乃針對肺氣壅滯、痰水內停所致之證。
- 久咳痰喘:因久病肺氣不降,痰濁壅阻,氣逆而咳喘不止。
- 肺氣浮腫:肺主通調水道,肺氣壅滯則水液輸布失常,泛溢肌膚為腫,此腫多見於上焦,伴胸悶氣促。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瀉肺行水、降氣化痰」為核心,三藥協力通利肺氣,分消水濕:
甜葶藶(隔紙炒)
- 性味苦辛大寒,專瀉肺中水飲痰濁,《本草經疏》謂其「大瀉肺臟水邪」。
- 炒製後緩其峻性,兼顧久病體虛,重點攻擊痰水壅肺之病根。
黑牽牛(炒香熟)
- 苦寒瀉下,炒香熟後偏走肺與三焦,通利水道,《本草備要》稱其「能達右腎命門,走精隧,通下焦鬱遏」。
- 與葶藶相配,一開上焦肺氣,一利下焦水濕,使痰濁從二便分消。
防己
- 辛苦性寒,善行水消腫,《神農本草經》載其「主治風寒溫瘧,利大小便」。
- 此處輔助牽牛、葶藶,強化利水之力,兼散皮表浮腫。
配伍特點
- 三藥皆偏寒瀉,集中攻逐肺與三焦水飲,以「通」為用,不補正氣,適用於實證痰喘水腫。
- 煉蜜為丸緩和藥性,避免峻瀉傷正;桑白皮湯送服,借其甘寒瀉肺之效,協同增強全方降氣行水之功。
【推論方義】
此方體現「肺與大腸相表裏」及「提壺揭蓋」之治則:
通過瀉肺通腑、開泄水結,使肺氣宣降復常,水道通調,則咳喘自平,浮腫得消。然藥性偏峻,宜暫用於痰水實證,若久病正虛者需慎辨。
傳統服藥法
防己半兩,甜葶癧(隔紙炒)半兩,黑牽牛(炒香熟)1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食後、臨臥濃煎桑白皮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款氣丸具有宣肺利水、化痰止咳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後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款氣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五。 組成:巴豆15枚(燈上燒成灰,細研),丁香2錢,木香1分,麝香半錢。 主治:小兒腹脹硬。
款氣丸, 出處:《雞峰》卷二十。 組成:生薑1斤,阿魏1錢,青皮4兩,甘草4兩,大縮砂100個,乾薑1分,木香1分,桂1兩,當歸1兩,莪朮1兩。 主治:中焦虛痞,食少痰多,胸膈滿悶,嘔逆惡心,脅肋堅脹,便利不調,九種心痛,五般膈氣;及婦人妊娠,挾寒臍腹(疒丂)痛。
款氣丸,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青皮(去白)3兩,陳皮(去白)3兩,檳榔3兩,木香3兩,杏仁(去皮尖)3兩,鬱李仁(去皮)3兩,茯苓3兩,澤瀉3兩,當歸3兩,廣荗(炮)3兩,馬兜鈴3兩,苦葶藶3兩,人參5錢,防己5錢,牽牛(取頭末)1兩。 主治:久咳痰喘,肺氣浮腫。
款氣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 組成:丁香1分,木香1分,沉香1分,白檀香1分,桂(去粗皮)1分,肉豆蔻(去殼)1分,檳榔(銼)1分,蓽澄茄1分,大戟(炒)1分,甘遂(炒)1分,木通(銼)1兩,續随子(去皮)1分,海蛤1分,鬱李仁(去皮)1分,瞿麥1分,甜葶藶(炒)1分,桑根白皮(銼,炙)1分,牽牛子1分,膩粉1錢,巴豆(慢火炮過,出油令盡)1分。 主治:通身腫喘。
款氣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七。 組成:木香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切,焙)3分,枳殼(去瓤,麸炒)3分,鬱李仁(麸炒,去皮)3分,吳茱萸(湯洗7遍,炒)半兩,桃仁(去皮尖雙仁,麸炒)1兩,京三棱(煨,銼)1兩半,桂(去粗皮)半兩,檳榔(銼)1兩半,赤芍藥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黑牽牛5兩(揀淨,搗羅爲末)2兩半。 主治:氣逆攻衝,肩膊拘急,或脅肋脹滿,大便秘澀,手臂頭面浮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