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膏

JIAN P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瀹》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胃經 19%
肺經 13%
肝經 11%
心經 9%
大腸經 5%
腎經 5%
三焦經 3%
膽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健脾膏

中藥方劑「健脾膏」,主要成分是:白朮、茯苓、白芍、神麴、麥芽、香附、當歸、枳實、半夏、陳皮、黃連、吳茱萸、山楂、白荳蔻、益智仁、黃耆、山藥、甘草、黨參、木香、,主治功效是:脾氣不和,運化無能,食物不能消化吸收。可能會出現喉部阻塞的感覺,腹脹不適。或是腹瀉、腹痛的症狀。還可能引起濕痰、水腫、黃疸、肚子脹滿、體內有積聚。在兒童中,可能會導致慢脾風的發生。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 麥芽:健脾胃、消食化積、行氣理氣、溫裡溫中、除煩。
  •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枳實: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山楂: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活血化瘀、降氣、清熱利尿、安神。
  • 白荳蔻: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
  • 益智仁: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山藥: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黨參: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
  • 木香: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總結:中藥方劑「健脾膏」具有健脾補氣、清熱利濕、活血化瘀、止瀉止痛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運化無能、脘腹脹滿、腹痛泄瀉、濕痰水腫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黨參3兩,淮山藥6兩,芡實6兩,雲苓6兩,扁豆6兩,蓮子6兩,廣陳皮1兩5錢,使君子6兩,糯米3升,粳米7升,苡米6兩,白朮2兩。
各藥微炒香,為細末,另將糯米、粳米各蒸熟曬乾後炒爆,磨成細粉,與各藥和勻,加白糖十五斤(如嫌糖量重,可酌減,以適量為準),用模印成塊,烘乾。
小兒視年齡適量服之;營養不良者,可常服。

方劑組成解釋


健脾膏由白朮、茯苓、白芍、神麴、麥芽、香附、當歸、枳實、半夏、陳皮、黃連、吳茱萸、山楂、白荳蔻、益智仁、黃耆、山藥、甘草、黨參、木香等中藥組成。其中,白朮、茯苓、白芍、神麴、麥芽、香附、當歸、枳實、半夏、陳皮、黃連、吳茱萸、山楂、白荳蔻、益智仁、黃耆、山藥、甘草、黨參、木香等中藥均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因此健脾膏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健脾膏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脾胃功能下降。

相關疾病


腹痛黃疸胰臟炎消化不良神經性厭食症心內膜炎慢性肝硬化心包炎慢性腎衰竭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黃熱病全身性水腫多痰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健脾膏,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昌方)。 組成:黨參3兩,淮山藥6兩,芡實6兩,雲苓6兩,扁豆6兩,蓮子6兩,廣陳皮1兩5錢,使君子6兩,糯米3升,粳米7升,苡米6兩,白朮2兩。 主治:胃胸虛弱,消化不良,食少體倦,發育不良,易患吐瀉。

健脾膏, 出處:《理瀹》。 組成: 健脾膏(《理瀹》。)出處:《理瀹》。組成:白朮4兩,茯苓2兩,白芍2兩,六神曲2兩,麥芽2兩,香附2兩,當歸2兩,枳實2兩,半夏2兩,陳皮、黃連、吳萸、山楂、白蔻仁、益智、黃耆、山藥、甘草7錢,黨參5錢,廣木香5錢。主治:健脾。 。 主治:健脾。

健脾膏,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 組成: 健脾膏(《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組成:土粉沙參8兩,冬瓜仁16兩,芡實12兩,橘皮4兩,蓮米4兩,榧子肉4兩,雲茯苓4兩,山楂4兩,雷丸2兩,百合4兩,山藥8兩,苡仁4兩,建神曲1兩,麥芽1兩,谷芽1兩,雞內金1兩。主治:健脾開胃,進食生肌,調氣養血,潤顔壯神。 。 主治:健脾開胃,進食生肌,調氣養血,潤顔壯神。

健脾膏, 出處:《理瀹》。 組成:牛精肉1斤,牛肚4兩(用小磨麻油3斤浸熬,聽用),蒼朮4兩,白朮3兩,川烏3兩,益智仁2兩,薑半夏2兩,南星2兩,當歸2兩,厚朴2兩,陳皮2兩,烏藥2兩,薑黃2兩,甘草(半生半炙)2兩,枳實2兩,黃耆1兩,黨參1兩,川烏1兩,白芍1兩,赤芍1兩,羌活1兩,香白芷1兩,細辛1兩,防風1兩,香附1兩,靈脂1兩,蘇梗1兩,蘇子1兩,延胡索1兩,山楂1兩,麥芽1兩,神曲1兩,木瓜1兩,青皮1兩,檳榔1兩,枳殼1兩,桔梗1兩,靈仙1兩,腹皮1兩,醋三棱1兩,醋莪朮1兩,杏仁1兩,柴胡1兩,升麻1兩,遠志肉1兩,吳萸1兩,五味1兩,草蔻仁1兩,肉蔻仁1兩,巴戟天1兩,補骨脂1兩,良薑1兩,蓽茇1兩,大茴1兩,紅花1兩,黃連1兩,黃芩1兩,大黃1兩,甘遂1兩,苦葶藶1兩,紅芽大戟1兩,巴仁1兩,黑醜頭1兩,茵陳1兩,木通1兩,澤瀉1兩,車前子1兩,皂角1兩,木鱉仁1兩,萆麻仁1兩,全蠍1兩,炮山甲1兩,白附子1兩,附子1兩,滑石4兩,生薑4兩,薤白4兩,韭白4兩,蔥白4兩,大蒜4兩,鮮槐枝8兩,柳枝8兩,桑枝8兩,萊菔子2兩,乾薑2兩,川椒2兩,石菖蒲1兩,艾1兩,白芥子1兩,胡椒1兩,佛手乾1兩,鳳仙草(全株),棗7枚。 主治:脾陽不運,飲食不化,或噎塞飽滿,或泄痢腹痛,或爲濕痰,水腫,黃疸,臌脹,積聚,小兒慢脾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