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九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心經 19%
腎經 19%
脾經 12%
胃經 12%
肝經 7%
膀胱經 3%
肺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人參腎瀝湯

整體功效: 補益脾腎,利水滲濕。

主治: 大虛不足,小便數,噓吸,焦渴引飲,膀胱滿。

本方由人參、石斛、麥門冬、澤瀉、熟地黃、天花粉、地骨皮、遠志、甘草、當歸、五味子、桑白皮、桂枝、茯苓等十四味中藥組成。方中人參、熟地黃、當歸、五味子補益脾腎;石斛、麥門冬、天花粉、地骨皮、遠志、甘草、桑白皮、桂枝、茯苓利水滲濕。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脾腎、利水滲濕之功,適用於大虛不足、小便數、噓吸、焦渴引飲、膀胱滿等症。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卷十三:「人參腎瀝湯,治大虛不足,小便數,噓吸,焦渴引飲,膀胱滿。此方以人參、熟地黃、當歸、五味子補益脾腎;石斛、麥門冬、天花粉、地骨皮、遠志、甘草、桑白皮、桂枝、茯苓利水滲濕。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脾腎、利水滲濕之功。」
  • 《中醫方劑學》:「人參腎瀝湯,具有補益脾腎、利水滲濕的功效,適用於大虛不足、小便數、噓吸、焦渴引飲、膀胱滿等症。」

傳統服藥法

人參1兩,石斛1兩,麥門冬1兩,澤瀉1兩,熟地黃1兩,栝樓根1兩,地骨皮1兩,遠志0.5兩,甘草0.5兩,當歸0.5兩,五味子0.5兩,桑白皮0.5兩,桂心0.5兩,茯苓0.5兩。
上為粗末。
以水1盞半,煮羊腎1個至1盞,入藥2錢,仍先去腎,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 人參:補氣健脾,益肺生津。
  • 石斛:養陰生津,益胃生津。
  • 麥門冬:養陰清肺,生津止渴。
  • 澤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 天花粉:清熱生津,利咽止渴。
  • 地骨皮:滋陰清熱,涼血止血。
  • 遠志:安神益智,祛痰利水。
  • 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
  • 桑白皮:清肺潤燥,利水消腫。
  • 桂枝:溫經通絡,散寒止痛。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安神。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益脾腎、利水滲濕的功效,適用於大虛不足、小便數、噓吸、焦渴引飲、膀胱滿等症。
  • 本方中人參、熟地黃、當歸、五味子等藥物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中澤瀉、天花粉、地骨皮等藥物有清熱利水作用,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中遠志、甘草等藥物有安神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中桂枝、茯苓等藥物有溫通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腎瀝湯, 出處:《雞峰》卷十九。 組成:人參1兩,石斛1兩,麥門冬1兩,澤瀉1兩,熟地黃1兩,栝樓根1兩,地骨皮1兩,遠志半兩,甘草半兩,當歸半兩,五味子半兩,桑白皮半兩,桂心半兩,茯苓半兩。 主治:大虛不足,小便數,噓吸,焦渴引飲,膀胱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內補寧神湯

相似度 66%

增損腎瀝湯

相似度 62%

人參遠志湯

相似度 61%

大補腎湯

相似度 60%

大補內黃耆湯

相似度 60%

人參內補散

相似度 58%

十味大建中湯

相似度 58%

固氣湯

相似度 58%

降心湯

相似度 58%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