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增損腎瀝湯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益智安神,改善腎虛所致的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 遠志味甘、性溫,入心、肺經,具有安神益智、解鬱開竅的作用。腎虛常伴隨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而遠志能起到安神益智的作用,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提升記憶力。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整體療效: 增損腎瀝湯中其他藥物如山藥、枸杞子等,主要針對腎虛的根本原因進行調理。而遠志則能夠起到輔助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增損腎瀝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元氣: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的功效。腎爲先天之本,元氣之源,腎虛則元氣不足,導致身體虛弱、乏力等症狀。人參可以補益元氣,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
- 扶正祛邪: 腎虛常伴有脾虛,脾主運化,腎主水液,兩者相互影響。人參補益脾胃,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谷精微,從而增強腎氣,促進腎臟功能恢復。同時,人參還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有效抵抗病邪入侵,進一步促進腎臟疾病的康復。
增損腎瀝湯中包含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 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腎瀝湯旨在治療水濕停滯、腎氣不足導致的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等症狀,而澤瀉的利水作用能有效排除體內過多的水分,改善水腫,減輕腎臟負擔。
2. 清熱除煩: 澤瀉還具有一定清熱除煩的功效,能緩解因水濕停滯而引起的發熱、口渴、煩躁等症狀。增損腎瀝湯中加入澤瀉,除了利水滲濕外,也能起到清熱除煩的作用,使治療效果更加全面。
增損腎瀝湯方劑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降火: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養血潤燥的功效。腎陰不足易導致虛火上炎,而生地黃可滋陰降火,平衡陰陽,緩解腎陰虛所致的燥熱症狀。
- 養血補腎: 生地黃富含鐵元素,能補血養血,並能滋養腎精,改善腎虛所導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
綜上所述,生地黃在增損腎瀝湯方劑中,發揮滋陰降火、養血補腎的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腎陰虛所致的各種病症。
增損腎瀝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溫陽散寒:桂枝性溫,能溫陽散寒,有助於溫補腎陽,改善腎陽不足導致的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等症狀。
- 通經活絡:桂枝具通經活絡之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周圍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腎臟功能,緩解腎虛所致的腰腿痠軟、乏力等症狀。
此外,桂枝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附子、肉桂等配合,可協同增強溫陽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增損腎瀝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滋陰潤燥: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潤燥滑腸之效。腎虛常伴隨血虛,而血虛則會加重腎虛,形成惡性循環。當歸能補益氣血,改善腎虛導致的氣血不足,進而改善腎臟功能。
- 引藥入腎,增強療效: 增損腎瀝湯方中,多用滋陰補腎之藥材,而當歸能引藥入腎,使藥力直達腎臟,增強藥效,使補腎效果更佳。
總之,當歸的加入不僅能補益氣血,改善腎虛,還能引藥入腎,提升療效,是增損腎瀝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增損腎瀝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此方多用於治療腎虛水腫,茯苓可協助利水消腫,減輕腎臟負擔,促進水液代謝。
- 健脾益氣: 茯苓亦可健脾益氣,補中益氣,增強機體的免疫力。腎虛常伴隨脾虛,茯苓能補益脾胃,使脾胃運化正常,進而有助於腎氣的恢復。
總之,茯苓在「增損腎瀝湯」中發揮利水滲濕、健脾益氣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腎虛水腫的症狀,促進患者的康復。
增損腎瀝湯中加入龍骨,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補腎固精: 龍骨性甘平,入腎經,具有補腎固精、止遺尿的作用。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血同源,腎精虧虛可導致遺尿、滑精等症。龍骨可補益腎氣,固攝精液,改善腎虛所致的遺尿症狀。
2. 安神定志: 龍骨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鎮驚止悸的功效。腎虛可導致心神不寧,心悸失眠等。龍骨可安撫心神,改善腎虛所致的精神不濟症狀,提高睡眠質量。
因此,增損腎瀝湯中加入龍骨,可起到補腎固精、安神定志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腎虛所致的遺尿、滑精、心悸失眠等症。
增損腎瀝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具清熱瀉火、止血涼血之效。方中若出現腎陰不足、虛火上炎之症,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口乾舌燥等,黃芩可清熱降火,緩解症狀。
- 利濕解毒: 黃芩亦具利濕解毒之效。方中若兼有濕熱蘊結之症,如小便不利、尿頻尿痛、下肢水腫等,黃芩可利濕化熱,解毒消腫,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增損腎瀝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降低藥物刺激的作用。增損腎瀝湯藥性偏寒涼,加入甘草可中和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
二、 補氣益脾: 甘草具補氣益脾之效,可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藥物吸收和代謝,提高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增損腎瀝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之效。腎臟虛損,氣血運行不暢,可導致腰膝痠痛、頭暈目眩等症狀。川芎能活血通絡,改善腎臟氣血運行,緩解疼痛不適。
- 補益腎氣: 川芎雖屬活血藥,但亦具補益腎氣之效。腎主骨生髓,川芎能補益腎氣,有助於改善腰膝痠軟、骨質疏鬆等症狀,從而提升患者體質。
「增損腎瀝湯」中加入生薑,其主要原因如下:
-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腎臟屬陰,易受寒邪侵襲,生薑可溫腎陽,驅散寒邪,改善腎氣不足引起的腰膝痠軟、畏寒肢冷等症狀。
- 調和脾胃: 生薑能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消化功能。腎與脾胃相表裡,脾胃健運,則腎氣充足。生薑可改善因脾胃虛寒導致的腎氣不足,提升整體療效。
「增損腎瀝湯」中使用五味子,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補益腎氣,固精止遺: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益腎固精的功效。腎爲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血互化。五味子可補益腎氣,固攝精氣,對於腎虛所致的遺精、滑精、腰膝痠軟等症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二、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增損腎瀝湯中其他藥材如山茱萸、茯苓等,也有補腎固精、健脾利溼之效。五味子與這些藥材配合使用,可以增強補腎固精、益氣利水之功,更好地治療腎虛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增損腎瀝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益脾胃,和中緩急:大棗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之效。方中以生地黃、熟地黃滋陰養血,但性寒偏涼,易傷脾胃,加入大棗可補益脾胃,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吸收。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大棗性溫,能緩解生地黃、熟地黃的寒性,使其滋陰而不傷陽,更能有效地達到滋陰補腎、清熱利濕的功效。同時,大棗的甘味又能與其他藥材相配,使藥味更甘美,更易於服用。
增損腎瀝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為了滋陰潤肺、清心除煩。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清心除煩、潤肺止咳的功效。
此方以滋陰補腎為主,而麥門冬的滋陰功效能協調腎陰不足,緩解腎陰虛所致的口乾舌燥、心煩不寐等症狀,同時亦可潤肺止咳,有利於整體陰虛的調理。因此,麥門冬的加入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滋陰效果,更好地治療腎陰虧虛所致的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增損腎瀝湯」
增損腎瀝湯是以遠志、人參、澤瀉、生地黃、桂枝、當歸、茯苓、龍骨、黃芩、甘草、川芎、生薑、五味子、大棗、麥門冬等中藥材組成。其具有補氣益腎、清熱利尿、益氣養陰的功效。
遠志
性溫,味辛,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其中,安神益智可緩解精神緊張和焦慮不安;利水消腫可促進尿液分泌,利尿消腫;止咳化痰可祛痰止咳,促進痰液排出;清熱解毒可緩解炎症反應,促進水腫消退。
人參
性微溫,味甘,具有補氣、益氣養陰、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等功效。其中,補氣可緩解疲勞,增強抵抗力;益氣養陰可增強體質,增強抵抗力;增強免疫力可增強免疫系統功能,預防疾病。
澤瀉
性寒,味甘,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等功效。其中,利水滲濕可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清熱利尿可促進尿液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澀精止遺可緩解遺精、早洩等男性疾病;強筋骨可增強骨骼和肌肉的力量,起到強筋骨的作用。
生地黃
性微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其中,清熱涼血可緩解發熱症狀;清熱瀉火可緩解炎症反應;滋陰可緩解陰虛體質;補血可緩解氣血不足。
桂枝
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可促進汗液分泌,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祛風除濕可緩解風濕性疾病;溫經止痛可緩解關節疼痛。
當歸
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其中,補血活血可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調經止痛可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病;止血可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活血化瘀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
茯苓
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其中,利水消腫可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疾病;利水滲濕可促進尿液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清熱利尿可促進尿液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祛風除濕可緩解風濕性疾病;健脾胃可緩解脾胃虛弱。
龍骨
性微寒,味甘鹹,具有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等功效。其中,安神止驚可緩解精神緊張和焦慮不安;止瀉可緩解腹瀉症狀;止血可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健脾胃可緩解脾胃虛弱。
黃芩
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其中,清熱燥濕可緩解濕熱症狀;瀉火解毒可緩解炎症反應;涼血止血可緩解出血癥狀。
甘草
性平,味甘,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等功效。其中,清熱解毒可緩解炎症反應;補氣可緩解疲勞,增強抵抗力;瀉火可緩解炎症反應;止咳化痰可祛痰止咳,促進痰液排出。
川芎
性溫,味辛,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等功效。其中,活血化瘀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祛風除濕可緩解風濕性疾病;理氣行氣可緩解氣滯血瘀。
生薑
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可促進汗液分泌,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祛風除濕可緩解風濕性疾病;止咳化痰可祛痰止咳,促進痰液排出;降氣可緩解胃脹、腹脹等消化系統疾病。
五味子
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等功效。其中,固澀收斂可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補氣可緩解疲勞,增強抵抗力;補腎可改善腎虛諸症,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洩、陽痿不舉等;止咳化痰可稀釋呼吸道分泌物,促進痰液排出。
大棗
性溫,味甘,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等功效。其中,安神助眠可緩解精神緊張和焦慮不安;理氣行氣可緩解氣滯血瘀症狀;止瀉可緩解腹瀉症狀。
麥門冬
性寒,味甘,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其中,養陰生津可緩解陰虛體質;潤肺清心可緩解燥熱症狀;益氣安神可緩解疲勞,增強抵抗力。
總結
增損腎瀝湯是一個具有補氣益腎、清熱利尿、益氣養陰功效的中藥方劑。它可以幫助改善腎虛、消渴、小便多的症狀。此外,它還可以幫助緩解腰痛的疼痛。增損腎瀝湯中所含有的中藥材具有多種功效,可以幫助改善腎臟功能,緩解腰痛,改善全身的健康狀況。
傳統服藥法
腎1具(豬羊並得),遠志2兩,麥門冬1升(去心),人參2兩,五味子2合,澤瀉2兩,乾地黃2兩,茯苓1兩,桂心2兩,當歸2兩,芎藭2兩,黃芩1兩,芍藥1兩,生薑5兩,棗20枚,螵蛸20枚(炙),雞肶胵里黃皮1兩。
先用水1鬥5升煮腎,取1鬥3升,去腎煎藥,取3升,去滓,分3服。
忌生蔥、蕪荑、酢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增損腎瀝湯, 出處:《千金》卷二十一。 組成:羊腎1具,遠志2兩,人參2兩,澤瀉2兩,乾地黃2兩,桂心2兩,當歸2兩,茯苓2兩,龍骨2兩,黃芩2兩,甘草2兩,川芎2兩,生薑6兩,五味子5合,大棗20枚,麥門冬1升。 主治:腎氣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
增損腎瀝湯, 出處:《千金》卷十九。 組成:羊腎1具,人參4兩,石斛4兩,麥門冬4兩,澤瀉4兩,乾地黃4兩,栝樓根4兩,地骨皮4兩,遠志2兩,生薑2兩,甘草2兩,當歸2兩,桂心2兩,五味子2兩,桑白皮(一作桑寄生)2兩,茯苓2兩,大棗30枚。 主治:大虛不足,小便數,吸噓焦燆引飲,膀胱滿急。
增損腎瀝湯, 出處:《外台》卷十七引《小品方》。 組成:腎1具(豬羊并得),遠志2兩,麥門冬1升(去心),人參2兩,五味子2合,澤瀉2兩,乾地黃2兩,茯苓1兩,桂心2兩,當歸2兩,川芎2兩,黃芩1兩,芍藥1兩,生薑5兩,棗20枚,螵蛸20枚(炙),雞膍胵裏黃皮1兩。 主治:腎氣不足,消渴引飲,小便過多,腰背疼痛。
增損腎瀝湯, 出處:《千金》卷七引《深師方》。 組成:黃耆1兩,甘草1兩,芍藥1兩,麥門冬1兩,人參1兩,肉蓯蓉1兩,乾地黃1兩,赤石脂1兩,地骨皮1兩,茯神1兩,當歸1兩,遠志1兩,磁石1兩,枳實1兩,防風1兩,龍骨1兩,桂心2兩,川芎2兩,生薑4兩,五味子3合,半夏1升,白羊腎1具,大棗30枚。 主治:風虛勞損挾毒,腳弱痹痛或不隨,下焦虛冷,胸中微有客熱,心虛驚悸不得眠,食少失氣味,日夜數過心煩,迫不得卧,小便不利,又時復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