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大建中湯
SHI WEI DA JIAN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十味大建中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兩大原因:
- 緩解脾胃虛寒: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的功效。脾胃虛寒,易導致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白芍能溫暖脾胃,改善其功能,緩解這些症狀。
- 調和藥性:十味大建中湯中含有大量溫熱藥物,如乾薑、附子等,容易造成燥熱之弊。白芍性微寒,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使藥效更平和,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十味大建中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陽補虛:桂枝性溫,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補中益氣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瀉、肢冷等症狀,桂枝能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改善症狀。
二、調和營衛:桂枝能調和營衛,使氣血流通,促進身體恢復。十味大建中湯補中益氣,但若僅補脾胃,容易造成氣血鬱滯,加入桂枝則能促進氣血運行,使補益效果更佳。
因此,桂枝在十味大建中湯中發揮著溫陽補虛、調和營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等症狀的效果。
十味大建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十味大建中湯藥性較為溫燥,加入甘草可以使其藥性更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刺激,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 補脾益氣: 甘草入脾經,具有補脾益氣、緩解脾虛症狀的作用。十味大建中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等症,加入甘草可以增強補脾益氣的功效,促進脾胃功能恢復,達到治療目的。
十味大建中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健脾: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託毒生肌的功效。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虛,而黃耆補脾益氣,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提升人體抵抗力。
- 扶正祛邪:十味大建中湯主要針對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疾病,而黃耆的補氣作用,能扶正氣以抵抗外邪入侵,並促進機體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恢復。
十味大建中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補血、活血、調經之效用。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其補血功效能改善氣血不足,提升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有效緩解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同時,當歸還具有活血化瘀之效,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達到健脾益胃之效。
因此,十味大建中湯中加入當歸,能有效地協同其他藥材,達到補脾益氣、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效果,對於脾胃虛寒、腹痛腹瀉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十味大建中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補中益氣: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寧神安神之功效。十味大建中湯主要用於脾胃虛寒、氣血不足、倦怠乏力等症,人參可補益脾胃之氣,增強人體正氣,改善消化功能,從而提高機體抵抗力。
2. 溫陽扶正: 人參兼具溫陽作用,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十味大建中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能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十味大建中湯主治脾胃虛寒,中氣不足,脾濕不化之症。茯苓可補脾胃之氣,利脾濕,使水濕運化,幫助脾胃恢復正常功能。
二、 寧心安神: 茯苓亦有寧心安神之效。脾胃虛弱,易導致心神不安,失眠多夢。茯苓能安神定志,改善失眠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更能增強補中益氣,寧心安神之效。
十味大建中湯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其振奮心脾的功效。
遠志味甘性溫,入心、脾經,具有益智安神,開竅醒脾的作用。方中以甘草、桂枝、芍藥等溫補脾胃,但脾胃虛寒,心氣不足,易致神疲乏力,心神不寧。遠志在此起到振奮心脾,調和氣血的作用,使脾胃得溫,心神安定,從而增強補益效果,更利於脾胃運化,達到健脾益氣,補中益氣的療效。
十味大建中湯中加入龍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益脾腎,固本培元: 龍骨性平味甘鹹,入心、脾、腎經,具有補益脾腎,固本培元的功效。此方以溫補脾胃為主,但脾腎虛弱亦是導致氣血不足的重要因素。龍骨的加入可補益脾腎,從根本上提升機體的元氣,有助於脾胃更好地吸收營養,改善氣血虧虛。
- 收斂固澀,止汗止瀉: 龍骨具有收斂固澀,止汗止瀉的作用。十味大建中湯主要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泄瀉、肢冷、面色蒼白等症狀,而龍骨的收斂固澀作用可以有效控制腹瀉,同時也能減輕汗出過多等症狀,起到緩解病情的作用。
十味大建中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澤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方中因加入大量甘味滋補藥材,容易導致脾胃濕困,影響藥效發揮。加入澤瀉可幫助利水滲濕,促進藥物吸收,使藥力更好地發揮。
- 調整脾胃運化:澤瀉性寒,具有清熱利濕之功,可改善脾胃濕熱,促進脾胃運化,使藥材更易於消化吸收,提高補益效果。
因此,十味大建中湯中加入澤瀉,既可利水滲濕,又可調整脾胃運化,使其補益效果更佳。
主治功效
十味大建中湯
組成:
- 白芍: 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桂枝: 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通絡。
- 甘草: 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
- 黃耆: 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
- 人參: 補氣、養血、益智安神。
- 茯苓: 利水滲濕、清熱利尿、安胎、健脾胃。
- 遠志: 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 龍骨: 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
- 澤瀉: 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
主治功效:
- 氣血虛弱,筋骨沒有足夠的營養,而感到疲倦無力,心慌氣短,痰逆於咽喉,腹痛膝蓋軟弱無力。
- 有些人在失血之後,虛弱贏瘦,身體一直都沒有恢復正常。
- 婦女月經不正常,白帶增多,腹脅疼痛。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1劑,水煎服。
禁忌:
- 孕婦禁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總結:
十味大建中湯具有補中益氣、調和營衛、補血養血的功效,適用於中氣虛弱、氣血兩虧、脾胃虛弱、心悸氣短、失眠多夢等症。
傳統服藥法
白芍藥1兩,桂心1兩,甘草(炙)1兩,黃耆(蜜炙)1兩,當歸(酒浸)1兩,人參1兩,白茯苓1兩,遠志(去心)1兩,龍骨1兩,澤瀉0.5兩。
上為粗末。
每服5錢,水2盞,加生薑5片,大棗2個,煎取1盞,臨時入飴糖1匙,空心、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十味大建中湯是一張補氣益血、和營中的中藥方劑,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發熱、口渴、小便黃赤、大便乾燥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十味大建中湯, 出處:《簡易方》引《葉氏錄驗方》(見《醫方類聚》卷一五○)。 組成:白芍藥1兩,桂心1兩,甘草(炙)1兩,黃耆(蜜炙)1兩,當歸(酒浸)1兩,人參1兩,白茯苓1兩,遠志(去心)1兩,龍骨1兩,澤瀉半兩。 主治:血脈虛少,筋骨不蔭,身倦力弱,心忪痰逆,腹痛膝軟,或失血後,虛羸不復常,婦人月水不調,帶下,腹脅作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