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建中黃耆湯中包含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味甘性溫,具有補氣固表之效,能增強人體正氣,抵抗外邪入侵。建中黃耆湯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容易感冒、腹瀉等症狀,黃耆能補益脾胃,提升機體抵抗力,達到固表止瀉的作用。
- 扶正祛邪:建中黃耆湯以補脾胃為主,同時兼顧扶正祛邪。黃耆補氣固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並改善身體虛弱的狀態。
建中黃耆湯中加入桂枝,主要考量其溫陽化氣、調和營衛之效。
桂枝性溫,味辛甘,歸心、肺、膀胱經,能溫通心陽,散寒止痛,調和氣血,促進營衛之氣流通。建中黃耆湯以黃耆補氣,人參補氣養血,當歸養血活血,而桂枝則可溫陽化氣,使補益之品更易於運行,達到補而不滯、溫而不燥的效果,避免補氣過度而致氣滯血瘀。同時,桂枝也能溫經散寒,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寒導致的畏寒肢冷、食慾不振等症狀。
建中黃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黃耆性溫燥,若單獨使用易耗氣津,甘草性甘平,能緩和黃芪的燥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傷陰。
2. 增強藥效: 甘草能增強黃芪補氣的功效,使補氣效果更顯著,同時,甘草還有調和脾胃、緩解疼痛的作用,能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
綜上所述,甘草在建中黃耆湯中起著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中黃耆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為了固護脾胃,防止補氣過度耗氣。
黃耆補氣力強,容易造成脾胃虛弱,容易出現口渴、心煩等症狀。五味子味酸,能收斂脾氣,並有生津止渴、斂肺止咳之效,可以有效緩解補氣過度對脾胃的負擔,使補氣更為平和、持久。此外,五味子還有固腎精、益氣血的作用,與黃耆、甘草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補氣固本、益氣養血的效果。
建中黃耆湯中加入牡丹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黃耆補氣過度之弊: 黃耆性溫燥,長期服用易導致氣盛血燥,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牡丹皮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能有效緩解黃耆補氣過度所帶來的熱象,保持氣血平衡。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建中黃耆湯以補氣為主,加入牡丹皮能起到一定的「引經藥」作用,使藥力更易到達病竈,提高藥效。同時,牡丹皮還可減輕黃耆對胃腸道的刺激,避免補氣過度造成的胃熱不適。
建中黃耆湯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滲濕,調和脾胃:澤瀉性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瀉熱除煩的功效。黃芪甘溫補氣,建中湯則以補脾胃為主,加入澤瀉可避免補氣過度而壅滯脾胃,並幫助脾胃運化水濕,防止水濕停滯而致腹脹、食少、便溏等症狀。
- 協同黃芪,增強補氣作用:澤瀉利水滲濕,可改善脾腎氣化功能,進一步促進水液代謝,使黃芪補氣作用更顯著,並避免因氣虛而導致水濕停留。
因此,澤瀉在建中黃耆湯中起着利水滲濕、調和脾胃、協同補氣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的功效更佳。
建中黃耆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解脾胃氣虛,補益氣血: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的功效,可與黃耆、人參等藥材協同作用,補益脾胃之氣,改善氣虛所致的倦怠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
- 調和藥性,防止燥烈:黃耆性溫,人參性甘溫,服用過量容易出現燥熱上火,而白芍性微寒,可緩解黃耆、人參的燥烈之性,使其藥力更加平和,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負擔。
建中黃耆湯中加入山茱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益脾腎,固本培元: 山茱萸性溫,味酸,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澀精止瀉的功效。脾腎為後天之本,山茱萸可補益脾腎之氣,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腎氣,從而為黃耆補氣固表提供良好基礎。
- 澀精止瀉,固本止脫: 黃耆補氣,但同時易耗氣,山茱萸可澀精止瀉,固本止脫,防止黃耆補氣過度,出現脫氣現象。同時,山茱萸的溫燥之性,可協調黃耆的溫燥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
建中黃耆湯中添加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益氣安神: 遠志味甘性溫,入心、肺經,具有益氣安神、開竅醒神的功效。建中黃耆湯以補中益氣為主,而遠志的加入則可增強其安神定志之效,適用於氣虛神疲、心悸失眠等症狀。
- 助脾健胃: 遠志亦具健脾益胃之效,可輔助黃芪等藥物,提升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氣虛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問題。
建中黃耆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益氣: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養血調經、潤腸通便之功效。與黃耆一同使用,可增強補氣效果,對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四肢乏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調和藥性: 黃耆性溫,味甘,偏燥,而當歸性溫,味甘辛,偏潤,兩者相配,可使藥性溫和,避免燥性過強,更利於脾胃吸收,達到更好的療效。
主治功效
「建中黃耆湯」是中醫常用的補氣藥方,具有補氣固表、益氣養陰、健脾益胃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氣虛體弱、自汗、心悸、失眠等症。
「建中黃耆湯」的主要成分包括:
-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 桂枝:性溫味辛,歸心、肺、膀胱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通絡、活血止痛、散寒止咳、平喘止嘔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益氣補脾、補益氣血、調和諸藥等功效。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歸肺、腎經,具有補氣生津、斂肺止咳、益氣固表、補腎益精等功效。
- 牡丹皮: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澤瀉:性寒味甘,入腎、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利尿、澀精止遺、強筋骨、止嘔、清熱利濕等功效。
- 白芍:性味甘酸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息風、養血斂陰、養陰調肝、清熱止痛等功效。
- 山茱萸:性微溫,味酸澀,歸肝、腎經,具有溫腎壯陽、補精填髓、澀精止遺、健脾止瀉等功效。
- 遠志:性溫,味辛,歸心腎經,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
- 當歸:性溫、味甘苦,歸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建中黃耆湯」的組成成分各司其職,相互協同,共同發揮補氣固表、益氣養陰、健脾益胃的作用。
「建中黃耆湯」主治功效:
- 身體虛弱,內心焦慮,身體缺少一切。
「建中黃耆湯」使用注意:
- 忌食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 孕婦慎用。
- 服用「建中黃耆湯」期間,應避免飲酒。
總結:
建中黃耆湯是中醫常用的補氣藥方,具有補氣固表、益氣養陰、健脾益胃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氣虛體弱、自汗、心悸、失眠等症。建中黃耆湯中藥材是經過精心配伍,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可緩解氣虛症狀,增強抵抗力,改善體質。
傳統服藥法
黃耆3兩,甘草3兩(炙),桂心3兩,生薑1斤(薄切),飴糖半斤,大棗12個(擘)。
上切。
以水1鬥,煮取3升,去滓,下糖,溫服1升,每日3次。
忌海藻、菘菜、生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建中黃耆湯具有補氣健脾、補血養血的作用,適合氣血不足、脾胃虛弱、水濕內停所導致的腹脹、腹瀉、食欲不振等症狀。但是,如果有感冒發熱、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症狀,則不宜服用建中黃耆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建中黃耆湯, 出處:《外台》卷十七引《古今錄驗》。 組成:黃耆3兩,甘草3兩(炙),桂心3兩,生薑1斤(薄切),饴糖半斤,大棗12個(擘)。 主治:虛勞短氣,少腹急痛,五臟不足。
建中黃耆湯, 出處:《聖惠》卷二十七。 組成:黃耆2兩(銼),桂心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五味子3分,牡丹皮3分,澤瀉1兩,白芍藥3分,山茱萸1兩,遠志半兩(去心),當歸1兩。 主治:虛勞裏急諸不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