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補心湯

DA BU XI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三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4%
心經 17%
脾經 14%
胃經 14%
腎經 11%
肝經 11%
膀胱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補心湯中加入黃芩,看似矛盾,實則有其道理。黃芩味苦性寒,善清熱瀉火,可降心火,並能止血安神。此方主要用於心血不足,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等症狀。

雖然黃芩性寒,但其清熱瀉火之功,可抑制心火亢盛,減少心神不安,有助於安神定志。同時,黃芩亦有止血作用,能減輕心血不足引起的出血症狀,配合其他補益心血的藥物,起到平衡的作用。

大補心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能溫煦心陽,助心氣回升,適用於心陽不足、心氣虛衰所致的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等症狀。
  2. 回陽固脫: 附子能回陽救逆,適用於亡陽證,如脈微欲絕、肢冷汗出、面色蒼白等症狀。

大補心湯以附子溫陽救逆,配合其他藥物補氣益血,可有效改善心陽不足、心氣虛衰所致的各種症狀,是治療心臟疾病的經典方劑之一。

大補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性過於猛烈: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於猛烈的作用。大補心湯中藥材多偏溫燥,容易燥熱傷陰,而甘草可中和這些藥材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保護患者的脾胃。
  2. 增強補氣益血功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血的功效,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增強補心益氣之效。甘草可以幫助心氣恢復,改善血液循環,進一步達到補益心臟的效果。

大補心湯中包含茯苓,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腎三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心氣不足所致的脾虛濕困,使心氣得到更好的滋養。
  2. 寧心安神:茯苓能滲濕利水,使水濕之邪不留心竅,達到寧心安神的功效。心氣不足,容易導致心神不寧、失眠多夢,茯苓的安神作用可幫助改善這些症狀。

總而言之,茯苓在補心氣的同時,也能改善脾虛濕困、心神不寧等問題,有助於整體提升心臟功能,因此成為大補心湯的組成藥材之一。

大補心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是為了其 溫陽化氣、通經活絡 的功效。

桂枝性溫,味辛,歸心、肺、膀胱經。其溫陽化氣作用可溫補心陽,改善心氣虛寒,有助於緩解心悸、氣短等症狀。

另一方面,桂枝還具有通經活絡的功效,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心脈瘀阻,進一步加強補心效果,使心血流通順暢。

因此,桂枝在補心湯中發揮了溫補心陽、活血化瘀的協同作用,有助於整體提升心臟功能。

大補心湯中加入石膏,其用意主要有二: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大補心湯主治心火亢盛,心煩不寐、口渴心悸等症狀,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熱症。
  2. 解毒降逆: 石膏亦有解毒降逆之效,能解熱毒、解酒毒、解食物中毒,並可緩解胸悶氣短、噁心嘔吐等症狀。在大補心湯中,石膏可以協同其他藥物,起到解毒降逆的作用,幫助心氣恢復正常。

大補心湯中加入半夏,看似矛盾,實則巧妙。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胃經,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且有解毒之效。此方以補心為主,但心氣虛弱常伴隨痰濕阻滯,影響心氣運行。半夏可化解痰濕,暢通心脈,使補心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此外,半夏能降逆止嘔,有助於緩解心氣虛弱所致的氣逆、心悸、胸悶等症狀。因此,大補心湯中加入半夏,不僅能化痰濕,更能提升補心效果,使藥效更為全面。

大補心湯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安心寧神: 遠志味甘、性溫,入心經,具有安心寧神、益智開竅之效。心主神明,心神不安則容易出現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遠志能安神定志,使心神安定,從而改善心神不寧的症狀。
  2. 通竅開鬱: 遠志具有通竅開鬱的功效,能疏通心經、開達心竅,使心神暢達。大補心湯主要用於治療心氣虛弱、心神不安、氣血不足等症狀,加入遠志有助於改善心神不寧、氣血瘀滯等問題。

大補心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心屬火,若心陽不足,容易出現心寒症狀,如心悸、氣短、肢冷等。生薑溫陽散寒,可以溫補心陽,改善心寒症狀。
  2. 調和藥性: 大補心湯中含有許多滋補藥材,如人參、黃芪等,容易滋膩難化。生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滋膩,反而損傷脾胃。

大補心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補益心脾:大棗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能增強心脾功能,改善氣血不足,從而起到補益心血、強壯心臟的作用。

2. 調和藥性:大補心湯中包含多種藥材,性味較爲偏燥,加入大棗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緩和藥力、防止燥烈傷陰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人體吸收。

因此,大棗在大補心湯中起到補益心脾、調和藥性的重要作用,是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大補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降火: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作用。心火過盛、陰虛火旺,容易導致心悸、失眠、口乾舌燥等症狀,生地黃能滋陰降火,緩解心火上炎的症狀。
  2. 補血養心: 生地黃有養血滋陰之功效,能補益心血,改善心虛氣短、面色蒼白等症狀。與其他補氣藥材搭配,能起到補氣養血、益氣補心之效。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中藥方劑大補心湯中,起到滋陰降火、補血養心的作用,以達到補益心氣、改善心臟功能的效果。

大補心湯中加入阿膠,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血:阿膠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固澀止血的功效。心血不足,常表現為心悸、失眠、面色蒼白、頭暈等症狀,阿膠可補益心血,改善這些症狀。
  2. 增強藥效:阿膠與其他藥材如黃耆、當歸、熟地等,能相互協同作用,增強補氣養血之功效,達到治療心血不足、心氣虛弱的效果。

因此,阿膠在大補心湯中發揮著滋陰補血、增強藥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大補心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燥: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經,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心陰不足,會導致心煩失眠、口乾舌燥、心悸怔忡等症狀。麥門冬能滋養心陰,緩解心火亢盛,改善心陰不足引起的症狀。
  2. 清熱解毒:麥門冬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緩解心火過旺引起的熱毒,如心煩不寐、口舌生瘡等。

因此,大補心湯中加入麥門冬,可起到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的作用,全面改善心陰不足引起的症狀。

主治功效


「 大補心湯 」是由桂枝、甘草、生薑、大棗、半夏、阿膠、茯苓、附子、黃芩、麥門冬、生地黃、石膏、遠志組成。具有調補心氣、扶正固本的功效。主治身體虛弱,心氣不足,心悸,有時說胡話,臉色不好看。小孩病癒後,風寒滯留在心經絡中,使心氣不和,發不出聲音。

  •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阿膠: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等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石膏: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黃芩1兩,附子1兩,甘草3兩,茯苓3兩,桂心3兩,石膏4兩,半夏4兩,遠志4兩,生薑6兩,大棗20枚,飴糖1斤,乾地黃3兩,阿膠3兩,麥門冬3兩。嚼碎。以水1鬥5升,煮取5升,湯成下糖,分4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心陽、益氣養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心氣虛弱、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語言不利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口乾舌燥等症狀。
  • 本方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大補心湯, 出處:《千金》卷十三。 組成:黃芩1兩,附子1兩,甘草3兩,茯苓3兩,桂心3兩,石膏4兩,半夏4兩,遠志4兩,生薑6兩,大棗20枚,饴糖1斤,乾地黃3兩,阿膠3兩,麥門冬3兩。 主治:虛損不足,心氣弱悸,或時妄語,顔色不榮。小兒癒後,風冷留滯於心絡,使心氣不和,語聲不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