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十味導赤散中加入黃連,是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用以治療熱毒壅盛、心煩不寐、口渴便祕等症。
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胃經,能清心火、瀉肝火,並能燥濕解毒,抑制熱毒的蔓延。在十味導赤散中,黃連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如生地、丹皮等,共同發揮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熱毒壅盛、心煩不寐等症狀的目的。
十味導赤散中含有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方中以其來清熱解毒,瀉肺熱,降心火,對於熱毒壅盛,肺熱咳嗽,心煩失眠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 解毒止痢: 黃芩能解毒,對於腸胃濕熱所致的痢疾,黃芩能清熱解毒,止痢止痛。
十味導赤散中黃芩的加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效果。
十味導赤散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源於其清熱生津的功效。
麥門冬味甘、微苦,性寒,入心、肺經。其具有清心除煩、養陰生津、潤肺止咳的功效。在十味導赤散中,麥門冬可以清瀉心火,生津止渴,緩解熱邪灼傷津液所致的口渴、煩躁等症狀。
此外,麥門冬還能滋潤肺燥,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目的。
十味導赤散中加入半夏,主要是為了 和胃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微苦,性溫,歸脾、胃經。其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效。方中以赤芍、生地、丹皮清熱涼血,但可能導致脾胃虛寒,出現嘔吐等症狀,半夏則能 溫胃降逆,調和藥性,防止脾胃受寒,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此外,半夏還可 化痰止咳,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緩解熱病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十味導赤散中包含茯苓,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清熱利濕,健脾化痰: 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方中以赤芍、生地、丹皮等藥清熱涼血,但同時可能損傷脾胃,導致濕熱內困。茯苓加入,可健脾利濕,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且能助藥物清熱利濕,達到更好的療效。
- 化痰止咳,通利水道: 方中以桔梗、甘草等藥宣肺止咳,但濕熱內阻,痰液不易化解。茯苓能化痰止咳,同時通利水道,幫助濕熱排出體外,使肺氣通暢,痰液易於咳出。
十味導赤散中包含赤芍,主要由於其清熱涼血之效。
赤芍性寒,味苦,歸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之功效。十味導赤散為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劑,用於治療溫熱病、熱毒熾盛、發熱煩渴、神昏譫語、斑疹吐血等症。
赤芍在方中與其他藥材配伍,一方面可緩解熱毒對心肝的損傷,另一方面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毒素排出,達到清熱涼血、解毒消斑的功效。
十味導赤散中包含木通,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利濕:木通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之功效。方中以其清泄膀胱濕熱,利尿通淋,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熱淋、血淋、尿閉等症狀。
2. 疏通水道:木通能通利水道,有助於促進尿液排出,緩解尿路梗阻,配合其他藥材,如滑石、赤小豆等,共同發揮利水消腫、通利小便之效。
總之,木通在十味導赤散中起到清熱利濕、疏通水道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熱淋、血淋、尿閉等病症的效果。
十味導赤散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十味導赤散主治熱毒壅盛,心煩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生地黃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緩解熱毒對心肺的傷害。
- 滋陰潤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補益心陰。熱毒傷陰,導致津液不足,咽喉乾燥,生地黃能滋養心陰,生津止渴,緩解口乾舌燥等症狀。
綜上所述,生地黃在十味導赤散中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的功效。
十味導赤散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肝經,具有清熱涼血、退虛熱的功效。可有效緩解熱病高熱、煩躁不安、口渴咽乾、皮膚發紅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效果。
- 滋陰潤燥: 地骨皮兼具滋陰潤燥的功效,可以緩解熱病引起的津液虧損、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使患者體內陰陽平衡,恢復正常功能。
十味導赤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緩和藥性: 十味導赤散以清熱瀉火為主,其中部分藥材性寒烈,容易傷及脾胃。甘草性甘溫,味甘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減輕對脾胃的損害。
- 調和藥性: 甘草能調和藥性,使各味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療效。例如,甘草能與黃芩、梔子等藥物相配,使其清熱瀉火的作用更為明顯,同時也避免了這些藥物對脾胃的過度刺激。
十味導赤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辛燥之弊: 方中多用寒涼藥物,如石膏、知母等,易傷脾胃。生薑性溫,可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度,減輕對脾胃的損傷,使藥物更容易被吸收利用。
- 促進藥效,散寒解表: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的功效,可促進其他藥物散寒清熱,加速排出體內熱毒。對於外感風寒、表邪未解者,生薑有助於驅散寒邪,配合其他藥物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十味導赤散
組成: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赤芍: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
- 地骨皮: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木通: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主治功效:
心臟有實火,出現口腔和舌頭生瘡、驚慌不安、煩躁、發熱等症狀。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6-9 克,一日 2-3 次。
注意事項: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總結:
十味導赤散是中藥方劑之一,由甘草、生薑、半夏、赤芍、地骨皮、茯苓、黃連、黃芩、木通、麥門冬、生地黃組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養陰生津的功效,主治心臟有實火,出現口腔和舌頭生瘡、驚慌不安、煩躁、發熱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連5分,黃芩5分,麥冬5分,半夏5分,茯苓5分,赤芍5分,木通5分,生地5分,地骨皮5分,甘草5分,薑5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瀉火、通利小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十味導赤散,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六。 組成:黃連5分,黃芩5分,麥冬5分,半夏5分,茯苓5分,赤芍5分,木通5分,生地5分,地骨皮5分,甘草5分,薑5片。 主治:心臟實熱,口舌生瘡、驚悸煩熱諸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