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當飲

DONG DANG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産論》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胃經 16%
肝經 15%
肺經 13%
膽經 11%
心經 10%
大腸經 5%
腎經 2%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肺經
膽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洞當飲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柴胡味苦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功效。洞當飲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痞悶、食慾不振等症狀,柴胡能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條達,從而緩解這些症狀。
  2. 和解少陽:洞當飲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如黃芩、梔子等,共同起到清熱利濕、和解少陽的作用。柴胡能調節少陽經氣,促進氣血流通,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洞當飲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燥濕: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洞當飲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痛、泄瀉等症,黃芩能清熱燥濕,化解濕熱,改善腸胃功能。
  2. 止血安胎:黃芩亦有止血安胎之效。洞當飲在治療腹痛、泄瀉的同時,亦可用於治療妊娠期胎動不安、腹痛等症。黃芩的止血安胎作用,能穩定胎兒,緩解腹痛,保障孕婦安全。

洞當飲方中包含黃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的功效。洞當飲方中,常因熱毒壅盛、濕熱內蘊而致病,黃連可清泄上焦之熱,解毒燥濕,控制病情發展。
  2. 抑菌止瀉: 黃連具有抑菌作用,可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繁殖,並能減輕腸道炎症,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洞當飲方中,常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黃連可有效抑制腸道菌羣失衡,起到止瀉止痛的效果。

洞當飲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利水滲溼: 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脾、肺經,具有利水滲溼的功效。洞當飲用於治療水腫,而茯苓能夠利水消腫,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輕水腫症狀。
  2. 健脾益氣: 茯苓還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能夠增強脾胃功能,改善水液代謝,從而協同利水滲溼的作用,達到治療水腫的目的。

因此,茯苓是洞當飲的重要組成成分,發揮着利水滲溼和健脾益氣的作用,有效治療水腫。

洞當飲方劑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洞當飲主要針對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的症狀,而半夏能降逆氣,止嘔吐,有助於緩解病患的不適。

2. 化痰止咳: 半夏亦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洞當飲中常搭配其他化痰止咳藥物,如陳皮、茯苓等,半夏能助其化痰散結,改善咳痰不爽的症狀。

總體而言,半夏在洞當飲中起到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洞當飲方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洞當飲主要用於治療寒邪犯胃引起的嘔吐、腹痛等症狀,生薑能溫中散寒,驅散寒邪,解除胃寒引起的嘔吐。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洞當飲方中包含多種藥材,生薑能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寒或偏熱,有助於藥效的發揮。此外,生薑還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療效。

洞當飲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行滯: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食化積之效。洞當飲主要用於治療肝胃氣滯、胸脅脹滿、脘腹痞塞、食少納呆等症狀,青皮可疏肝理氣,行氣消食,緩解胸脘脹滿、食積不化等症狀。
  2. 降逆止嘔:青皮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因肝胃氣滯導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洞當飲中加入青皮,不僅可以理氣行滯,更能配合其他藥物,達到降逆止嘔的效果,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症狀。

洞當飲方中使用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洞當飲多為寒涼藥物組成,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寒涼之弊的功效,避免藥性過於寒涼,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作用。

2. 補氣益脾: 甘草具備補脾益氣、緩解脾胃虛弱的功效。洞當飲中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病症,甘草的加入可以補益脾胃,改善患者的體質,增強藥效。

洞當飲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解脾胃,緩解疼痛: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和解脾胃等功效。洞當飲主治脘腹疼痛,白芍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並可調節脾胃功能,有助於緩解疼痛。

2. 緩解血虛證狀: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的功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因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洞當飲中常與其他養血補血藥物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洞當飲」之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洞當飲」出自《產論》,為一經典的婦科方劑,其組成包含柴胡、黃芩、黃連、茯苓、半夏、生薑、青皮、甘草、白芍等多味藥材。根據《產論》及其他醫書的記載,此方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1. 吐血、衄血及卒然胸痛:

《產論》明言「吐血衄血或卒然胸痛者,洞當飲主之」。此類病症多因「盛怒而氣暴逆」所致,顯示其病機與肝氣鬱結、氣機逆亂相關。

  • 治療原理:
    • 疏肝解鬱,調暢氣機: 柴胡、青皮均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效,能疏導鬱滯之肝氣,使氣機運行順暢,從根本上解決氣逆之患。
    • 清熱涼血,止血止痛: 黃芩、黃連清熱燥濕,黃芩更兼涼血止血之功,能清除因氣逆所致的鬱熱,並能制止出血。
    • 和胃降逆,止嘔止痛: 半夏、生薑合用,能和胃降逆,止嘔止痛,改善氣逆所致的胃腸不適。
    •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 白芍能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與疏肝理氣藥同用,可增強止痛效果。
    • 健脾利濕,輔助藥效: 茯苓能健脾利濕,可協助其他藥物發揮療效,並可緩解因氣鬱所致的脾胃功能失調。
    •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甘草調和諸藥,並能益氣緩急止痛,使諸藥作用更為協調。

2. 產後譫語發斑:

《產論》指出「產後譫語發斑,得之新產未逾七日而浴,浴後大取其汗也」。此類病症多因產後體虛,腠理疏鬆,感受外邪,熱毒內侵所致。

  • 治療原理: 洞當飲在此情況下,主要發揮其清熱解毒,調暢氣機之功。方中黃芩、黃連能清熱解毒,柴胡、青皮可疏肝解鬱,使鬱熱疏散,半夏、生薑能和胃降逆,防止熱邪上擾。

3. 產後發熱煩渴:

《產論》認為「產後發熱煩渴,得之產後數浴下身,浴後受寒冷也」。此類病症多因產後衛表不固,感受寒邪,寒邪鬱而化熱所致。

  • 治療原理: 洞當飲在此情況下,主要發揮其清熱解毒,和解表裡之功。方中黃芩、黃連可清熱,柴胡可透邪外出,半夏、生薑可和胃散寒,使表邪得解,裡熱得清。

4. 產後腰中強硬,不能行履:

《產論翼》中提到,有婦人產後腰中強硬,不能行履,經久不癒,後用「洞當飲,加地黃、藭、歸、杜仲、牛膝」得以痊癒。此類病症多因產後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筋脈失養,或瘀血阻滯經絡所致。

  • 治療原理: 洞當飲在此情況下,主要發揮其疏肝理氣,活血通絡之功。加味的地黃、藭、歸、杜仲、牛膝可補益肝腎,養血活血,強筋壯骨,與原方合用,可使氣血運行通暢,經絡疏通,筋脈得以濡養,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總結:

綜上所述,「洞當飲」以疏肝解鬱,清熱涼血,和胃降逆為主要治療思路,其核心作用在於調暢氣機,清除鬱熱,使氣血運行順暢。此方應用廣泛,不僅可用於治療吐血、衄血、卒然胸痛等病症,亦可用於產後諸症,其療效可觀。在臨牀應用時,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靈活加減,方能取得最佳療效。

傳統服藥法


柴胡5分,黃芩5分,黃連5分,茯苓5分,半夏5分,生薑5分,青皮5分,甘草1分,芍藥1錢。
以水2合半,煮取1合半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清熱解毒、和胃止血之功,適用於吐血、衄血,或卒然胸痛。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 本方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關疾病


心包炎胃腸出血胸悶胸痛前胸上部位疼痛胸骨疼痛肋間神經疼痛牙齦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洞當飲, 出處:《産論》。 組成:柴胡5分,黃芩5分,黃連5分,茯苓5分,半夏5分,生薑5分,青皮5分,甘草1分,芍藥1錢。 主治:吐血、衄血,或卒然胸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