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清胃丸

PING GAN QING WE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簡明醫彀》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心經 14%
脾經 14%
胃經 14%
肺經 10%
膽經 9%
膀胱經 7%
大腸經 5%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肺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平肝清胃丸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針對肝胃熱盛、濕熱內蘊所致的症狀發揮作用。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可清熱瀉火,尤其擅長清瀉肝膽之火,對於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暈目眩、口苦咽乾、煩躁易怒等症狀有較佳療效。同時,黃芩亦能清熱燥濕,可改善因濕熱內蘊引起的胃脘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

平肝清胃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瀉火,降肝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肝火上炎可導致頭暈目眩、口苦咽乾、心煩易怒等症狀,黃連可清瀉肝火,改善相關症狀。
  2. 清胃熱,止嘔逆: 黃連亦可清胃熱,對於胃熱引起的嘔逆、泛酸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平肝清胃丸常用於治療肝胃不和、肝火上炎所致的眩暈、頭痛、耳鳴、口苦、胃痛、嘔吐等症狀,黃連在此起着清熱降火、止嘔止痛的作用。

平肝清胃丸中包含白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1. 平肝止痛: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經,具有柔肝止痛的功效。肝主疏泄,若肝氣鬱結,則可導致頭痛、眩暈、脅痛等症狀。白芍能夠舒肝解鬱,平息肝火,從而緩解肝氣不舒所致的各種疼痛。
  2. 清熱解毒: 白芍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肝火上炎可導致口苦、咽乾、目赤等症狀。白芍能夠清瀉肝火,清熱解毒,從而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各種症狀。

因此,平肝清胃丸中加入白芍,可起到平肝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肝火旺盛所導致的多種症狀。

平肝清胃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歸心、肝、腎經。其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肝火上炎、胃熱熾盛引起的口乾舌燥、牙齦腫痛、便祕等症狀。
  2. 滋陰降火,平肝熄風:生地黃能滋陰降火,平肝熄風,對於肝陽上亢、肝風內動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失眠多夢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生地黃在平肝清胃丸中發揮著清熱涼血、滋陰潤燥、平肝熄風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改善肝胃失調的症狀。

平肝清胃丸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解鬱: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之功效。肝鬱氣滯易導致頭暈目眩、胸悶脅痛等症狀,柴胡能疏解肝氣鬱結,使肝氣條達,從而緩解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等症狀。
  2. 清熱解毒:柴胡亦具清熱解毒之功效,可清泄肝膽實火,對於肝火上炎引起的口苦咽乾、目赤腫痛等症狀也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平肝清胃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胃氣上逆、嘔吐,常與痰濕阻滯有關,半夏可化解痰濕,使胃氣下降,止嘔止呃。
  2. 清熱解毒: 平肝清胃丸主要針對肝胃熱盛所致的眩暈、頭脹、耳鳴、口苦、口乾等症。半夏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配合其他藥物清熱瀉火,緩解肝胃熱盛。

總之,半夏在平肝清胃丸中,既能降逆止嘔,又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整體療效的發揮。

平肝清胃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益氣扶正: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肺之功效。肝胃不和常伴有氣虛,人參能補益元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幫助恢復肝胃功能。
  2. 緩和藥性:平肝清胃丸中其他藥材多偏寒涼,人參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過度,減少對脾胃的刺激,提高藥物安全性。

此外,人參亦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瀉火、平肝息風的作用。

平肝清胃丸中加入青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降逆止嘔: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消脹,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肝胃不和,氣機鬱滯所致的頭暈目眩、噁心嘔吐、胃脘脹痛等症狀,青皮能疏肝理氣,降逆止嘔,起到緩解作用。
  2. 清熱燥濕,化痰止咳:青皮同時也具有清熱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因肝火上炎、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青皮能清熱化痰,起到緩解作用。

總之,青皮在平肝清胃丸中,既能疏肝理氣,又能清熱化痰,有助於治療肝胃不和、痰熱壅肺等症狀。

平肝清胃丸中包含赤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一、健脾化濕: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胃熱上炎常伴有脾胃濕熱,赤茯苓可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胃熱症狀。

二、寧心安神:赤茯苓同時具有一定的寧心安神作用,可緩解因胃熱上炎引起的頭暈、心煩、失眠等症狀。

因此,平肝清胃丸中加入赤茯苓,旨在通過健脾化濕、寧心安神,從根源上緩解胃熱上炎,達到平肝清胃的功效。

平肝清胃丸中加入蔓荊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平肝止眩:蔓荊子味辛、性微寒,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效。對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耳鳴等症狀,具有良好的平肝止眩作用。

2. 清熱解毒:蔓荊子亦能清熱解毒,對於胃熱引起的口苦口幹、胃脘灼熱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平肝清胃丸中加入蔓荊子,可有效地發揮其平肝止眩、清熱解毒之功效,達到治療肝陽上亢、胃熱等症狀的目的。

平肝清胃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降低藥物副作用的作用。平肝清胃丸中含有多種藥性較強的藥材,如黃芩、梔子等,加入甘草可以起到調和藥性、平衡藥物作用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或偏寒,使藥效更為平和。
  2. 增強療效: 甘草除了調和藥性之外,本身也具有清熱解毒、緩解胃痛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平肝清胃丸的清熱解毒、降火平肝、止痛化瘀等療效。

主治功效


平肝清胃丸,顧名思義,具有平肝清胃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飲食過於肥甘,又加上憤怒情緒,使肝胃內火旺盛,從而引發的耳聾耳鳴症狀。

平肝清胃丸的組成包括黃芩、黃連、白芍、生地黃、柴胡、半夏、人參、青皮、赤茯苓、蔓荊子、甘草等中藥材。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蔓荊子具有發汗解表、散風熱、活絡止痛、清肝明目的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平肝清胃丸中,黃芩、黃連、柴胡、青皮等藥材具有清熱瀉火之功,可以有效緩解肝胃內火旺盛的症狀;白芍、生地黃等藥材具有平肝息風之功,可以緩解肝氣不舒的症狀;半夏、人參等藥材具有健脾益氣之功,可以增強脾胃功能;甘草具有補氣益中之功,可以調和諸藥。

總之,平肝清胃丸是一個具有平肝清胃功效的中藥方劑,可以有效緩解飲食過於肥甘,又加上憤怒情緒,使肝胃內火旺盛所引起的耳聾耳鳴症狀。

傳統服藥法


枯芩7錢,黃連7錢,白芍(俱酒炒)7錢,生地(酒洗)7錢,柴胡7錢,半夏7錢,人參5錢,青皮(醋炒)5錢,赤茯苓1兩,蔓荊1兩,甘草2錢。
上為末,蔥湯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
空腹薑、茶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清肝火、和胃氣、通耳竅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肝火旺盛、耳鳴耳聾等症狀,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耳鳴容易生氣耳聾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

相同名稱方劑


平肝清胃丸, 出處:《簡明醫彀》。 組成:枯芩7錢,黃連7錢,白芍(俱酒炒)7錢,生地(酒洗)7錢,柴胡7錢,半夏7錢,人參5錢,青皮(醋炒)5錢,赤茯苓1兩,蔓荊1兩,甘草2錢。 主治:飲食厚味,挾怒氣以動肝胃之火,耳聾耳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