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柴胡加地黃湯方劑中包含柴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和解少陽: 柴胡為少陽藥,具有疏肝解鬱、和解少陽的功效。該方以柴胡為主藥,可針對少陽經鬱熱、肝氣不舒所致的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心煩喜嘔、目眩頭昏等症狀。
- 配合地黃,滋陰清熱: 方中加入地黃,與柴胡相配,可滋陰清熱,起到涼血解毒、滋養肝腎的作用。柴胡疏肝解鬱,地黃滋陰清熱,兩者相輔相成,更能有效治療少陽經鬱熱兼有陰虛的病症。
小柴胡加地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扶正: 柴胡證以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為主要病機,而人參具有補氣益脾、扶正固本的作用。加入人參可增強正氣,使脾胃功能恢復,更好地抵抗邪氣,促進病邪外解。
- 協調陰陽: 地黃湯以滋陰為用,而人參則偏於陽性,二者相互配合,可達到陰陽協調的效果。人參的補氣作用可防止地黃滋陰過度,避免寒濕內侵,更利於治療肝氣鬱結導致的病症。
小柴胡加地黃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和胃降逆: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方中柴胡、黃芩、甘草等藥性偏燥,易傷胃氣,而半夏能和胃降逆,緩解藥物對胃的刺激,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 解鬱除濕:本方主治少陽病,其症狀常表現為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心煩喜嘔、頭脹痛等,與濕熱鬱阻有關。半夏能燥濕化痰,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疏解濕熱,達到除濕解鬱之效。
小柴胡加地黃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之功效。方中柴胡、黃芩共奏清熱解表、疏肝利膽之功,而地黃則滋陰潤燥,可防止清熱藥傷陰。
- 抑制柴胡升散:小柴胡湯中柴胡為君藥,擅長升散,但過於升散易傷陰,故加黃芩以抑制柴胡升散之勢,使藥力不致過於偏亢,達到陰陽調和之效。
小柴胡加地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方中柴胡、黃芩等藥性偏寒,地黃性寒涼,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解寒涼藥的寒性,調和藥性,防止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解疼痛等功效。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藥效,起到協同作用。例如,甘草能與柴胡、黃芩配合,增強疏肝解鬱、清熱解毒的作用。
小柴胡加地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原因在於:
-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有效緩解柴胡證所引起的發熱、口渴、心煩、小便赤黃等症狀,同時也能降低肝臟的熱度,避免肝火上炎。
- 滋陰生津: 生地黃能滋養陰液,促進津液生成,緩解柴胡證所引起的津液不足,如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更能達到滋陰清熱、養血生津的效果。
此外,生地黃還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柴胡加地黃湯」
中藥方劑「小柴胡加地黃湯」,主治功效是:女性產後或經期來潮後,突然發熱,白天神志清醒,晚上卻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如見鬼狀。也適用於產後惡露剛來,卻突然停止的情況。
方劑組成:柴胡、人參、半夏、黃芩、甘草、生地黃
小柴胡湯宣散熱邪,調和肝膽,交通心陽;補中益氣湯滋陰補血,斂汗固澀。
方劑組成介紹:
柴胡:
- 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
- 具有疏肝解鬱、清熱瀉火、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
人參:
- 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
- 具有補氣、益氣、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半夏:
- 性溫,味辛,歸肺、胃經。
- 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黃芩:
- 性苦,寒,歸肺、大腸經。
-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甘草:
- 性甘平,歸脾、肺、心經。
- 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生地黃:
- 性寒,味甘,歸肝、腎經。
- 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總結:
小柴胡加地黃湯具有疏肝解鬱、清熱瀉火、滋陰補血、健脾胃等功效。適用於產後或經期來潮後,突然發熱,白天神志清醒,晚上卻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如見鬼狀。也適用於產後惡露剛來,卻突然停止的情況。
傳統服藥法
柴胡1兩1分,人參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次),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生乾地黃半兩。上為粗末。
每用5錢,水2盞,加生薑5片,大棗2個,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地黃湯(《女科百問》卷上)、小柴胡湯(《婦人良方》卷六)、人參湯(《普濟方》卷三一八)、小柴胡加生地黃湯(《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柴胡加地黃湯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脾胃虛弱的人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小柴胡加地黃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八引《聖惠》。 組成:柴胡1兩1分,人參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次),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生乾地黃半兩。 主治:婦人室女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或適斷,晝則明瞭,夜則譫語,如見鬼狀。亦治産後惡露方來,忽爾斷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