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柴胡加地黃湯方劑中包含柴胡,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和解少陽: 柴胡為少陽藥,具有疏肝解鬱、和解少陽的功效。該方以柴胡為主藥,可針對少陽經鬱熱、肝氣不舒所致的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心煩喜嘔、目眩頭昏等症狀。
- 配合地黃,滋陰清熱: 方中加入地黃,與柴胡相配,可滋陰清熱,起到涼血解毒、滋養肝腎的作用。柴胡疏肝解鬱,地黃滋陰清熱,兩者相輔相成,更能有效治療少陽經鬱熱兼有陰虛的病症。
小柴胡加地黃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扶正: 柴胡證以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為主要病機,而人參具有補氣益脾、扶正固本的作用。加入人參可增強正氣,使脾胃功能恢復,更好地抵抗邪氣,促進病邪外解。
- 協調陰陽: 地黃湯以滋陰為用,而人參則偏於陽性,二者相互配合,可達到陰陽協調的效果。人參的補氣作用可防止地黃滋陰過度,避免寒濕內侵,更利於治療肝氣鬱結導致的病症。
小柴胡加地黃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和胃降逆: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方中柴胡、黃芩、甘草等藥性偏燥,易傷胃氣,而半夏能和胃降逆,緩解藥物對胃的刺激,使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 解鬱除濕:本方主治少陽病,其症狀常表現為胸脅苦滿、口苦咽乾、心煩喜嘔、頭脹痛等,與濕熱鬱阻有關。半夏能燥濕化痰,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疏解濕熱,達到除濕解鬱之效。
小柴胡加地黃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之功效。方中柴胡、黃芩共奏清熱解表、疏肝利膽之功,而地黃則滋陰潤燥,可防止清熱藥傷陰。
- 抑制柴胡升散:小柴胡湯中柴胡為君藥,擅長升散,但過於升散易傷陰,故加黃芩以抑制柴胡升散之勢,使藥力不致過於偏亢,達到陰陽調和之效。
小柴胡加地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方中柴胡、黃芩等藥性偏寒,地黃性寒涼,容易損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解寒涼藥的寒性,調和藥性,防止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緩解疼痛等功效。與其他藥物配伍,可以增強藥效,起到協同作用。例如,甘草能與柴胡、黃芩配合,增強疏肝解鬱、清熱解毒的作用。
小柴胡加地黃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原因在於:
- 清熱涼血: 生地黃味甘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有效緩解柴胡證所引起的發熱、口渴、心煩、小便赤黃等症狀,同時也能降低肝臟的熱度,避免肝火上炎。
- 滋陰生津: 生地黃能滋養陰液,促進津液生成,緩解柴胡證所引起的津液不足,如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物更能達到滋陰清熱、養血生津的效果。
此外,生地黃還能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小柴胡加地黃湯」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兩類婦科相關病症:
- 婦人室女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或適斷,晝則明了,夜則谵語,如見鬼狀
- 傷寒病中,因經血來潮或突然停止,導致熱邪乘虛侵入血室(子宮),擾亂心神。白天神志尚清,夜晚則發熱加重、胡言亂語,狀如見鬼。此屬「熱入血室」證,常見於外感病期與月經相遇。
- 產後惡露方來,忽爾斷絕
- 產後惡露本應排出,卻突然中止,可能因血虛受寒或瘀熱內阻,影響子宮收縮與排瘀,需和解少陽兼養血活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方劑結構
本方以《傷寒論》「小柴胡湯」為基礎,加「生乾地黃」而成,核心配伍如下:
和解少陽,透邪外出
- 柴胡(君藥):疏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散熱退燒。
- 黃芩:清泄少陽鬱熱,與柴胡一散一清,共解寒熱往來。
- 半夏:和胃降逆,防熱邪上犯。
- 生薑、大棗:調和營衛,助柴胡透邪,兼顧脾胃。
益氣養血,扶正祛邪
- 人參、甘草:補益氣血,扶助正氣,防止邪氣內陷。
- 生乾地黃(關鍵加減):
- 性甘寒,滋陰涼血,針對「熱入血室」或「惡露斷絕」中的血虛血熱。
- 能清血分伏熱,兼防柴胡、黃芩過燥傷陰。
(二)治療原理
- 調和陰陽,疏解血室之邪
- 少陽為三焦與膽經所主,與血室(子宮)關係密切。方中柴胡、黃芩疏通少陽氣機,使熱邪從表而解;地黃直入血分,清熱養陰,標本兼治。
- 晝夜症狀差異的解釋
- 白天衛氣行於陽分(體表),故神志尚清;夜晚衛氣入陰分(體內),與血室熱邪相搏,擾亂心神,致夜間谵語。本方通過和解少陽、涼血養陰,恢復晝夜氣血平衡。
- 產後惡露斷絕的機制
- 產後氣血虧虛,若外邪內侵或瘀滯化熱,可阻礙惡露排出。方中人參、甘草補氣,地黃涼血活血,佐柴胡、黃芩疏泄瘀熱,促進惡露通暢。
三、總結
「小柴胡加地黃湯」延展了小柴胡湯的應用範圍,針對婦科「血虛夾熱」的病機,透過和解少陽與滋陰涼血並行,既解外感邪熱,又調內傷血分,體現中醫「婦人以血為本」的辨治思維。
傳統服藥法
柴胡1兩1分,人參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次),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生乾地黃半兩。上為粗末。
每用5錢,水2盞,加生薑5片,大棗2個,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地黃湯(《女科百問》卷上)、小柴胡湯(《婦人良方》卷六)、人參湯(《普濟方》卷三一八)、小柴胡加生地黃湯(《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小柴胡加地黃湯性味寒涼,體質虛寒、脾胃虛弱的人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小柴胡加地黃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八引《聖惠》。 組成:柴胡1兩1分,人參半兩,半夏半兩(湯洗7次),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生乾地黃半兩。 主治:婦人室女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或適斷,晝則明瞭,夜則譫語,如見鬼狀。亦治産後惡露方來,忽爾斷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