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聰丸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解鬱,開竅醒神: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化痰開竅之效。清聰丸主治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橘皮能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進而開竅醒神,改善頭昏腦脹,增強神志。
- 行氣化痰,通利竅道:橘皮能行氣化痰,使痰濁消散,有利於通利竅道,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清聰丸中多配伍其他化痰開竅之藥,橘皮的加入能協同作用,增強清竅、醒神之功。
清聰丸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開胃,寧心安神: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心經,能健脾燥濕,寧心安神。清聰丸中常以赤茯苓配伍其他健脾開胃藥物,以改善脾胃運化,消除痰濁,從而達到寧心安神,提高智力的效果。
- 利水滲濕,通竅開竅: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通竅開竅的功效。清聰丸中常以赤茯苓配伍其他利水滲濕藥物,以利水滲濕,通暢腦竅,改善頭昏腦脹,耳鳴目眩等症狀。
清聰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原因有二:
- 燥濕化痰: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清聰丸主要針對痰濁矇蔽心竅,導致神志不清、頭昏腦脹等症狀。半夏可化解痰濕,使心竅通暢,恢復神志。
-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痰濕上逆可導致嘔吐,半夏可降逆止嘔,使痰濕下行,減輕嘔吐症狀,有利於清竅開竅。
因此,清聰丸中加入半夏,可有效解決痰濕矇蔽心竅導致的各種症狀,提高療效。
清聰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清聰丸主治頭風眩暈、耳鳴目眩等症,多由肝氣鬱結、氣血不暢所致,青皮可疏肝解鬱,使氣血流通,改善頭部症狀。
- 健脾和胃,助消化: 青皮還具有健脾和胃、助消化之效。頭風眩暈等症,常伴隨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症狀。青皮可健脾和胃,促進消化,使氣血生化充足,進一步改善頭部症狀。
清聰丸中包含柴胡,主要基於其疏肝解鬱、清熱除煩的功效。柴胡性味苦辛,微寒,歸肝、膽經,能疏肝解鬱,升舉陽氣,清熱除煩。清聰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心神不安,頭昏腦脹,耳鳴目眩等症狀。柴胡可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疏通,心神安定,從而達到清聰醒腦的功效。此外,柴胡還能清泄肝膽濕熱,消除頭部脹痛,進一步改善患者的頭腦清醒程度。
清聰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瀉火:黃芩性寒,味苦,入肺、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解毒消腫的功效。清聰丸主治熱邪上擾心神,導致神志不清、頭昏腦脹等症,黃芩可清熱瀉火,降心火,使神志清明。
- 安神定志:黃芩可清熱降火,並能安神定志,緩解因熱邪上擾導致的失眠、心悸、煩躁不安等症狀。清聰丸以黃芩配合其他清熱安神藥物,共同起到清熱安神、醒腦開竅的作用。
清聰丸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涼血消腫之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改善因熱毒上擾所致的頭昏腦脹、耳鳴目眩等症狀,有助於清心明目,使頭腦清醒。
- 滋陰降火: 玄參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可緩解因陰虛火旺導致的煩躁不安、失眠多夢、口乾舌燥等症狀。這對於因熱邪內擾、陰虛火旺導致的頭昏腦脹、耳鳴目眩等病症,也有很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總而言之,玄參在清聰丸中,起到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頭昏腦脹、耳鳴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達到清心明目、聰耳安神之功效。
清聰丸方劑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蔓荊子性味辛溫,歸肝、膽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功效。對於風熱上擾、頭昏腦脹、目赤腫痛等症狀,蔓荊子能有效清除頭部風熱,改善頭目不適。
- 通竅開竅,醒神益智: 蔓荊子還具有通竅開竅之效,可以改善鼻塞、耳聾、頭痛等症狀。同時,其亦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改善腦部供氧,有助於醒神益智。
因此,清聰丸中加入蔓荊子,旨在通過其疏散風熱、通竅開竅的功效,改善頭目昏沉、神志不清等症狀,達到清聰明目的。
清聰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的功效。對於因肺氣鬱滯、痰濁阻竅所致的耳鳴、耳聾、頭昏腦脹等症狀,桔梗能起到疏通經絡、利氣化痰的作用,改善聽力,增進清聰。
- 利水消腫:桔梗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少腦部水腫,進而改善因水濕痰濁阻滯所致的頭昏、耳鳴等症狀,增進腦部清竅功能。
清聰丸中包含全蠍,主要原因在於全蠍具有通絡止痛、熄風定驚的功效。
全蠍性寒,入肝經,能疏通經絡,散瘀止痛,並能鎮驚安神。對於由風邪入侵、經絡不通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肢體麻木等症狀,全蠍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全蠍還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對於某些由毒邪引起的疾病,也有輔助療效。在清聰丸中,全蠍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功效,達到清熱解毒、通絡止痛、熄風定驚的效果。
清聰丸方劑中包含水菖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開竅醒神: 水菖蒲性辛溫,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作用,能改善因痰濁阻竅所致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健忘等症狀。
- 通竅利濕: 水菖蒲還能通竅利濕,對於濕濁阻滯經絡所導致的耳鳴、耳聾、口齒不清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清聰丸中加入水菖蒲,旨在通過其開竅醒神、通竅利濕的藥性,達到改善神志不清、頭昏腦脹、耳鳴耳聾等症狀的效果。
清聰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瀉火: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經,具有清心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可針對因心火亢盛、熱擾神明所致的頭昏腦脹、心煩失眠等症狀。
- 燥濕止瀉:黃連亦具燥濕止瀉之效,可治療脾胃濕熱引起的腹瀉、嘔吐等症狀。因脾胃濕熱常導致心火上炎,影響神志,故黃連可同時清心瀉火、燥濕止瀉,達到清熱解毒、聰耳明目的效果。
清聰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緩解其他藥物的峻烈或燥性,使其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和利用,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負擔。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補脾、緩急止痛的功效,能增強其他藥物清熱解毒、醒腦開竅的療效,使藥物整體作用更為顯著。
此外,甘草還有潤肺止咳、解毒生津的功效,對於清聰丸治療的相關病症,如頭昏腦脹、耳鳴目眩等,也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清聰丸】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耳鳴及壅閉,至於聾者」,屬中醫「耳竅閉塞」範疇。古醫理認為,耳聾耳鳴多與「少陽經鬱火」「痰濕壅滯」「清陽不升」相關。從症狀描述「壅閉」可知,病因偏實證,乃痰火鬱結、氣機阻塞耳竅所致。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疏解少陽鬱火
- 柴胡梢:專入少陽經,宣通耳竅氣機。
- 酒黃芩、黃連(酒炒):清瀟灑膽與三焦鬱熱,酒製上行頭面。
- 全蠍:善走竄,通絡開閉,針對久病入絡之耳竅瘀阻。
化痰濕、降濁陰
- 半夏(薑制)、赤茯苓:化痰滲濕,薑製降逆,茯苓導濕下行。
- 橘皮(鹽水洗)、青皮(醋炒):理氣化痰,鹽製引藥入腎(耳為腎竅),醋炒疏肝解鬱。
升清開竅
- 蔓荊子:輕揚上行,散頭面風熱。
- 菖蒲:芳香辛烈,化濕豁痰、開竅醒神,為治耳聾要藥。
- 桔梗:載藥上行,宣肺氣以通耳竅。
調和與兼顧
- 玄參:滋陰降火,防燥藥傷陰。
- 生甘草:調和諸藥,緩和峻烈之性。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以「瀉火化痰」為核心,配伍「升清開竅」之品,體現「通補兼施」的治法:
- 瀉實:針對痰火壅塞(黃芩、黃連、半夏)。
- 疏機:調暢少陽與肝氣(柴胡、青皮)。
- 通竅:結合辛香走竄之藥(菖蒲、全蠍)直達病所。
- 防弊:用玄參制約苦燥,甘草和中。
酒糊丸、茶清送服之意
- 酒糊丸:助藥勢上行頭面,行氣活血。
- 臨臥服:趁夜間陽氣入陰,引藥入耳竅。
- 茶清送下:茶性輕清,協同蔓荊子等升散清熱。
此方結構嚴謹,契合「耳聾實證」的病機,體現中醫「通則不聾」的辨治智慧。
傳統服藥法
橘皮(鹽水洗,去白)1兩半,赤茯苓1兩(去皮),半夏(薑制)1兩,青皮1兩5錢(醋炒),柴胡梢1兩5錢,酒黃芩1兩5錢,玄參1兩5錢,蔓荊子1兩5錢,桔梗1兩5錢,全蠍1兩5錢(去毒),菖蒲1兩5錢,黃連(酒炒)1兩5錢,生甘草5錢。
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20丸,臨臥茶清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聰丸是一味中藥方劑,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耳鳴及壅閉的症狀,建議先諮詢醫師,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清聰丸。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聰丸,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橘皮(鹽水洗,去白)1兩半,赤茯苓1兩(去皮),半夏(薑制)1兩,青皮1兩5錢(醋炒),柴胡梢1兩5錢,酒黃芩1兩5錢,玄參1兩5錢,蔓荊子1兩5錢,桔梗1兩5錢,全蠍1兩5錢(去毒),菖蒲1兩5錢,黃連(酒炒)1兩5錢,生甘草5錢。 主治:耳鳴及壅閉,至於聾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