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雞峰》卷七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心經 21%
脾經 16%
腎經 12%
肝經 9%
胃經 7%
膀胱經 3%
大腸經 0%
心包經 0%
三焦經 0%
肺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人參薯蕷丸

整體功效: 補氣健脾,益腎固精

主治: 虛勞,腎臟虛弱,客風流入四肢,四肢煩滿沉重,腰背拘急,不能俯仰,體熱身重,毒風上攻,心胸悶滿,攻註頸項志意不樂,肌膚消瘦,嗜卧無力,喜怒好忘,若服暖藥,又加轉甚者。

人參薯蕷丸是一味補氣健脾,益腎固精的中藥方劑。它主要用於治療虛勞,腎臟虛弱,客風流入四肢,四肢煩滿沉重,腰背拘急,不能俯仰,體熱身重,毒風上攻,心胸悶滿,攻註頸項,志意不樂,肌膚消瘦,嗜卧無力,喜怒好忘,若服暖藥,又加轉甚者。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1兩,人參1兩,防風1兩,薯蕷1兩,五味子1兩,茯苓1兩,麥門冬2兩半,貝母半兩,遠志半兩,熟地黃3分,百部3分,柏子仁3分,丹參3分,杜仲3分,茯神3分,黃耆3分。
聰明耳目,保定骨髓,開心強記,去驚怖,除邪熱。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或梧桐子大。
每服10丸,食後熟水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薯蕷丸由人參、薯蕷、生地黃、熟地黃、山藥、五味子、茯苓、麥門冬、川貝母、遠志、柏子仁、丹參、杜仲、茯神、黃耆等中藥組成。其中,人參、薯蕷、生地黃、熟地黃、山藥、五味子、茯苓、麥門冬、川貝母、遠志、柏子仁、丹參、杜仲、茯神、黃耆等中藥均具有補氣健脾,益腎固精的功效。因此,人參薯蕷丸具有補氣健脾,益腎固精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人參薯蕷丸是一味補氣健脾,益腎固精的中藥方劑。它主要用於治療虛勞,腎臟虛弱,客風流入四肢,四肢煩滿沉重,腰背拘急,不能俯仰,體熱身重,毒風上攻,心胸悶滿,攻註頸項,志意不樂,肌膚消瘦,嗜卧無力,喜怒好忘,若服暖藥,又加轉甚者。但是,人參薯蕷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此外,人參薯蕷丸不宜與藜蘆、甘遂、大戟、芒硝等中藥同用。

相關疾病

身體消瘦
容易生氣
肺結核
低血壓
肺氣腫
慢性腎衰竭
營養不良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
骨質疏鬆症
手指緊繃難以伸直
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薯蕷丸, 出處:《雞峰》卷七。 組成:生地黃1兩,人參1兩,防風1兩,薯蕷1兩,五味子1兩,茯苓1兩,麥門冬2兩半,貝母半兩,遠志半兩,熟地黃3分,百部3分,柏子仁3分,丹參3分,杜仲3分,茯神3分,黃耆3分。 主治:聰明耳目,保定骨髓,開心強記,去驚怖,除邪熱。主治:虛勞,腎臟虛弱,客風流入四肢,四肢煩滿沉重,腰背拘急,不能俯仰,體熱身重,毒風上攻,心胸悶滿,攻註頸項,志意不樂,肌膚消瘦,嗜卧無力,喜怒好忘,若服暖藥,又加轉甚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潤膈丸

相似度 83%

毗沙門丸

相似度 80%

經效阿膠丸

相似度 68%

加減鎮心丹

相似度 66%

寧神丸

相似度 60%

遠志煎

相似度 60%

調榮養衛丸

相似度 60%

調勞養血丸

相似度 60%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