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經效阿膠丸

JING XIAO A JIAO WAN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肺經 23%
心經 22%
腎經 15%
肝經 15%
脾經 13%
胃經 5%
膀胱經 1%
大腸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勞嗽。

方劑組成解釋

阿膠性味甘、平。主治補血滋陰、潤燥、止血。主治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肌痿無力、心煩不眠、虛風內動、肺燥咳嗽、勞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等症。

卷柏性辛、平、無毒。主治治療頭昏頭痛、胃痛、腰痛、手腳麻木、骨質增生、高血壓、大便不通、大便出血、痔瘡、小便黃、咽喉炎、孝喘、咳嗽、咳血、吐血、便血、脫肛、結石、月經過多、子宮出血、閉經、痛經、婦科炎症、風濕痛、跌打損傷、燙火傷、外傷出血。

山藥性甘、平。主治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泄瀉便溏、肺虛喘咳、腎虛遺精、白帶過多、尿頻、虛熱消渴。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大薊性味甘、微苦、涼。主治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五味子性味酸、溫。主治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於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

柏子仁性甘、平。主治養心安神、止汗、治驚悸、失眠、遺精、潤腸。用於虛煩失眠、心悸怔忡、陰虛盜汗、腸燥便秘。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百部性甘、苦、微溫。主治潤肺下氣止咳、殺蟲。用於新久咳嗽、肺癆咳嗽、百日咳、外用於頭虱、體虱、蟯蟲病、陰癢。蜜百部潤肺止咳、用於陰虛勞嗽。

遠志性辛、苦、性微溫。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腫。用於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誌恍惚、咳痰不爽、瘡瘍腫毒、乳房腫痛。

麥門冬性甘、微苦、寒。主治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 治肺燥乾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乾口燥、便秘。

防風性味辛、甘、性微溫。主治袪風解表、除濕、解痙、止癢、止瀉、止血。用於感冒頭痛、風疹瘙癢、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風疹瘙癢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經效阿膠丸, 出處:《蘇沈良方》卷五。 組成:阿膠(銼碎,微炒)1兩,卷柏(去塵土)1兩,乾山藥1兩,生乾地黃1兩,雞蘇1兩,大薊(獨根者最佳,曬乾)1兩,五味子(淨)1兩,柏子仁(别研)半兩,茯苓半兩,人參半兩,百部半兩,遠志(去心)半兩,麥門冬半兩,防風(淨)半兩。 主治:勞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毗沙門丸

相似度 74%

潤膈丸

相似度 71%

人參薯蕷丸

相似度 68%

寧神丸

相似度 60%

滋榮丸

相似度 57%

小補心丸

相似度 57%

上丹

相似度 56%

固本種子丸

相似度 56%

白茯苓丸

相似度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