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補經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養血之功效。女性經期失血,容易出現氣血不足、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人參可有效補充元氣,促進血氣生成,改善經期不調。
2. 溫陽補脾: 人參能溫補脾陽,促進脾胃運化,改善因脾虛引起的氣血不足。經期失血,易損傷脾胃,導致脾胃虛寒,人參可溫陽補脾,增強脾胃功能,有助於氣血生化。
補經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益氣,補中益氣: 白朮味甘苦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女性月經不調常與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有關,白朮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成,為補經打下基礎。
- 固腎止帶,止血調經: 白朮亦有固腎止帶的作用,可改善腎氣不足導致的月經不調、白帶異常等問題。同時,白朮能止血調經,針對月經量少、經期不規律等症狀,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補經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利用其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
川芎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不通暢的情況,有助於調經止痛。女性經期不順、痛經等問題,多與氣血運行不暢有關,川芎能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經痛,並促進經血順利排出,達到補經的作用。
此外,川芎還能改善頭暈目眩、頭痛等症狀,這些症狀也可能與氣血運行不暢有關,川芎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達到舒緩症狀的效果。
補經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調和氣血: 香附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婦女經期不順,多因肝氣鬱結,氣血運行不暢所致。香附能疏肝理氣,使肝氣舒暢,氣血流通,從而達到調經止痛的目的。
- 止痛安神: 香附具有鎮痛安神的作用,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經期腹痛、胸悶、失眠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補經湯中加入香附,有助於疏肝理氣、調和氣血,並起到止痛安神的功效,是治療婦女經期不順的常用藥材。
補經湯中使用當歸,乃因其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以下功效:
- 補血活血:當歸為補血要藥,能補血養血、活血化瘀,改善經血量少、色淡、經期不規等經期問題,有助於補虛養血,改善女性體質。
- 調經止痛:當歸能調和氣血,行血止痛,對於因血虛、氣滯所致的經痛、痛經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因此,補經湯中使用當歸,旨在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改善女性經期不順等症狀。
補經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補經湯主要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經血量少等症,而熟地黃可以補益腎陰、滋養肝血,從根本上改善經血不足的狀況。
- 調和藥性:補經湯中常含有一些性偏燥烈的藥材,如當歸、川芎等,而熟地黃則可以起到滋陰降火、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脾胃。
補經湯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延胡索性味辛溫,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補經湯主要針對女性經期不調、痛經等症狀,延胡索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經絡瘀阻,達到止痛的效果。
- 疏肝解鬱,調和氣血:延胡索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能調節肝氣,使氣血運行通暢。女性經期易受情緒波動影響,延胡索可以舒緩情緒,改善氣血循環,使經血運行順暢,改善月經不調的症狀。
補經湯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有二:
- 溫經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症狀,肉桂能溫通經脈,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達到溫經止痛的效果。
- 補腎助陽: 肉桂還具有補腎助陽的作用,對於腎陽不足導致的月經不調、宮寒不孕等症狀,肉桂能溫補腎陽,改善氣血運行,促進卵巢功能恢復,提高受孕率。
因此,在補經湯中加入肉桂,可以達到溫經散寒、補腎助陽的功效,從而改善月經不調等症狀。
補經湯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吳茱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女性經期不調、痛經、寒凝血瘀等症狀,吳茱萸能溫暖子宮,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 調和脾胃,助消化:吳茱萸亦能溫中止嘔,調和脾胃,助消化。一些女性因脾胃虛寒,導致經期不調,吳茱萸可以溫暖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從而間接改善經期不順。
補經湯中加入砂仁,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行氣,溫脾止瀉: 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能行氣解鬱,溫中散寒,有助於改善因氣滯血瘀或寒凝血瘀導致的經血不通,並可緩解因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2. 溫陽助陽,調和氣血: 砂仁溫陽助陽,有助於改善因腎陽虛所致的經期不調、月經量少等問題,同時也能溫暖子宮,促進血液循環,調和氣血運行,使經血通暢。
因此,在補經湯中加入砂仁,可起到理氣行氣、溫脾止瀉、溫陽助陽、調和氣血的作用,進一步提高補經湯的療效。
補經湯中加入茯神,主要考量其安神寧心、健脾益氣的功效。茯神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安神定志、健脾和胃、利水消腫的功效。
對於經期不調,伴有心神不寧、失眠多夢、脾胃虛弱、面色蒼白等症狀的患者,茯神能起到安神寧心、健脾益氣的作用,幫助改善睡眠,促進脾胃功能,從而促進月經恢復正常。
補經湯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溫腎納氣: 沉香性溫,入腎經,能溫腎陽,助於改善腎氣虛寒所致的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同時,沉香能納氣平喘,對於因腎氣虛弱導致的氣虛喘促也有輔助作用。
- 行氣止痛: 沉香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對於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所致的經痛、腹痛等症狀,具有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因此,補經湯中加入沉香,旨在溫腎納氣、行氣止痛,有助於改善經期不順、痛經等症狀。
補經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阿膠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之效。女性經期失調,常伴有血虛、血瘀、陰虛等症,阿膠能補益血氣,滋潤陰液,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經期不順,調節月經週期。
二、阿膠質地黏稠,能與其他藥材互相融合,增強藥性,使補血功效更加顯著。例如,阿膠與當歸、川芎等藥材配合,能更好地促進血液生成,改善血液循環,達到補血活血的效果。
補經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補經湯多用於氣血虧虛、經期不調等症,黃耆可補益氣血,增強人體抵抗力,改善氣虛所致的經血量少、色淡等症狀。
- 調和藥性: 黃耆性溫和,能調和補經湯中其他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品過於傷陽,更利於藥物的吸收和療效的發揮。
補經湯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調理寒性痛經: 茴香性溫,具有溫陽散寒之功效,可溫暖子宮,改善寒性痛經,緩解經期腹痛、腰痠等症狀。
2. 行氣止痛,促進血流通暢: 茴香可行氣止痛,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改善經血瘀滯,緩解經期腹痛,使經血通暢,改善月經不調等問題。
因此,補經湯中加入茴香,可有效緩解寒性痛經、經血瘀滯等症狀,幫助女性調理月經,恢復健康。
補經湯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其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辛散之性,可疏肝理氣,有助於行氣活血,改善經絡不通暢;其苦燥之性,可健脾燥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氣血生成不足。此外,陳皮還能化痰止咳,對於因痰濕阻滯導致的經期不調,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因此,在補經湯中加入陳皮,可起到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促進氣血生成,改善經期不調的功效。
補經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養血柔肝,調經止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柔肝、調經止痛之功效,能緩解經期腹痛、經血量少、色淡等症狀,並能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經行不暢。
- 緩和君藥作用,增強療效:白芍在補經湯中起到緩和君藥的作用,避免藥性過猛,增強藥效。例如,若君藥爲溫補之品,白芍能緩和其溫熱之性,防止燥熱傷陰;若君藥爲活血化瘀之品,白芍能抑制其活血過度,避免損傷血脈。
綜上,白芍的加入不僅能直接緩解經期不適,還能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補經湯的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補經湯:中醫中的特色方劑
補經湯 是中醫中的一種傳統方劑,其主要成分和功效如下:
- **人參:**補氣生津,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
- **肉桂:**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砂仁:**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
- **茯神:**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
- **沉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
- **阿膠:**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主治功效:
補經湯的主要功效是治療血癖,其症狀包括:經期出現氣血虛弱、血海寒冷、經水不調、心腹疼痛等。白帶像魚腦或米湯一樣,雜亂不分,經期淋漓不止。患者常面黃肌瘦,四肢無力,頭暈眼花等症狀。
總結:
補經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包括人參、白朮、川芎、香附、當歸、熟地黃、延胡索、肉桂、吳茱萸、砂仁、茯神、沉香、阿膠、黃耆、茴香、陳皮、白芍等。主要功效是治療血癖,其症狀包括:經期出現氣血虛弱、血海寒冷、經水不調、心腹疼痛等。白帶像魚腦或米湯一樣,雜亂不分,經期淋漓不止。患者常面黃肌瘦,四肢無力,頭暈眼花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當歸7分,鹿茸(酥炙)7分,香附(童便制)7分,白芍6分,川芎6分,熟地6分,黃耆(蜜炙)5分,白朮(蜜炙)5分,白茯苓5分,黃芩(酒炒)5分,陳皮(去白)5分,砂仁5分,人參5分,阿膠(炒),小茴5分,山茱萸5分,沈香粉2分,甘草2分,玄胡索5分。
咳嗽潮熱,加五味子、杏仁(去皮尖)各5分,竹瀝少許。
加生薑3片,水煎,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氣養血、溫經通絡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血癖,經行氣血虛弱,血海寒冷,經水不調,心腹疼痛,帶下如魚腦或米泔,錯雜不分,信期淋漓不止,面黃肌瘦,四肢無力,頭暈眼花者。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出現上火、便秘等副作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經湯, 出處:《女科切要》卷二。 組成:人參、白朮、川芎、香附、當歸、熟地、元胡、肉桂、吳萸、砂仁、茯神、沉香、阿膠、黃耆、小茴、陳皮、白芍。 主治:血癖,經行氣血虛弱,血海寒冷,經水不調,心腹疼痛,帶下如魚腦或米泔,錯雜不分,信期淋漓不止,面黃肌瘦,四肢無力,頭暈眼花者。
補經湯, 出處:《葉氏女科》卷一。 組成:當歸7分,鹿茸(酥炙)7分,香附(童便制)7分,白芍6分,川芎6分,熟地6分,黃耆(蜜炙)5分,白朮(蜜炙)5分,白茯苓5分,黃芩(酒炒)5分,陳皮(去白)5分,砂仁5分,人參5分,阿膠(炒)5分,小茴5分,山茱萸5分,沉香2分,粉甘草2分,玄胡索5分。 主治:婦人二十五六歲,血海虛冷,經脈不調,腰腹疼痛,或下白帶,或如魚腦,或如米泔,信期不定,每月淋漓不止,面色青黃,四肢無力,頭昏眼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