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溫經湯

DA WEN JI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肝經 17%
心經 13%
胃經 13%
肺經 11%
腎經 11%
膽經 3%
三焦經 2%
心包經 1%
大腸經 1%
膀胱經 1%
脾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大溫經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固本扶正的功效。大溫經湯以溫經散寒為主,但寒邪傷人往往導致氣虛血弱,人參可以補益正氣,增強抵抗力,使溫經散寒的效果更顯著。
  2. 配伍協調:大溫經湯中含有桂枝、芍藥等藥物,性偏溫燥。人參性溫,但偏涼,可以中和藥性,避免溫燥傷陰,使藥效更加平和,更利於患者接受。

大溫經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氣,溫中散寒: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溫暖脾胃,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腹瀉、肢冷等症狀。
  2. 燥濕健脾,利水滲濕: 白朮能燥濕健脾,利水滲濕,對於因脾虛濕困導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肢體沉重等症狀有改善作用。

因此,白朮在大溫經湯中,可以起到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等多重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溫經散寒、止痛止瀉的效果。

大溫經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大溫經湯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經期不順、痛經等症,而當歸可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改善血流,緩解疼痛,從而達到溫經止痛的目的。

2. 補虛扶正:當歸亦能補益氣血,提高人體抵抗力。大溫經湯常用於體虛患者,而當歸能扶正固本,增強患者體質,使之更易抵禦外邪入侵,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

大溫經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因為其緩解寒凝血瘀的功效。

白芍性微寒,味酸甘,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緩急止痛等作用。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經脈阻滯、血行不暢,白芍能起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此外,白芍還能緩解疼痛,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腹痛、腰痛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大溫經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活血行氣,溫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經脈阻滯、血行不暢,以及由此引起的疼痛症狀,川芎能起到溫經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大溫經湯中其他藥物如桂枝、芍藥等,也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川芎與這些藥物相配伍,可相互促進,共同發揮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大溫經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溫,味甘,歸腎、肝經,具有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的功效。大溫經湯主要用於治療溫經散寒,補血活血。熟地黃能補益腎陰,促進血脈流通,與其他藥物配合,溫而不燥,散寒而不傷陰。
  2. 緩和藥性:方中其他藥物如桂枝、芍藥等,性偏溫燥,容易傷陰。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以緩解這些藥物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適合溫經散寒的治療。

大溫經湯中加入砂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止嘔:砂仁味辛溫,入脾胃經,能溫脾胃之寒,止嘔逆。大溫經湯主治寒凝血瘀,導致的經行腹痛,嘔吐等症,砂仁在此方中起著溫脾胃,止嘔逆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溫經止痛。
  2. 行氣止痛:砂仁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經絡,緩解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大溫經湯中加入砂仁,不僅能溫脾止嘔,同時也能行氣止痛,促進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療效。

大溫經湯中包含茴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 茴香性溫,味辛,入肝、脾經,能溫暖子宮,散寒止痛。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經期不順、痛經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 理氣止痛: 茴香具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疏通經絡,緩解子宮周圍的氣滯血瘀,從而減輕痛經的程度。

因此,大溫經湯中加入茴香,可以有效地溫經散寒、理氣止痛,達到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經期不順、痛經等症狀的目的。

大溫經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滲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大溫經湯主治寒濕凝滯,導致經絡不通、氣血瘀阻,茯苓可以利水滲濕,去除寒濕,使經絡通暢,氣血運行順暢。
  2. 健脾益氣: 茯苓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有助於吸收藥效,提高藥物療效。同時,茯苓還可緩解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保護脾胃功能。

大溫經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大溫經湯中藥性偏溫燥,甘草可以緩解藥性過於辛烈,避免傷陰,使藥效更加平和。
  2. 增強療效:甘草與其他藥材配伍,可以增強藥效。例如,甘草能解藥毒,與附子、乾薑等溫熱藥配伍,可以減輕其毒性,增加安全性。同時,甘草還能增強溫陽散寒的作用,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大溫經湯是一個常用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是調和經脈,溫補陽氣,以達到舒經解鬱的效果。其中的香附(學名:Cyperus rotundus)作為組成成分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香附具有理氣解鬱的功能,能夠疏通氣機,減少因寒凝或氣滯導致的經痛或不適。當經絡因氣滯而不通,女性可能會感受到經期不規則或疼痛,香附能夠幫助調整這種情況。

其次,香附也有助於調節內分泌,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對於改善月經不調的症狀具有積極效果。此外,香附在中醫理論中,也被認為有助於強化脾胃功能,有助於整體健康的提升。

綜上所述,香附在大溫經湯中的加入,能有效改善氣滯引起的經絡不適,促進女性的生理健康,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大溫經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和胃: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和胃、燥濕化痰的功效。大溫經湯主治寒凝血瘀,而陳皮可溫中散寒,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凝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大溫經湯中藥材多偏溫燥,陳皮性溫而略偏涼,加入後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力更平和,更利於治療。

大溫經湯中加入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通心陽,回陽救逆: 沉香性溫,入心、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陽救逆的功效。對於心陽不足、陽氣虛衰導致的胸悶氣短、肢冷脈微等症狀,沉香能溫通心陽,回陽救逆,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症狀。
  2. 降逆止嘔,化濕止瀉: 沉香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沉香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緩解胃部不適。此外,沉香還能化濕止瀉,對於脾胃虛弱、寒溼內停所致的腹瀉,沉香能溫中散寒,化溼止瀉,緩解腹瀉症狀。

大溫經湯中包含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經散寒: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客經、血行不暢而引起的痛經、腹痛、嘔吐等症狀,吳茱萸能起到溫經散寒、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
  2. 溫中止痛:吳茱萸還具有溫中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寒邪引起的胃脘冷痛、腹痛等症狀。大溫經湯中常與其他溫中散寒的藥物配伍使用,共同發揮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大溫經湯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延胡索味辛、苦,性溫,入肝、心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經期腹痛、痛經、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疼痛,均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疏肝解鬱,調暢氣血:延胡索能疏肝解鬱,調節氣血運行,對於肝氣鬱結、氣血不通所致的胸悶、脅痛、乳房脹痛等症狀,也有顯著療效。

因此,延胡索在大溫經湯中,可起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疏肝解鬱、調暢氣血的作用,有效改善經期不適、痛經等症狀。

大溫經湯中包含鹿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補陽氣: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肝經,具有溫補腎陽、壯筋骨、益精髓、生血脈之功效。對於陽氣虛衰、腎陽不足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症狀,鹿茸具有很好的溫補作用。
  2. 促進血液循環: 鹿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提高機體免疫力,對於寒凝血瘀、經血不調等症狀,鹿茸可起到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作用。

因此,大溫經湯中加入鹿茸,能有效溫補腎陽、促進血液循環,起到溫經散寒、改善寒凝血瘀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大溫經湯 」

大溫經湯是中藥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婦女的氣血虛弱,導致經血不調,出現紅色或白色的分泌物,或像梅子汁一樣滴落,或成片狀,間隔2-3個月,逐漸出現潮熱,食慾不振;四肢疲倦,久而久之會引起骨蒸,形成癆病。血海虛寒,小腹冷痛等症狀。

組成

大溫經湯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參、白朮、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砂仁、茴香、茯苓、甘草、香附、陳皮、沉香、吳茱萸、延胡索、鹿茸。

成分介紹

1. 人參

人參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益氣、生津、養陰、安神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氣短喘促、咳嗽、眩暈、心悸、失眠等症狀。

2. 白朮

白朮性溫,味甘、苦,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固表止汗、生津止渴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泄瀉、水腫、多汗、口乾等症狀。

3. 當歸

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血、腸燥便祕等症狀。

4. 白芍

白芍性微寒,味酸、苦,歸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斂陰止汗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肝血不足、月經不調、痛經、陰虛盜汗等症狀。

5. 川芎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行氣活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胸脅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6. 熟地黃

熟地黃性微溫,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養血補血、烏鬚黑發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骨蒸潮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症狀。

7. 砂仁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行氣導滯、消積化痰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嘔吐泄瀉、食慾不振、腹脹腹痛、寒溼痰滯等症狀。

8. 茴香

茴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肝、腎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醒脾開胃、消積導滯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脘腹脹滿、噁心嘔吐、泄瀉腹痛、睾丸偏墜、少腹冷痛等症狀。

9.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心、脾、肺經。具有滲溼利水、健脾益氣、養心安神、補中益氣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水腫、脾虛泄瀉、心悸失眠、氣短乏力等症狀。

10. 甘草

甘草性平,味甘,歸心、脾、肺經。具有補氣益中、益氣補虛、補益氣血、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理脾胃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咽喉腫痛、肺熱咳嗽、心悸怔忡、瘡瘍腫痛等症狀。

11. 香附

香附性溫,味辛、苦,歸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調經止痛、消積導滯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月經不調、痛經、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12. 陳皮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健脾健胃、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胸悶腹脹、消化不良、咳嗽痰多、痰溼內阻等症狀。

13. 沉香

沉香性溫,味苦、辛,歸脾、腎經。具有溫中補陽、理氣止痛、補腎壯陽、活血行氣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腹痛腹瀉、陽痿早泄、遺精滑精、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14. 吳茱萸

吳茱萸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除溼止瀉、行氣止痛、降逆止嘔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寒溼瀉瀉、脘腹疼痛、噁心嘔吐、噫氣呃逆等症狀。

15. 延胡索

延胡索性溫,味辛,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祛風散寒、止瀉止痢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瘀血疼痛、月經不調、痛經、腰痛腿痛、風寒溼痹、腹瀉痢疾等症狀。

16. 鹿茸

鹿茸性溫,味甘、鹹,歸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強筋壯骨、補益精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腎陽虛衰、陽痿早泄、宮冷不孕、虛勞羸瘦、神疲畏寒等症狀。

總結

大溫經湯的主要成分是人參、白朮、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砂仁、茴香、茯苓、甘草、香附、陳皮、沉香、吳茱萸、延胡索、鹿茸。具有補氣活血、溫腎補虛、行氣活血、活血化瘀、補中益氣等功效。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產後瘀血等。

傳統服藥法


人參5分,白朮(土炒)5分,當歸8分,白芍7分,川芎5分,熟地5分,砂仁(炒)4分,小茴4分,茯苓5分,甘草3分,香附8分(童便制),陳皮(炒)4分,沈香3分(另研),吳茱萸(炮)5分,玄胡索(炒)5分,鹿茸(酒炙)5分。
汗出不止,加黃耆、酸棗仁(炒)各4分:潮熱。加柴胡,黃芩各5分;咳嗽,加杏仁、桔梗、五味子、半夏。
上銼1劑。
加生薑,水煎服。
《壽世保元》有黃耆(蜜炒)五分、阿膠(炒)、肉桂各三分。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大溫經湯是一張溫經散寒、活血調經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婦人氣血虛弱、經水不調、或赤白帶下、或如梅汁淋瀝、或成片,有隔2-3個月,漸生潮熱,飲食少進;四肢倦怠,日久生骨蒸,即成勞疾。血海虛寒,少腹冷痛。但該方具有溫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惡露不下經常疲勞想睡膀胱炎貧血陰道炎肺結核白帶神經性厭食症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腎盂腎炎尿道膿傷子宮頸炎小便疼痛腹中感到寒冷身體發低熱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大溫經湯,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一。 組成:人參5分,白朮(土炒)5分,當歸8分,白芍7分,川芎5分,熟地5分,砂仁(炒)4分,小茴4分,茯苓5分,甘草3分,香附8分(童便制),陳皮(炒)4分,沉香3分(另研),吳茱萸(炮)5分,玄胡索(炒)5分,鹿茸(酒炙)5分。 主治:婦人氣血虛弱,經水不調,或赤白帶下,或如梅汁淋瀝,或成片,有隔2-3個月,漸生潮熱,飲食少進;四肢倦怠,日久生骨蒸,即成勞疾。血海虛寒,少腹冷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