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補脾黃耆丸中含有黃耆,原因如下:
- 補氣健脾: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經,具有補氣固表、健脾益氣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虛,氣虛則百病叢生。黃耆能補脾胃之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改善氣虛之症。
- 提高免疫力: 黃耆具有免疫調節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抵抗外邪入侵。補脾黃耆丸常用於脾虛氣虛、體弱多病者,黃耆能提高其免疫力,增強抵抗力,加速康復。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生津,潤肺止渴: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潤肺止渴的功效。脾胃虛弱常伴隨口乾舌燥,而石斛可以滋陰生津,緩解脾胃乾燥,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 健脾益胃,增強體質: 石斛還具有健脾益胃,增強體質的功效。它可以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同時也能增強身體抵抗力,提升整體健康狀態。
總之,石斛在補脾黃耆丸中起着滋陰生津,健脾益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的症狀,增強體質,達到更佳的療效。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固本培元,補益脾腎: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作用。補脾黃耆丸以補氣健脾為主,而脾腎相生,脾主運化,腎主藏精,五味子可補益腎氣,進一步促進脾胃功能,達到固本培元的功效。
- 收斂止汗,防止氣虛汗出: 五味子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減少汗液分泌,防止氣虛導致的汗出過多。補脾黃耆丸適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自汗等症,五味子加入其中,可以增強其收斂止汗的效果,進一步提升療效。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原因在於其溫陽散寒,補益脾腎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益脾腎、活血止痛的功效。補脾黃耆丸以補脾健運為主,而肉桂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以溫補脾腎陽氣,促進脾胃運化,並有助於黃芪補氣功效的發揮。
此外,肉桂亦能改善脾腎陽虛導致的畏寒肢冷、腹痛泄瀉等症狀,使補脾健運的效果更加全面。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附子,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脾虛常伴隨陽氣不足,導致寒濕內侵。附子可以溫煦脾陽,驅散寒濕,改善脾胃功能。
- 配合黃耆:黃耆補氣固表,而附子溫陽散寒,二者相輔相成,可達到溫陽補氣,扶正祛邪的效果。
總而言之,附子在補脾黃耆丸中起到溫陽散寒,配合黃耆補氣固表的作用,以達到扶正祛邪,改善脾胃虛寒的目的。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腎益精,助脾運化: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脾經。其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效,可改善腎虛所致的脾胃虛弱,提升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達到補脾健運的目的。
- 溫陽化氣,調和藥性: 黃耆性溫,但偏燥,肉蓯蓉性溫潤,加入後可調和藥性,避免燥烈傷陰,更利於脾胃溫養。同時,肉蓯蓉能溫陽化氣,與黃耆共同提升脾胃陽氣,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藥效。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訶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固澀止瀉: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脾、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固精止遺的功效。補脾黃耆丸常用於脾虛泄瀉,而訶子的收澀作用可以幫助固護脾胃,防止泄瀉。
- 清熱解毒:訶子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黃芪補氣昇陽,減輕因脾虛溼熱引起的口乾、便祕等症狀。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益智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智,助藥力達脾: 益智仁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智、開胃消食的作用。補脾黃耆丸主治脾虛氣弱、消化不良等症,益智仁可助補脾黃耆丸健脾益氣,增強藥效,使其更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
- 合黃耆補氣,協調藥性: 益智仁與黃耆相配,一溫一平,相得益彰。黃耆補氣生津,益智仁助其健脾開胃,二者合用,能更好地調和藥性,使補氣健脾之效更為顯著。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助運脾陽: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白朮能補脾氣,助運化,促進水谷精微的吸收和轉化,從而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 燥濕健脾,止瀉止痢:白朮能燥濕健脾,對於脾虛濕困所致的腹瀉、食少、倦怠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白朮與黃芪相配,一補脾氣,一益脾氣,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補脾健脾之功效,故補脾黃耆丸中加入白朮,是十分合理的。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養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的功效。脾主運化,脾氣虛弱會導致氣血不足,而當歸補血,可改善脾氣虛弱所致的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有助於脾胃功能恢復。
- 調和藥性: 黃耆性溫燥,久服易傷津液。當歸則性溫潤,能緩和黃耆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燥性過強而傷及脾胃。同時,當歸的活血作用,也能促進黃耆補氣作用的發揮,提高藥效。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健脾: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健脾益肺之功效。與黃芪同用,可增強補氣健脾之力,改善脾胃虛弱、氣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 扶正祛邪: 人參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對脾胃虛弱導致的各種疾病,如消化不良、腹瀉、免疫力低下等,都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白荳蔻,主要是為了其理氣健脾之效。白荳蔻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消積、溫脾止嘔的功效,可溫和脾胃,促進消化,改善脾胃氣滯所致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由於補脾黃耆丸主要針對脾虛氣弱、倦怠乏力等症狀,而脾虛常伴有氣滯,白荳蔻的加入可以協同黃耆補氣,改善脾胃運化,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補脾黃耆丸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在於丁香的辛溫性,能溫脾胃,助消化,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丁香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作用,可協同黃芪補脾益氣,增強其補脾健胃的效果。此外,丁香還具有行氣止痛、殺菌消炎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氣滯所致的腹痛脹滿等症狀,進一步提升補脾黃耆丸的療效。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沉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脾助運,化濕止瀉:沉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燥濕止瀉之效。對於脾虛寒濕、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狀,沉香能溫脾散寒,化濕止瀉,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沉香氣味辛香,能調和藥性,增強補脾黃耆丸整體的溫補效果,使藥效更顯著。同時,沉香還能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對於脾虛所致的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脾助運: 高良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健脾助運,幫助脾胃消化吸收。脾胃虛寒,運化無力是導致身體虛弱的重要原因,高良薑可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增強脾胃功能,從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 調和藥性: 補脾黃耆丸中黃芪性偏溫燥,而高良薑則性溫而辛,能夠起到調和藥性,防止黃芪燥熱傷陰的作用。同時,高良薑能引導黃芪藥力向下,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其補脾益氣的功效。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厚朴,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厚朴燥濕化痰: 厚朴性辛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之效。補脾黃耆丸以補脾益氣為主,但脾胃虛弱往往伴隨痰濕阻滯,影響脾胃運化。厚朴的加入可助於化解痰濕,改善脾胃功能,提升補益效果。
- 厚朴調和藥性: 方中黃芪性甘溫,補氣力強,但易於燥烈,易傷津液。厚朴性辛溫,可調和黃芪之燥烈,避免補氣過度而傷陰。同時,厚朴能行氣散結,防止黃芪補氣過度而導致氣滯。
總之,厚朴的加入,既能化解痰濕,改善脾胃功能,又能調和藥性,使補益效果更佳,更趨於平和。
補脾黃耆丸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助脾陽運化:吳茱萸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脾胃虛寒,常伴有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四肢不溫等症狀,吳茱萸可溫脾散寒,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 配合黃耆,益氣補脾: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的功效。與吳茱萸合用,既能溫補脾陽,又能益氣補脾,相輔相成,更能有效改善脾胃虛寒的症狀。
補脾黃耆丸方劑中包含枳實,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散結之效。補脾黃耆丸主治脾虛氣滯,症見食少腹脹、脘腹痞滿、大便不暢等。
加入枳實,主要針對脾虛氣滯之「氣滯」部分。枳實能疏肝理氣,使脾胃氣機通暢,有助於脾胃運化,改善食少腹脹、大便不暢等症狀。
同時,枳實還能化痰散結,有助於消除脾胃濕痰,進一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因此,枳實的加入,既能緩解脾虛之症,又能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達到治本之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補脾黃耆丸 」
白荳蔻
白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陽氣、化濕、行氣止嘔之效。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沉香
沉香性溫、味苦,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當歸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丁香
丁香具有溫裡溫中、降逆止嘔、健脾胃、溫肺止咳、解毒消腫的功效。
附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高良薑
高良薑性溫、味辛,歸脾、胃、膽經,具有溫中祛寒、燥濕止痛、溫中止嘔、止嘔、活絡止痛、理氣行氣、降氣、補陽、健脾胃、治瘧、行氣止痛、鎮痛解熱等功效。
訶子
訶子性酸澀,微寒,入脾、肺、肝、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化痰止咳、降氣除煩等功效。
厚朴
中藥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黃耆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肉蓯蓉
肉蓯蓉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
人參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石斛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肺、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五味子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吳茱萸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益智仁
益智仁具有補陽、補氣、溫裡溫中、調經和補腎的功效。
枳實
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
總結
中藥方劑「 補脾黃耆丸 」組成:黃耆,石斛,五味子,肉桂,附子,肉蓯蓉,訶子,益智仁,白朮,當歸,人參,白荳蔻,丁香,沉香,高良薑,厚朴,吳茱萸,枳實。
具有:脾臟虛弱,肌肉消瘦,面色蠟黃,心腹脹滿,食物不能消化,飲食沒有味道,四肢無力,有時腹瀉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黃耆1兩(銼),石斛1兩(去根),五味子3分,肉桂1兩半(去粗皮),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1兩(以酒浸,去瓤皮),訶黎勒2兩(煨,用皮),益智子1兩(去皮),白朮1兩,當歸3分(銼,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白豆蔻3分(去皮),丁香半兩,沈香3分,高良薑3分(銼),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炒),枳實3分(麩炒微黃)。上為末,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脾益氣、健脾消食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脾胃功能過盛,出現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脾黃耆丸, 出處:《聖惠》卷五。 組成:黃耆1兩(銼),石斛1兩(去根),五味子3分,肉桂1兩半(去粗皮),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1兩(以酒浸,去瓤皮),訶黎勒2兩(煨,用皮),益智子1兩(去皮),白朮1兩,當歸3分(銼,微炒),人參1兩(去蘆頭),白豆蔻3分(去皮),丁香半兩,沉香3分,高良薑3分(銼),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炒),枳實3分(麸炒微黃)。 主治:脾虛,肌肉消瘦,面色黃萎,心腹脹滿,水谷不化,飲食無味,四肢少力,或時自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