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聖惠》卷五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胃經 17%
腎經 12%
肺經 12%
心經 12%
大腸經 12%
肝經 7%
三焦經 1%
膽經 1%
膀胱經 0%
心包經 0%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補脾肉豆蔻丸

整體功效: 補脾益氣,溫中散寒。

主治: 脾氣虛,心腹脹滿,胸膈不利,食即欲嘔,水谷不消,或時下痢,四肢無力。

本方由肉荳蔻、附子、白朮、石斛、肉桂、丁香、蓽茇、花椒、訶子、砂仁、人參、當歸、高良薑、木香、厚朴等十四味中藥組成。其中,肉荳蔻、附子、白朮、石斛、肉桂、丁香、蓽茇、花椒、訶子、砂仁等十味中藥具有補脾益氣、溫中散寒的功效;人參、當歸、高良薑、木香、厚朴等五味中藥具有健脾和胃行氣止痛的功效。本方合用,共奏補脾益氣、溫中散寒之功,適用於脾氣虛弱、心腹脹滿、胸膈不利、食即欲嘔、水谷不消、或時下痢、四肢無力等症。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肉豆蔻1兩(去皮),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朮3分,石斛1兩(去根),肉桂1兩半(去粗皮),丁香半兩,蓽茇3分,椒紅3分(微炒),訶黎勒2兩(煨,用皮),縮砂3分(去皮),人參3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銼,微炒),高良薑3分(挫),木香半兩,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上為末,以生薑汁煮棗肉相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 肉荳蔻:具有補脾益氣、溫中散寒的功效。
  • 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溫補脾腎的功效。
  •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 石斛: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
  •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補火助陽的功效。
  • 丁香: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
  • 蓽茇: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 花椒:具有溫中散寒、止痛解毒的功效。
  • 訶子:具有收斂固澀、止瀉止血的功效。
  • 砂仁:具有化濕和胃、行氣止痛的功效。
  • 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健脾益肺的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高良薑: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 木香:具有行氣止痛、醒脾開胃的功效。
  • 厚朴:具有行氣寬中、燥濕化痰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痢疾
志賀桿菌病
細菌性食物中毒
阿米巴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嘔吐
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補脾肉豆蔻丸, 出處:《聖惠》卷五。 組成:肉豆蔻1兩(去皮),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朮3分,石斛1兩(去根),肉桂1兩半(去粗皮),丁香半兩,蓽茇3分,椒紅3分(微炒),訶黎勒2兩(煨,用皮),縮砂3分(去皮),人參3兩(去蘆頭),當歸半兩(銼,微炒),高良薑3分(挫),木香半兩,厚朴1兩半(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主治:脾氣虛,心腹脹滿,胸膈不利,食即欲嘔,水谷不消,或時下痢,四肢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十二味異功散

相似度 66%

绫錦養脾丸

相似度 66%

消谷丹

相似度 64%

育神湯

相似度 64%

沉香活血丸

相似度 64%

重湯丸

相似度 63%

壯脾湯

相似度 60%

不老丸

相似度 60%

補脾黃耆丸

相似度 60%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