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補腎熟乾地黃散方中,雖然以熟地黃為主藥,但仍加入生地黃,原因如下:
- 寒熱並補,陰陽調和:熟地黃溫燥,能補腎陽,而生地黃性寒,能滋腎陰。二者搭配,寒熱並濟,既補腎陽,又能滋腎陰,使陰陽調和,更利於腎臟的全面滋補。
- 涼血止血,避免燥熱:生地黃有涼血止血之功,可防止熟地黃燥熱之性傷陰耗血。加入生地黃,可有效緩解熟地黃的燥熱,使補腎效果更加平和。
補腎熟乾地黃散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收斂固澀之效,與方劑整體滋陰補腎的功效相輔相成。
五味子味酸,入肺、腎經,其酸味可收斂腎氣,固攝精華,避免腎精外泄。同時,五味子亦能 滋養心腎,安神定志,有助於提升腎氣的恢復能力。因此,五味子在補腎熟乾地黃散中,起到補腎固精,滋陰安神的作用,使方劑功效更加全面。
補腎熟乾地黃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用於滋補腎陰、養血安神。方中所含的桂枝,看似與滋腎陰的主調相悖,實則巧妙地發揮了中醫學中「陰中求陽」的治療原則。桂枝性溫熱,能通經絡、助心陽,促進血液循環,使其他滋陰養血之藥物更易達至病所,增強療效。此外,桂枝尚可調節體內寒熱平衡,防止過度滋陰導致的脾腎寒濕,確保補益而不滯。在補腎熟乾地黃散中,桂枝與熟地黃等滋陰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補腎陰、固本培元的功效,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華。
補腎熟乾地黃散方中加入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 補血滋陰:當歸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的功效,與熟地黃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滋陰補腎、益氣養血的效果。
- 調和藥性:熟地黃性偏寒,當歸性溫,二者配伍,可中和熟地黃的寒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此外,當歸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的血液供應,進一步提升補腎效果。
補腎熟乾地黃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量:
1. 緩解地黃滋膩之性: 熟地黃滋補腎陰,但其性偏膩,容易導致脾胃虛弱,影響藥效吸收。白芍性微寒,能緩解地黃的滋膩之性,健脾胃,使藥力更好地發揮。
2. 調和藥性,增強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與熟地黃搭配,能更好地滋養腎陰,同時緩解熟地黃可能引起的肝血不足、疼痛等症狀,使補腎效果更顯著。
補腎熟乾地黃散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是因為川牛膝具有以下功效:
- 引藥下行:川牛膝性味辛溫,入肝腎經,具有引血下行、通經活絡的作用。熟地黃滋陰補腎,但性偏滋膩,容易停滯於上。川牛膝的加入,可以引導藥力下行,使藥物更好地發揮滋陰補腎的功效。
- 活血通絡:川牛膝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濕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腎臟的血液供應,進一步提升補腎效果。
因此,川牛膝在補腎熟乾地黃散中,起到了引藥下行、活血通絡的輔助作用,使藥物功效更加完善。
補腎熟乾地黃散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其補腎壯腰、強筋骨之功效。杜仲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
熟乾地黃散以熟地黃為君藥,補腎陰,但單用熟地黃易滋膩,恐傷脾胃。杜仲則可起到引補腎藥入腎,並兼顧脾胃之功效,避免藥物過於滋膩,使補腎功效更顯著。
補腎熟乾地黃散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滋陰生津: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腎經,有滋陰生津、清熱除煩的功效。地黃性寒,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涼血止血的作用。石斛的滋陰生津之效可輔助地黃滋陰補腎,共同達到清熱生津、滋陰補腎的功效。
- 益腎健脾: 石斛能益胃生津,健脾益氣,配合地黃的補腎作用,可達到滋陰補腎、健脾益胃的綜合功效,對於腎虛脾弱導致的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有較好改善效果。
補腎熟乾地黃散中加入人參,是基於其「補氣」之功效,與地黃「滋陰」相輔相成,達到陰陽調和、腎氣充盈的效果。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能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尤其適合氣虛體弱者。地黃性寒,味甘,入腎、肝經,能滋陰補腎,涼血止血,適用於陰虛火旺者。
因此,人參的加入可平衡地黃的寒性,避免滋陰過度,並提升整體補腎效果,促進腎氣生髮,達到陰陽平衡,改善腎虛導致的諸多症狀。
補腎熟乾地黃散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補腎:附子性熱,入腎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地黃性寒,滋陰降火,但過於寒涼,容易傷陽氣。附子與地黃配伍,可以溫陽補腎,避免地黃寒涼之性傷陽氣,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
- 溫陽通絡:附子溫陽通絡,可以促進腎氣的運行,改善腎陽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肢體冰冷等症狀。與熟地黃、山茱萸等藥材配伍,可以更有效地補腎壯陽,促進血脈流通,改善腎虛引起的各種病症。
補腎熟乾地黃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利濕,助藥力達腎: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熟乾地黃散以滋陰補腎為主,但腎虛常伴脾虛濕盛,茯苓能健脾利濕,使脾氣健運,水濕代謝正常,有助於補腎藥力更好地到達腎臟,發揮補腎效果。
2. 協調藥性,防止滋膩: 熟乾地黃散以滋陰補腎為主,藥性偏滋膩,長期服用容易導致脾胃運化功能減弱,茯苓能健脾利濕,使藥性不致過於滋膩,避免影響脾胃功能,保持機體內環境的平衡。
補腎熟乾地黃散方中加入蓽澄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腎助陽,通利水道:蓽澄茄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通利水道之功效。對於腎陽不足,命門火衰導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不利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蓽澄茄與熟乾地黃、山茱萸等藥材搭配,可以調和藥性,使其藥效更加協調,提高補腎填精、滋陰補陽的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蓽澄茄在補腎熟乾地黃散方中起到溫腎助陽,通利水道,並協調藥性,增強療效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之一。
補腎熟乾地黃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燥濕化痰:熟地黃滋陰補腎,但性偏滋膩,易於阻礙脾胃運化,導致痰濕內生。厚朴辛溫燥濕,能化解地黃的滋膩之性,使藥力更易於滲透,避免滋膩生痰。
- 行氣通便:腎虛常伴有脾虛,脾虛則運化失常,易導致腸胃積滯,影響藥物吸收。厚朴行氣寬中,能促進脾胃氣機流通,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補腎作用。
厚朴的加入,可以有效地避免熟地黃滋膩生痰的弊端,同時促進藥物吸收,達到更好的補腎效果。
補腎熟乾地黃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地黃滋陰補腎,容易傷及脾胃,白朮加入可健脾益氣,防止滋陰過度,損傷脾胃,使藥力更易吸收。
- 扶正固本:白朮能補氣固表,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腎虛常伴有脾虛,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機體抵抗力,防止病邪侵襲,有助於補腎效果的顯著提升。
補腎熟乾地黃散中加入沉香,主要原因在於其 辛溫行氣 的特性,能有效改善腎虛所致的 氣血運行不暢 問題。
沉香可 溫腎陽,助陽氣,並能 行氣止痛,對於腎陽虛所導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腹冷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沉香的芳香氣味亦有助於 舒緩心情, 改善睡眠,進一步提升補腎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補腎熟乾地黃散 」
組成:
- 生地黃: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
- 五味子: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川牛膝: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
- 杜仲: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
- 石斛: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蓽澄茄:補腎、除濕、活血、止痛、消腫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沉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
主治功效:
- 腎臟虛弱、氣血不足
- 肚子脹、腰部疼痛
- 小肚子的地方會有突然的刺痛
- 手腳冰冷
- 食慾下降
- 臉色暗沉蠟黃
- 全身關節痠痛
- 一天比一天沒力氣
總結: 「 補腎熟乾地黃散 」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腎益氣、滋養肝腎、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止痛等功效。常用於腎虛腰痛、水腫、貧血、月經不調、產後虛弱、尿頻、尿急、盜汗、遺精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熟乾地黃1兩,五味子1兩,桂心1兩,當歸1兩(銼,微炒),白芍藥1兩,牛膝1兩(去苗),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石斛1兩(去根,銼),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茯苓1兩,蓽澄茄3分,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朮1兩,沈香1兩。
上為散。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腎益氣、溫陽散寒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腎虛所導致的腰膝酸軟、腹脹腰疼、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飲食減少、面色萎黑、百節痠疼、日漸無力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便秘等症狀。
- 本方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熟乾地黃散,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熟乾地黃1兩,五味子1兩,桂心1兩,當歸1兩(銼,微炒),白芍藥1兩,牛膝1兩(去苗),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石斛1兩(去根,銼),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茯苓1兩,蓽澄茄3分,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朮1兩,沉香1兩。 主治:腎虛少氣,腹脹腰疼,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飲食減少,面色萎黑,百節痠疼,日漸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