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熟乾地黃散

BU SHEN SHU QIAN DI HUA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七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腎經 17%
心經 15%
肝經 15%
肺經 15%
胃經 10%
膽經 2%
大腸經 2%
膀胱經 0%
脾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整體功效: 補腎益氣溫陽散寒。

主治: 腎虛少氣腹脹腰疼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飲食減少,面色萎黑,百節痠疼,日漸無力。

補腎熟乾地黃散是一首補腎益氣、溫陽散寒的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腎虛所導致的腰膝酸軟、腹脹腰疼、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飲食減少、面色萎黑、百節痠疼、日漸無力等症狀。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 補腎益氣:生地黃、五味子、桂枝、當歸、白芍、川牛膝、杜仲、石斛、人參、附子、茯苓、蓽澄茄、厚朴、白朮等十四味中藥具有補腎益氣的功效。
  • 溫陽散寒:生地黃、五味子、桂枝、當歸、白芍、川牛膝、杜仲、石斛、人參、附子、茯苓、蓽澄茄、厚朴、白朮等十四味中藥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
  • 行氣止痛:沉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熟乾地黃1兩,五味子1兩,桂心1兩,當歸1兩(銼,微炒),白芍藥1兩,牛膝1兩(去苗),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石斛1兩(去根,銼),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茯苓1兩,蓽澄茄3分,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朮1兩,沈香1兩。
上為散。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生地黃、五味子、桂枝、當歸、白芍、川牛膝、杜仲、石斛、人參、附子、茯苓、蓽澄茄、厚朴、白朮、沉香等十八味中藥組成。其中,生地黃、五味子、桂枝、當歸、白芍、川牛膝、杜仲、石斛、人參、附子、茯苓、蓽澄茄、厚朴、白朮等十四味中藥具有補腎益氣、溫陽散寒的功效;沉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腎益氣、溫陽散寒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腎虛所導致的腰膝酸軟、腹脹腰疼、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飲食減少、面色萎黑、百節痠疼、日漸無力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上火、便秘等症狀。
  • 本方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腰痛手腳冰冷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熟乾地黃散, 出處:《聖惠》卷七。 組成:熟乾地黃1兩,五味子1兩,桂心1兩,當歸1兩(銼,微炒),白芍藥1兩,牛膝1兩(去苗),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石斛1兩(去根,銼),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茯苓1兩,蓽澄茄3分,厚朴1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朮1兩,沉香1兩。 主治:腎虛少氣,腹脹腰疼,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飲食減少,面色萎黑,百節痠疼,日漸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補腎石斛散

相似度 75%

補益黃耆丸

相似度 66%

鹿茸大補湯

相似度 64%

熟乾地黃湯

相似度 62%

平補虛弱湯

相似度 61%

大羊腎湯

相似度 60%

五香鱉甲飲

相似度 59%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