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黃耆丸

BU YI HUANG Q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五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心經 20%
肝經 15%
腎經 11%
脾經 11%
胃經 10%
大腸經 5%
膀胱經 4%
三焦經 0%
肺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益黃耆丸以黃耆為主要成分,乃因其藥性溫和,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能益氣補中,扶正祛邪。其補氣作用強,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對於氣虛乏力、脾胃虛弱、體虛易感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同時,黃耆還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再生,有助於傷口癒合。

因此,以黃耆為主的補益黃耆丸,具有補益氣血、增強免疫、促進癒合的功效,適用於氣虛體弱、易患感冒等症狀的患者。

補益黃耆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黃耆偏於補氣,但若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則補氣效果難以顯著。茯苓能健脾利濕,使脾胃運化功能增強,有助於黃耆氣血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補氣效果。
  2. 防治氣滯:黃耆補氣過於峻猛,易導致氣滯,出現胸悶、腹脹等症狀。茯苓能利水滲濕,使氣機通暢,避免氣滯,進一步提升補氣的效果,使補氣更為平和、安全。

補益黃耆丸中加入桂枝,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調和藥性:黃芪性溫燥,桂枝性辛溫,兩者相配,可使黃芪之燥性得以緩和,避免過於燥熱,更利於補氣而不傷陰。

二、增強補氣效果:桂枝具有溫通經脈、散寒止痛之效,可促進血液循環,助黃芪補氣之力,使補氣效果更佳。同時,桂枝能調節氣血運行,使補氣更有針對性,避免補而不達,增強補氣效果。

補益黃耆丸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相輔相成: 黃耆補氣升陽,山茱萸則補腎固精,兩者相輔相成,可改善因腎氣不足導致的氣虛乏力、腰膝酸軟等症狀。

2. 滋陰斂汗,防止氣散: 黃耆偏於溫補,山茱萸則具有滋陰斂汗的作用,可防止黃耆補氣過度而導致陰虛汗出,有助於提高補氣效果,使補益更全面。

補益黃耆丸中加入白朮,是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與黃耆共同增強補氣效果。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並能促進脾胃運化,使水濕代謝正常。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以補氣固表、託毒生肌著稱。二者合用,可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尤其適用於脾氣虛弱、氣血不足、水濕停滯等症狀,使補氣效果更顯著,並能改善因脾虛引起的各種不適。

補益黃耆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滋陰潤肺,養胃生津: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胃經,能滋陰潤燥、清熱生津,緩解由氣虛導致的口乾舌燥、咽乾喉痛等症狀。黃耆性溫,補氣健脾,但容易燥氣,加入麥門冬能平衡其燥性,避免補氣過度而傷陰。
  2. 協調氣陰,增強補益效果:黃耆補氣,麥門冬滋陰,兩者相輔相成,氣陰雙補,使補氣效果更加溫和持久,避免氣虛過盛而導致陰虛。同時,麥門冬的滋陰作用也能促進黃耆的補氣效果,使補益更全面,更能改善氣虛陰虧的症狀。

補益黃耆丸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協同補氣養血:黃耆以補氣為主,當歸則以養血為主。兩者合用,可達到氣血雙補的效果,相輔相成,提升補益功效。當歸能促進血行,使黃耆補氣更能有效地到達全身。

2. 調和藥性:黃耆性溫,當歸性溫和,兩者搭配,可緩和黃耆的燥性,避免補氣過度而出現口乾舌燥等副作用,使補益效果更溫和。同時,當歸能潤燥滑腸,有助於改善因氣虛引起的便祕等問題。

補益黃耆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為了其斂肺固精的功效。

黃耆補氣固表,但單用易耗氣傷陰,而五味子酸收斂肺氣,固護脾胃,防止黃耆補氣過度而耗散精氣。同時,五味子滋腎固精,可輔助黃耆補氣,增強其補益的效果。此外,五味子味酸,可緩解黃耆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補氣過度而上火。

因此,五味子與黃耆相配,相輔相成,達到補氣固表、斂肺固精的功效。

補益黃耆丸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陰生津,潤燥止渴:石斛性寒,味甘,入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潤燥止渴的功效。黃耆性溫,補氣燥津,容易造成津液虧損,而石斛正好可以平衡黃耆的燥性,避免過於燥烈,保護津液,防止口乾舌燥等不適。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石斛具有益胃生津的作用,可以幫助黃耆更好地發揮補氣的效果。同時,石斛還可以改善黃耆可能造成的脾胃虛弱,提高機體的吸收能力,讓補氣的效果更佳。

補益黃耆丸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協同增效: 黃耆為補氣要藥,擅長補中益氣,但單獨使用藥力稍顯不足。人參同樣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與黃耆配伍,可互相協同,增強補氣之力,達到更好的療效。

2. 溫補脾胃: 黃耆偏於溫補,而人參則兼具溫補脾胃之功效。兩藥合用,既能補益元氣,又能溫養脾胃,適合於氣虛脾弱者服用,提高機體的整體免疫力。

補益黃耆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助陽: 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補火、回陽救逆的功效。黃耆雖補氣升陽,但其性偏溫燥,對於陽氣虛衰、脾陽不振者,單用黃耆不足以溫煦陽氣。附子的加入,可溫補脾腎陽氣,增強黃耆補氣升陽之效。
  2. 寒熱相濟: 黃耆性偏溫,附子性極熱,二者搭配使用,可形成寒熱相濟之勢,相輔相成,既能補益氣血,又能溫陽散寒。此搭配可有效增強補益功效,並避免單用黃耆造成燥熱之弊。

補益黃耆丸中加入橘皮,主要是為了緩解黃芪的燥性,並增強其補氣效果。

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解鬱、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的功效。與黃芪搭配,可以避免黃芪過於燥熱,防止其補氣過度而出現上火、口乾、便祕等症狀。

此外,橘皮的理氣作用可以幫助黃芪更好地運化脾胃,提升其補氣功效,使補氣效果更顯著,更持久。

補益黃耆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滋陰降火,平衡補氣之燥熱: 黃耆性溫,補氣力強,但過於燥熱,易傷陰。生地黃性寒,能滋陰降火,與黃耆相配,可平衡補氣之燥熱,避免上火。
  2. 滋陰生津,改善氣虛津傷: 氣虛則易導致津液不足,出現口乾舌燥等症狀。生地黃能滋陰生津,補充體內津液,與黃耆共同作用,可改善氣虛津傷,使補氣效果更佳。

補益黃耆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是利用其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 的作用。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能 通經活絡、祛風濕,並能引藥下行,將黃芪等補益藥物之精氣引導至下焦,避免補益藥物過於燥烈,上浮頭面,造成頭昏腦脹等副作用。同時,川牛膝也能 改善黃芪補氣過於峻猛,易致氣滯血瘀的弊端,使其補而不滯,氣血流通,更能達到補益的效果。

補益黃耆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氣,固本培元: 山藥性平味甘,歸脾、肺、腎三經,具有健脾益氣、滋陰補腎的功效。黃耆補氣升陽,山藥則能補脾益氣,兩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補氣固本、培元固腎之效。
  2. 和中降逆,調和藥性: 黃芪性溫,山藥性平,兩者搭配可以中和黃芪的溫燥之性,避免燥氣傷陰,同時又能增強黃芪補氣的功效,使藥性更加溫和,更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主治功效


補益黃耆丸

組成:

  • 黃耆
  • 茯苓
  • 桂枝
  • 山茱萸
  • 白朮
  • 麥門冬
  • 當歸
  • 五味子
  • 石斛
  • 人參
  • 附子
  • 橘皮
  • 生地黃
  • 川牛膝
  • 山藥

功效:

  • 脾胃運化能力減弱
  • 身體消瘦
  • 食慾不振
  • 四肢無力

組成介紹:

  •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牛膝最突出的功效是強筋骨,尤其是懷牛膝為良品。牛膝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閉阻引起的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牛膝利水滲濕,利尿消腫,可治淋證、小便不利等症。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黃耆為中藥補氣之聖藥,具有補氣生血、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之效。

  • 麥門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石斛: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 五味子: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補益黃耆丸」,主要成分為:黃耆,茯苓,桂枝,山茱萸,白朮,麥門冬,當歸,五味子,石斛,人參,附子,橘皮,生地黃,川牛膝,山藥,具有補氣、活血、調經、止痛、利尿等功效,適用於脾胃運化能力減弱,身體消瘦,食慾不振,四肢無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耆3分(銼),白茯苓3分,桂心半兩,山茱萸3分,白朮3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當歸半兩(銼,微炒),五味子半兩,石斛3分(去根,銼),人參3分,附子2分(炮裂,去皮臍),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熟乾地黃3分,牛膝3分(去苗),薯蕷3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以生薑、大棗湯送下,不拘時候。
忌生冷、油膩、牛、犬肉。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補中黃耆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補益黃耆丸, 出處:《聖惠》卷五。 組成:黃耆3分(銼),白茯苓3分,桂心半兩,山茱萸3分,白朮3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當歸半兩(銼,微炒),五味子半兩,石斛3分(去根,銼),人參3分,附子2分(炮裂,去皮臍),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熟乾地黃3分,牛膝3分(去苗),薯蕷3分。 主治:脾胃氣虛弱,肌體羸瘦,不思飲食,四肢少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