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次數頻繁怎麼辦?從中醫證候,經絡與中藥理解!

- 最後更新:2025-07-04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大便次數頻繁


大便次數頻繁

現代醫學認為,只要是一天大便大於或等於3次,且與個人以往習慣相比變化明顯,或短期內(幾天以上)排便顯著增加,就是大便頻繁。

造成大便頻繁原因很多,有些是生活習慣,例如:飲食纖維增加時會加快腸道蠕動,導致排便次數上升。咖啡因會促進腸道收縮,增加排便慾望。

尤其是近代醫學發現,情緒緊張會影響「腸腦軸」,導致頻繁排便或腹瀉。女性生理期前後因前列腺素增加,容易引發腹瀉與頻繁排便,有些人是食物過敏造成,例如乳糖不耐症、麩質不耐症。

一些疾病也會造成大便頻繁,例如腸胃炎、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症、腸躁症、直腸癌...等等。

如果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一年四季都有造成大便頻繁的原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這個現象。

從中醫的觀點看大便次數頻繁


大便頻繁一直是困擾中國人千年的健康問題。從季節變化的角度來看,一年四季皆有可能導致排便次數增加。

以下將結合傳統中醫理論與經絡數據,深入解析四季中造成大便頻繁的原因,全面解密這一現象:

1. 夏季(長夏):濕熱困脾

夏天常常下雨、天氣潮濕,這些環境中的濕氣容易從皮膚或呼吸進入人體,這叫做「外濕」。

同時,如果人們愛喝冰飲、吃冰水果,會讓脾臟受寒,影響它處理體內水分的能力,這叫做「內濕」。

而夏天的高溫會讓體內熱氣變得旺盛,當這些熱氣和體內外的濕氣結合時,就會形成一種又濕又熱、黏黏重重的病邪,像是油進入麵粉裡一樣,很難分開,對身體影響更大。

當身體被濕熱困住,中焦(指脾胃)的功能就會變差,無法把營養往上送,反而讓沒消化好的東西往下跑到腸道裡去。

而脾特別怕「濕」,因為濕氣黏黏重重的,會讓脾像被濕毛巾包住一樣,無法好好運作,結果就是吃了東西也無法好好消化,馬上就拉肚子了。

夏季濕熱困脾,是造成大便頻繁的原因
夏季濕熱困脾,是造成大便頻繁的原因

當這些濕熱邪氣往下走時,就會進一步影響大腸。熱氣會讓腸子活動變快,因此排便次數增加;而濕氣又讓糞便變得又黏又濁,讓人排便時覺得排不乾淨、肛門灼熱,甚至會有一種「想拉卻拉不出來」的感覺。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完全可以印證這個道理,每年只要進入夏季之後,多數人的脾經都是嚴重虛症,大腸經嚴重實證,這是體內濕熱的典型訊號,這應該就是夏季大便頻繁的主要原因。

2. 秋季:燥邪傷肺及大腸

影響秋季主要是「燥邪」,特點是乾燥、容易傷害人體的津液(也就是體內的水分),最先傷到的是肺。因為肺比較脆弱,而且它喜歡濕潤、不喜歡乾燥,所以最容易受傷。

在中醫的理論中,肺和大腸是「相表裡」的器官,如果肺氣不能正常往下降,就會影響大腸的傳導功能,可能會導致腸道內水分不足,或者氣的流動紊亂,進而出現排便問題。

秋季初期依然很炎熱,屬於溫燥(燥熱),會讓腸道的水分被灼傷、蒸發,導致腸子裡的液體不足。這種情況下,可能一會兒大便乾硬,一會兒又出現拉稀的情況,因為熱把少量的水分「迫下」到大腸,引發一種假性的腹瀉。

秋季的躁邪,容易造成大便頻繁
秋季的躁邪,容易造成大便頻繁

秋季末期屬於涼燥(燥寒),燥邪和寒邪結合,會讓體內氣的流動變得緊縮,導致排便變得困難。這時常會感覺有便意,但蹲廁所卻排不出來,腸道乾澀,雖然便意很頻繁但卻很難排出,讓人非常不舒服。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也完全可以印證這個道理,每年只要進入秋季之後,多數人的大腸經、三焦經都是嚴重實症,可以說燥熱到了極點。

3. 冬季:腎陽虛衰

冬天天氣寒冷,人體也容易受到寒氣影響,這些寒氣會直接傷害體內的「陽氣」,尤其是腎陽,這是身體最根本的熱能來源之一。

腎陽的作用就像爐灶底下的火,必須有這把火,脾胃才能把吃進去的食物「煮熟」,讓身體吸收營養。

另外,腎陽還掌管大小便的排出功能。想像腎陽像是水壺底下的火,火夠旺時,水會變成水氣排出去;但如果火不夠,水就會直接往下流,造成腹瀉或小便失常。

中醫認為,每個時辰對應身體不同器官的活動。清晨3-5點肺經開始運作,肺會把體內代謝產生的廢物往下送到大腸。到了5-7點是大腸開始活動、準備排便的時間。正常來說,這時候會自然想排便。

但如果一個人腎陽不足,體內陽氣最弱、陰氣最盛,命門之火(即腎陽)太弱,無法把夜裡堆積的水分和食物消化掉,就會一起「流到大腸」,造成清晨拉肚子的情況。

冬季腎陽虛衰,容易出現清晨腹瀉
冬季腎陽虛衰,容易出現清晨腹瀉

這種每天在清晨天還未亮時出現的腹瀉,中醫稱為「五更瀉」或「雞鳴瀉」,是腎陽虛損最典型的表現。

這種現象也會一直延伸下去,造成整個其他時間大便頻繁。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也完全可以印證這個道理,每年只要進入冬季集初春之後,多數人的腎經嚴重虛證,大腸經、三焦經都是嚴重虛症,腹部陰寒到了極點。

4. 春夏季:肝氣乘脾

春天肝氣本來就旺盛,如果太旺,肝氣就容易鬱結、變成內火。當肝氣無法順暢流動,就像悶著的鍋子冒火一樣,內火就會上升或亂竄。

肝氣一旦橫衝脾胃,就會破壞脾的正常消化運作,使脾無法運化水穀,導致脾虛。同時,肝火可能往下攻擊腸道,使得腸子的蠕動出現異常(太快或不規律),導致排便問題。

春夏季節,肝氣乘脾容易出現大便頻繁
春夏季節,肝氣乘脾容易出現大便頻繁

一方面脾虛讓水濕積在下焦(腹部),另一方面腸蠕動失控,結果就會出現一陣腹痛後突然腹瀉,拉完後反而舒服一些,這是典型的「肝鬱脾虛」導致的腸功能紊亂現象。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也完全可以印證這個道理,每年只要進入春季末期至夏季,多數人的肝經嚴重實證,大腸經、三焦經都是嚴重實症,脾經嚴重虛證,塑造出鐵三角經絡型態的「肝鬱脾虛」的體內環境。

既然一年四季都有造成大便頻繁的原因,處理的方法也不一樣,因此「腸躁症」是非常難以被根治的。

以夏季常見的鐵三角經絡型態為例,只要是情緒經常鬱悶,壓力大的人也會經常出現,這就與季節沒有關係。

最簡單的,也最動態的解決方法,就是一年四季都觀察自己的經絡型態,隨著一年四季去平衡這些異常經絡,按摩相關穴道或服用中藥,就會大幅改善各種腸道疾病。

相關的7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載入中...

改善大便次數頻繁的17個中藥方劑清單


改善大便次數頻繁的16個食物清單


山藥生薑白扁豆石榴芡實香蕉栗子烏梅馬鈴薯黑棗葛根綠茶蓮子優酪乳糯米蘋果

與大便次數頻繁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