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浮腫」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浮腫是中醫病症的一種,是指體內水液代謝障礙,導致體內水液瀦留,出現肢體腫脹的一種病症。浮腫的病因多與脾腎功能失調有關,常見於脾虛濕盛、腎陽不足、氣虛血瘀等證型。

脾虛濕盛:多見於體質虛弱、飲食不節、久病體虛的人群,主要表現為面部、四肢浮腫,按之凹陷不易恢復,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不利等症狀。

腎陽不足:多見於老年人、久病體虛的人群,主要表現為面部、四肢浮腫,伴有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等症狀。

氣虛血瘀:多見於產後、外傷後、手術後的人群,主要表現為面部、四肢浮腫,伴有氣短乏力、面色蒼白、心悸等症狀。

浮腫的治療以辨證論治為原則,根據不同證型,可選用健脾利濕、溫腎利水、益氣活血等中藥治療。此外,飲食調理也十分重要,應注意清淡飲食,少吃鹽,多吃蔬菜水果。

浮腫是中醫病症的一種,雖然不是什么嚴重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時治療,也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大都

大都


水分

水分

  • 1.《針灸大成》:「**肚腹浮腫脹膨膨,先針水分瀉建里。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通里先後看。**
  • 2.《針灸集成》:「浮腫,水分三壯,三陰交三十壯,脾俞三壯。
  • 3.《針灸問答》:「肚腹浮腫脹臌臌,先瀉水分後建里。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通里先後看。
  • 4.《勉學堂針灸集成》:「_浮腫_,水分三壯,三陰交三十壯,脾俞三壯。

建里

建里

  • 1.《針灸大成》:「**肚腹浮腫脹膨膨,先針水分瀉建里。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通里先後看。**
  • 2.《針灸問答》:「肚腹浮腫脹臌臌,先瀉水分後建里。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通里先後看。

通里

通里

  • 1.《針灸大成》:「**肚腹浮腫脹膨膨,先針水分瀉建里。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通里先後看。**
  • 2.《針灸問答》:「肚腹浮腫脹臌臌,先瀉水分後建里。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通里先後看。

期門

期門

  • 1.《針灸大成》:「**肚腹浮腫脹膨膨,先針水分瀉建里。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通里先後看。**
  • 2.《針灸問答》:「肚腹浮腫脹臌臌,先瀉水分後建里。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通里先後看。

三陰交

三陰交

  • 1.《針灸大成》:「渾身脹滿,浮腫生水:氣海三里曲池合谷內庭行間三陰交。
  • 2.《針灸大成》:「**〔第六十一〕渾身浮腫生瘡:曲池合谷三里三陰交行間內庭。**
  • 3.《針灸逢源》:「渾身脹滿。浮腫生水。合谷,曲池,氣海,三里,三陰交,內庭,行間
  • 4.《針灸集成》:「浮腫,水分三壯,三陰交三十壯,脾俞三壯。
  • 5.《勉學堂針灸集成》:「_浮腫_,水分三壯,三陰交三十壯,脾俞三壯。

內庭

內庭

  • 1.《針灸大成》:「渾身脹滿,浮腫生水:氣海三里曲池合谷內庭行間三陰交。
  • 2.《針灸大成》:「**〔第六十一〕渾身浮腫生瘡:曲池合谷三里三陰交行間內庭。**
  • 3.《針灸逢源》:「渾身脹滿。浮腫生水。合谷,曲池,氣海,三里,三陰交,內庭,行間

合谷

合谷

  • 1.《針灸大成》:「渾身脹滿,浮腫生水:氣海三里曲池合谷內庭行間三陰交。
  • 2.《針灸大成》:「**〔第六十一〕渾身浮腫生瘡:曲池合谷三里三陰交行間內庭。**
  • 3.《針灸逢源》:「渾身脹滿。浮腫生水。合谷,曲池,氣海,三里,三陰交,內庭,行間

曲池

曲池

  • 1.《針灸大成》:「渾身脹滿,浮腫生水:氣海三里曲池合谷內庭行間三陰交。
  • 2.《針灸大成》:「**〔第六十一〕渾身浮腫生瘡:曲池合谷三里三陰交行間內庭。**
  • 3.《針灸逢源》:「渾身脹滿。浮腫生水。合谷,曲池,氣海,三里,三陰交,內庭,行間

行間

行間

  • 1.《針灸大成》:「渾身脹滿,浮腫生水:氣海三里曲池合谷內庭行間三陰交。
  • 2.《針灸大成》:「**〔第六十一〕渾身浮腫生瘡:曲池合谷三里三陰交行間內庭。**
  • 3.《針灸逢源》:「渾身脹滿。浮腫生水。合谷,曲池,氣海,三里,三陰交,內庭,行間
  • 4.《針方六集》:「行間二穴,火也。在足大指岐骨間動脈陷中。足厥陰脈之所溜也,為滎。《針經》刺入六分,留十呼,灸三壯。膝頭足趺紅腫,並宜出血,浮腫宜出水。
  • 5.《針方六集》:「行間二穴,主嘔逆洞泄,癲癇,溺難遺溺,胸脅痛,疝痛,小腹脹,目淚,眼赤暴痛,咳逆嘔血,莖中痛,腰痛不可俯仰,色蒼如死,終日不得息,短氣,肝積痎瘧。膝頭紅腫,足跗腫並宜出血,脹滿浮腫,宜出水。婦人小腹腫,經水過多不止,崩中,面塵脫色,小兒急驚風。

氣海

氣海

  • 1.《針灸大成》:「渾身脹滿,浮腫生水:氣海三里曲池合谷內庭行間三陰交。
  • 2.《針灸逢源》:「渾身脹滿。浮腫生水。合谷,曲池,氣海,三里,三陰交,內庭,行間

關門

關門

  • 1.《針灸逢源》:「腎何以能聚水而生病。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胃納水穀。腎主前陰利水。後陰利谷。是胃之關也關閉。則水積下焦以腎屬水而從之也。)上下溢於皮膚。故為胕腫。胕腫者聚水而生病也。(脾主肌肉。寒水侮之故反聚水而為肌膚浮腫。)腎者牝藏也地氣上者。

迎香

迎香

  • 1.《刺灸心法要訣》:「_【注】_,迎香穴,主治鼻塞不聞香臭,浮腫風動,面癢狀如蟲行等證。針三分,禁灸。
  • 2.《勉學堂針灸集成》:「_迎香_,鼻漥紋中。針三分,禁灸。主治鼻塞不聞香臭,瘜肉多涕有瘡,鼻衄,喘息不利,偏風喎斜浮腫,風動面癢狀如蟲行。能消眼熱之紅,攻鼻窒為最。(《玉龍賦》)耳聾氣痞,針聽會更瀉此穴。(《席弘賦》)

中脘

中脘

  • 1.《針灸神書》:「滿腹氣脹足浮腫,中脘下盤攝在分,丹田盤下攝數次,皮腹七分響一勻,再加三里氣上二,一次氣下又陰升,三陰太衝取血法,運用調勻針出騰。

太衝

太衝

  • 1.《針灸神書》:「滿腹氣脹足浮腫,中脘下盤攝在分,丹田盤下攝數次,皮腹七分響一勻,再加三里氣上二,一次氣下又陰升,三陰太衝取血法,運用調勻針出騰。
  • 2.《普濟方·針灸》:「灸刺法論曰。內經治咳之法。治臟者治其腧。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以穴考之。各有定處。諸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者。太淵主之。浮腫者。治在經渠。咳而兩脅下痛。不可轉者。太衝主之。浮腫則治在中封。咳而右脅下痛。隱隱引肩背痛甚則不可動者。太白主之。

脾俞

脾俞

  • 1.《針灸集成》:「浮腫,水分三壯,三陰交三十壯,脾俞三壯。
  • 2.《勉學堂針灸集成》:「_浮腫_,水分三壯,三陰交三十壯,脾俞三壯。

厲兌

厲兌

  • 1.《黃帝明堂灸經》:「_厲兌_,二穴,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一韭葉。灸一壯,主屍厥如死,不知人,多睡善驚,面上浮腫也。
  • 2.《普濟方·針灸》:「_厲兌_(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灸一壯。主屍厥。口噤氣絕。脈動如故。其形無知。如中惡狀。瘧不嗜食。腹寒脹滿。熱病汗不出。鼽衄目眩前僕。面浮腫。足脛寒。惡人與木音。喉痹齲齒惡風。鼻不利。多臥善驚)。

目窗

目窗

  • 1.《普濟方·針灸》:「治頭面浮腫。痛引目外眥上赤痛。穴目窗

湧泉

湧泉

  • 1.《普濟方·針灸》:「治心痛不嗜食。通身浮腫。男子如蠱。女子如妊娠。五指端盡痛。足不得履地。宜灸針。千金云。忽忽喜忘。身體腰脊如解。大便難。小便不利。足冷至膝。咽中痛。不可納食。喑不能言。衄不止。穴湧泉

中封

中封

  • 1.《普濟方·針灸》:「灸刺法論曰。內經治咳之法。治臟者治其腧。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以穴考之。各有定處。諸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者。太淵主之。浮腫者。治在經渠。咳而兩脅下痛。不可轉者。太衝主之。浮腫則治在中封。咳而右脅下痛。隱隱引肩背痛甚則不可動者。太白主之。

太白

太白

  • 1.《普濟方·針灸》:「灸刺法論曰。內經治咳之法。治臟者治其腧。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以穴考之。各有定處。諸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者。太淵主之。浮腫者。治在經渠。咳而兩脅下痛。不可轉者。太衝主之。浮腫則治在中封。咳而右脅下痛。隱隱引肩背痛甚則不可動者。太白主之。

太淵

太淵

  • 1.《普濟方·針灸》:「灸刺法論曰。內經治咳之法。治臟者治其腧。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以穴考之。各有定處。諸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者。太淵主之。浮腫者。治在經渠。咳而兩脅下痛。不可轉者。太衝主之。浮腫則治在中封。咳而右脅下痛。隱隱引肩背痛甚則不可動者。太白主之。

經渠

經渠

  • 1.《普濟方·針灸》:「灸刺法論曰。內經治咳之法。治臟者治其腧。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以穴考之。各有定處。諸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者。太淵主之。浮腫者。治在經渠。咳而兩脅下痛。不可轉者。太衝主之。浮腫則治在中封。咳而右脅下痛。隱隱引肩背痛甚則不可動者。太白主之。

衝陽

衝陽

  • 1.《針灸問答》:「答:解谿衝陽後寸半,足腕之上針三分,胃經火穴勿著艾,膝胻腫痛並轉筋。(注:解谿穴,在衝陽上寸半,足腕上陷中,足大指、次指直上宛宛中,胃經火穴也。三分,禁灸。主治風面浮腫,顏黑厥氣上衝,腹脹下重,瘛瘲,膝股胻腫轉筋,目眩,頭痛,癲疾,悲泣,霍亂,頭風,面目赤,眉攢疼不可忍等症。)

聽會

聽會

  • 1.《勉學堂針灸集成》:「_迎香_,鼻漥紋中。針三分,禁灸。主治鼻塞不聞香臭,瘜肉多涕有瘡,鼻衄,喘息不利,偏風喎斜浮腫,風動面癢狀如蟲行。能消眼熱之紅,攻鼻窒為最。(《玉龍賦》)耳聾氣痞,針聽會更瀉此穴。(《席弘賦》)

陷谷

陷谷

  • 1.《針方六集》:「陷谷二穴,主面目浮腫,水脹善噫,腸鳴腹痛,熱病汗不出,振寒瘧疾。若腳背紅腫,宜彈針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