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頭眩」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善悲,是指未遇悲哀之事,經常悲傷欲哭,不能自制的症狀而言本症,《靈樞.五邪》篇稱為"喜悲"。《金匱要略》稱"喜悲傷欲哭"。悲傷出於心肺,《靈樞.本神》篇:"心氣虛則悲;《素問.宣明五氣篇》:"精氣并於肺則悲"。悲為肺之志,悲則氣消,過分的悲傷最易引起其它臟腑的功能失調而產生病變,《靈樞.本神》篇:"肝悲哀動中則傷魂",《素問.痿論》:"悲哀太過則包絡絕,包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1.《針灸大成》:「主黃疸,食畢頭眩,瘧疾,善飢不能食。」
1.《針灸甲乙經》:「頭眩病身熱,汗不出(《千金》作煩滿汗不出),上脘主之。」
1.《針灸甲乙經》:「泄風汗出,腰項急,不可以左右顧及俯仰,肩弛肘廢,目痛,痂疥,生疣,瘛瘲,頭眩目痛,陽谷主之。」
1.《針灸甲乙經》:「下部寒,熱病汗不出,體重,逆氣頭眩,飛揚主之。」
1.《針灸甲乙經》:「石水痛引脅下脹,頭眩痛,身盡熱,關元主之。」
1.《針灸甲乙經》:「頭眩目痛,頭半寒(《千金》下有痛字),玉枕主之。」
1.《針灸甲乙經》:「肘痛不能自帶衣,起頭眩,頷痛面黑,風肩背痛不可顧,關衝主之。」
1.《針灸甲乙經》:「嗌外腫,肘臂痛,五指瘈,不可屈伸,頭眩,頷額顱痛,中渚主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