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懸解
清代名醫黃元御所著的《難經懸解》,是中醫學領域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它並非憑空創立新說,而是立足於對前代醫學高峰——《黃帝內經》(包含《素問》與《靈樞》)的深入理解與闡釋。尤其針對扁鵲所撰、旨在辨析《內經》疑難要義的《難經》,黃氏逐條進行了言簡意賅的註解,並以《內經》理論為核心,廣納歷代醫家精華,進行融會貫通的整理。
《難經》之名,即點明其旨趣在於「問難」《黃帝內經》中不易理解之處。而黃元御的《懸解》,則如同抽絲剝繭,為後學開啟理解之門。書中首要且貫穿始終的核心,便是對「寸口脈」診法的詳盡闡述。為何在十二經脈皆有動脈的情況下,獨取寸口來判斷五臟六腑的生死吉凶?黃氏援引《內經》理論,指出寸口乃是「脈之大會」,特別是手太陰肺經的動脈所在。肺主一身之氣,朝百脈,故百脈之氣皆會於寸口,形成一個能全面反映整體氣血運行與臟腑功能的診察窗口。書中強調,寸口脈搏的強弱變化是診斷的重要依據,脈搏過強或過弱都提示著內部氣血或臟腑功能的異常。
書中從基礎概念入手,如對「尺寸」的解釋。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魚際為寸,太淵為關,經渠為尺。黃氏解釋,關前為陽,關後為陰,寸部屬陽,尺部屬陰。雖然名為「寸」「尺」,但在寸口部位,實際上是將一尺分為九分來代表寸,將一尺中的一寸來代表尺,總共僅得一寸九分,這種特殊的命名法反映了陰陽的對應關係。這也體現了中醫思維中,名相雖然有所轉化,但其內涵的陰陽對應及部位象徵意義是不變的。
進一步,書中深入討論了脈象的異常變化。所謂「太過」與「不及」,是指脈搏的搏動超出或不足常規。而「陰陽相乘」、「覆」、「溢」、「關」、「格」等概念,則描述了更為嚴重的脈象失常。例如,關前陽脈超出常度上溢至魚際,稱為「溢」,是陰氣乘於陽位的表現,此為「外關內格」;關後陰脈超出常度下覆至尺部,稱為「覆」,是陽氣乘於陰位的表現,此為「內關外格」。這些都是氣機嚴重悖逆、臟腑功能失調的危險信號,甚至被視為「真臟之脈」,預示著胃氣已絕,病情危殆。黃氏對這些危重脈象的闡釋,警示醫者對異常脈象必須高度警惕,結合其他症狀進行綜合判斷。
黃氏還闡述了脈象中的「陰陽之法」。從宏觀上看,脈象的浮沉便區分陰陽,浮為陽,沉為陰。在臟腑層面,呼氣時脈動應於心肺(屬陽),吸氣時脈動應於肝腎(屬陰),呼吸之間應於脾(居中)。對於同屬陰或陽的臟腑脈象如何區分,書中也提供了鑑別要點,如心脈浮大而散,肺脈浮而短澀;肝脈沉而牢長,腎脈沉而濡實。這種細緻的區分方法,體現了中醫脈診「同中求異」的辨證思維。此外,書中還解釋了如「一陰一陽」、「一陽三陰」等抽象脈象組合,實際上是指浮、沉、長、短、滑、澀等不同脈象特徵的複合出現,這些複合脈象結合其在寸口不同部位的表現,可判斷不同臟腑的病變及其順逆。這種對脈象性質進行多維度組合分析的方法,是中醫脈診理論的精髓所在。
除了寸口脈診的細緻分析,黃元御在書中亦論及五臟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外的徵兆。例如,他提到五臟的聲音、氣色、氣味等外部表現,這些都是反映內部臟腑氣血狀況和脈搏功能的輔助診斷依據。中醫強調「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外部徵兆與脈象互為印證,能更全面地了解病情。書中強調了心肺作為居於胸中、協同作用的臟腑,在呼吸和血液循環中的關鍵地位,並探討了它們的位置關係。心主血脈,肺主氣司呼吸,兩者在氣的推動和血液的運行中密切配合,共同維持生命的氣血循環,這也解釋了為何手太陰肺經所在的寸口會成為診察全身脈象的關鍵部位。
營氣和衛氣是中醫氣血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營氣循脈中運行,主營養全身;衛氣循脈外運行,主溫養肌膚、防禦外邪。黃元御在書中詳細分析了營衛二氣的運行規律及其對健康的影響。他解釋了營衛如何協調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以及當營衛失調時可能導致的病理變化。營衛在體內的運行周次與時間(一日五十營),以及它們在脈內脈外的不同功能,是理解氣血如何滋養全身、抵禦病邪的基礎。通過調整營氣和衛氣的運行,例如使用調和營衛的方藥,可以達到調理氣血、扶助正氣、促進身體康復的目的。雖然前面幾「難」主要聚焦脈診,但結合全書介紹,營衛理論是理解氣血運行、進而理解脈象形成與變化的基礎,脈象的變化往往是營衛氣血失調的最直接體現。
從兩篇序言中,我們也能窺見本書寫作的時代背景與價值。黃元御在自序中痛陳當時醫學界「庸妄」之風盛行,導致眾多本可生者因誤治而死,他深感「悲生靈之毒禍,傷今古之奇冤」,因此發憤著書,希望後人能理解並遵循扁鵲及《內經》的真諦,使「當生者皆使之起」。這種悲天憫人的情懷和力圖復興古醫的決心,貫穿於他對《難經》的嚴謹注釋中。他認為理解《難經》對於掌握五臟癥結至關重要,其作用甚至超越了靈丹妙藥。馮承熙的序則讚揚黃氏「博極群書,兼綜眾妙」,其注釋「頓使榛蕪路闢,匣鏡塵捐,宿障云開,舊疑冰釋」,高度評價了《難經懸解》對於理清《內經》及《難經》疑難、傳承古聖絕學的貢獻,並認為本書對於挽救斯學之衰微、使微言絕而更續具有重要意義,故亟力付梓廣為流傳。
總體而言,《難經懸解》是黃元御基於深厚《內經》功底和廣泛醫學知識,對《難經》進行的系統性、理論性注釋。它不僅清晰闡釋了《難經》原文,更將其與《內經》的整體理論體系緊密結合,特別是在寸口脈診、陰陽氣血、臟腑功能等核心概念上,提供了獨到且深刻的見解。黃氏的注釋文字簡練而義理深邃,既忠於原典精神,又不乏個人體悟與發揮。這本書對於理解《難經》、掌握中醫脈診精髓、體悟古人對人體生理病理的認識,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至今仍是中醫學習者深入研習經典的寶貴資源。黃元御通過此書,不僅「懸解」了《難經》的難題,更將《內經》醫理融貫其中,為後世提供了一把深入堂奧的鑰匙,其功績可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