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懸解》~ 自序
自序
1. 自序
昔黃帝傳《內經》,扁鵲作《難經》,《史·倉公傳》所謂黃帝、扁鵲之脈書,黃帝脈書即《內經》,扁鵲脈書即《難經》也。妙理風生,疑叢霧散,此真千古解人!其見五臟癥結,全恃乎此,不須長桑靈藥,上池神水也,而《史》傳載之,此子長不解耳。
扁鵲姓秦,名越人,齊勃海人也,家於鄚。為醫或在齊,或在趙,在齊號盧醫,在趙名扁鵲。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洛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痹醫。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扁鵲名聞天下,其生虢太子也,天下盡以扁鵲能生死人。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史·扁鵲傳》。
嗟乎!秦越人不能生死人,何今之人偏能死生人耶?天下之病,孰非當生者,遇越人而生,遇餘人而死。越人,一人而已,而後世醫工,自仲景以來,不知幾千人也,則其當生者,萬不一生矣。人無不病,醫無不死,遙遙二千年中,死於兵荒刑戮者十之一,死於醫藥服食者十之九。
天地之大德曰生,庸妄之大憝曰殺,天地之善生,不敵庸妄之善殺也,仁人君子,能無慟乎!來者悲生靈之毒禍,傷今古之奇冤,未得晏然自已也。
丙子五月,《靈樞解》成。岐黃而後,難《靈》《素》者,扁鵲耳。代天地司生者寥寥無幾,代天地司殺者芸芸不絕,《難經》不可不解也。五月十六日創始,二十二日書竣。
扁鵲,千古死人也,孰知死人而生死人?扁鵲生不能生死人也,況其死乎!但使自今以往,當生者皆使之起,則扁鵲雖死,而其德大矣!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丙寅黃元御撰
白話文:
過去黃帝傳下了《內經》,扁鵲寫了《難經》,《史記·倉公傳》裡所說的黃帝、扁鵲的脈學書籍,黃帝的脈書就是《內經》,扁鵲的脈書就是《難經》啊。其中道理奧妙無窮,疑難就像霧一樣消散,這真是千古以來能理解醫理的人!他們看清五臟的病症,完全依賴這些(經典),不需要長桑君的靈藥,或是上池的神水。然而《史記》卻記載長桑君懂得醫術,這孩子真是不理解啊。
扁鵲姓秦,名越人,是齊國勃海人,家住在鄚這個地方。他行醫的時候,有時在齊國,有時在趙國,在齊國號稱盧醫,在趙國叫做扁鵲。他經過邯鄲,聽說那裡的貴婦人有病,就成了婦科醫生。經過洛陽,聽說周朝人愛護老人,就成了治療耳目疾病的醫生。到了咸陽,聽說秦國人愛護小孩,就成了兒科醫生。扁鵲的名聲傳遍天下,因為他能讓虢國的太子起死回生,天下人都認為扁鵲能讓人死而復生。扁鵲說:「我不是能讓人死而復生,而是他們本來就該活,我只是能讓他們恢復健康。」《史記·扁鵲傳》有這樣的記載。
唉!秦越人不能讓人死而復生,為什麼現在的人反而都認為能讓人死而復生呢?天下的病,哪個不是本該活著的,遇到越人(扁鵲)就活了,遇到其他人就死了。越人,只是一個人而已,但是後世的醫生,從仲景以來,不知道有多少人,那麼那些本該活著的人,萬分之一都活不了了。人沒有不生病的,醫生沒有不死的,遙遠的兩千年中,十分之一的人死於戰亂刑罰,十分之九的人死於不當的醫藥。
天地最大的德行是讓萬物生存,而庸碌無能之人最大的罪惡是殺人。天地善於使萬物生存,卻敵不過庸醫善於殺人,有仁德的君子,怎能不感到悲痛呢!我為眾生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也為自古以來醫學上的冤屈感到傷痛,無法心安理得的安靜下來。
丙子年五月,《靈樞解》終於完成了。繼承岐伯和黃帝之後,能理解《靈樞》和《素問》的人,大概就只有扁鵲了。能夠代替天地掌握生機的人少之又少,而代替天地奪取生命的人卻數不勝數,《難經》不可不加以解釋。五月十六日開始寫作,二十二日完成。
扁鵲,是個千古以來就死的人了,誰知道這個死去的人卻能使人起死回生呢?扁鵲活著的時候都不能讓人死而復生,更何況他死了呢!只要從今以後,那些本該活著的人都能夠恢復健康,那麼扁鵲即使死了,他的德行也是偉大的!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丙寅 黃元御 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