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懸解》~ 卷上 (2)
卷上 (2)
1. 三難
三難曰:脈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相乘,有覆有溢,有關有格,何謂也?然:關之前者,陽之動也,脈當見九分而浮,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上魚為溢,為外關內格,此陰乘之脈也。關以後者,陰之動也,脈當見一寸而沉,過者法曰太過,減者法曰不及,遂入尺為覆,為內關外格,此陽乘之脈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臟之脈,人不病而死也。
掌內手大指根豐肉曰魚。關前為陽脈,當見九分而浮,遂上魚為溢,此不止九分,而浮亦乖常,是陽脈之太過者,為外關內格,此陰乘陽位之脈也。關後為陰脈,當見一寸而沉,遂入尺為覆,此不止一寸,而沉亦殊恆,是陰脈之太過者,為內關外格,此陽乘陰位之脈也。外關內格者,陰格於內而陽關於外也。
內關外格者,陽格於外而陰關於內也。溢者,如水之滿溢也。覆者,如牆之傾覆也。真臟之脈,胃氣絕也(義詳《素問·玉機真臟》)。《靈樞。終始》:人迎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外格不通,死不治,寸口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陰,溢陰為內關,內關不通,死不治,義與此異。
白話文:
第三難說:脈象有太過,有不及,有陰陽互相乘襲,有覆有溢,有關有格,這是什麼意思呢?回答說:關部之前的脈,是陽氣的動象,脈象應當呈現九分而浮,超過的稱為太過,減弱的稱為不及,如果脈象向上延伸到魚際,稱為溢脈,這是外關內格,屬於陰氣乘襲陽位的脈象。關部之後的脈,是陰氣的動象,脈象應當呈現一寸而沈,超過的稱為太過,減弱的稱為不及,如果脈象向下延伸進入尺部,稱為覆脈,這是內關外格,屬於陽氣乘襲陰位的脈象。所以說覆脈和溢脈,是五臟真氣敗露的脈象,患者即使沒有明顯病症也會死亡。
手掌內側大拇指根部的豐腴肌肉稱為魚際。關前為陽脈,應當呈現九分而浮,如果脈象上衝至魚際就是溢脈,這不僅是超過九分,而且浮象異常,屬於陽脈太過,稱為外關內格,是陰氣乘襲陽位的脈象。關後為陰脈,應當呈現一寸而沈,如果脈象下陷深入尺部就是覆脈,這不僅是超過一寸,而且沈象反常,屬於陰脈太過,稱為內關外格,是陽氣乘襲陰位的脈象。
外關內格,是指陰氣格拒於內而陽氣關閉於外。內關外格,是指陽氣格拒於外而陰氣關閉於內。溢脈,如同水滿溢出;覆脈,如同牆垣傾覆。真臟脈是胃氣斷絕的體現(詳見《素問·玉機真臟論》)。《靈樞·終始篇》提到:人迎脈跳動盛大而急速,稱為溢陽,溢陽即外格,外格不通則屬不治之症;寸口脈跳動盛大而急速,稱為溢陰,溢陰即內關,內關不通亦屬不治之症,其含義與此處略有不同。
2. 四難
四難曰:脈有陰陽之法,何謂也?然: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吸之間,脾受穀味也,其脈在中。浮者陽也,沉者陰也,故曰陰陽也。
陽浮而陰沉,心肺為陽,故呼出者,心肺之氣也,腎肝為陰,故吸入者,腎肝之氣也,呼吸之間,不浮不沉,其應在脾,是脾之受穀味,而在中者也。
心肺俱浮,何以別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澀者,肺也。肝腎俱沉,何以別之?然:牢而長者,肝也,按之而濡,舉指來實者,腎也。脾主中州,故其脈在中。是陰陽之法也。
心肺俱浮,而心則大散,肺則短澀,是肺脈浮而微沉也。肝腎俱沉,而腎則濡實,肝則牢長,是肝脈沉而微浮也。
脈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有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脈俱動耶?然:此言者,非有六脈俱動也,謂浮沉長短滑澀也。浮者陽也,滑者陽也,長者陽也,沉者陰也,短者陰也,澀者陰也。所謂一陰一陽者,謂脈來沉而滑也。一陰二陽者,謂脈來沉滑而長也。
一陰三陽者,謂脈來浮滑而長,時一沉也。所謂一陽一陰者,謂脈來浮而澀也。一陽二陰者,謂脈來長而沉澀也。一陽三陰者,謂脈來沉澀而短,時一浮也。各以其經所在,名病逆順也。
各以其經所在,名病逆順,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兩關候肝脾,兩尺候腎也。
白話文:
四難
脈象診斷有陰陽之分,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呼氣與心肺相關,吸氣與肝腎相關,而在呼吸之間,脾臟吸收食物精微之氣,其脈象位於中位。浮脈屬陽,沈脈屬陰,這就是陰陽的分類。
陽氣外浮而陰氣內沈,心肺屬陽,因此呼氣反映心肺之氣;肝腎屬陰,因此吸氣反映肝腎之氣。呼吸之間既不浮也不沈的脈象,對應於脾臟,表示脾臟吸收食物精微之氣,定位於中焦。
心肺都表現為浮脈,如何區分呢?浮而寬大、散漫的是心脈,浮而短促、澀滯的是肺脈。肝腎都表現為沈脈,如何區分呢?沈而緊實、延長的是肝脈,按壓時柔軟、提起手指卻實而有力的是腎脈。脾主中焦,因此其脈象位於中間位置,這就是脈診的陰陽法則。
心肺雖同屬浮脈,但心脈寬大散漫,肺脈短促澀滯,肺脈實際上略帶沈象。肝腎雖同屬沈脈,但腎脈柔軟而實,肝脈緊實而長,肝脈實際上略帶浮象。
脈象可能有一陰一陽、一陰二陽、一陰三陽、一陽一陰、一陽二陰、一陽三陰等組合。這難道代表寸口脈同時出現六種脈象嗎?並非如此,這裡指的是浮、沈、長、短、滑、澀等六種脈象特徵的組合:
- 浮、滑、長屬陽,
- 沈、短、澀屬陰。
舉例:
- 一陰一陽:脈沈而滑;
- 一陰二陽:脈沈、滑且長;
- 一陰三陽:脈浮、滑且長,偶爾出現沈象;
- 一陽一陰:脈浮而澀;
- 一陽二陰:脈長、沈且澀;
- 一陽三陰:脈沈、澀且短,偶爾出現浮象。
根據脈象所在經絡部位,可以判斷疾病的順逆情況:
- 左手寸脈對應心臟,
- 右手寸脈對應肺臟,
- 兩手關脈對應肝臟和脾臟,
- 兩手尺脈對應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