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難經懸解》~ 卷下 (2)

回本書目錄

卷下 (2)

1. 四十難

四十難曰:經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聲,腎主液。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腎之候,而反聞聲,其意何也?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於己,己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腎者,北方水也,水生於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聲,故令耳聞聲。

心主臭,火也,肺金開竅於鼻,而內有己火,故能知臭。肺主聲,金也,腎水開竅於耳,而內有申金,故能聞聲。

2. 四十一難

四十一難曰:五臟之氣,於何發起?通於何許?可曉以不?然:五臟者,嘗內閱於上七竅也,故肺氣通於鼻,鼻和則知香臭矣,肝氣通於目,目和則知黑白矣,脾氣通於口,口和則知穀味矣,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腎氣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矣。五臟不和,則七竅不通,六腑不和,則留結為聚。

嘗內閱於上七竅也,舊訛作當上閱於九竅也,以《靈樞》改正之。(張潔古認真,九竅添三焦之氣通於喉,喉和則聲鳴矣,二句謬妄不通)

經言氣獨行於五臟,不榮於六腑者,何也?然,夫氣之行,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陰脈榮於五臟,陽脈榮於六腑,如環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其流溢之氣,內溫於臟腑,外濡於腠理。

其流溢之氣,舊訛作而不覆溢人氣,依《靈樞》正之。

邪在六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脈盛矣。邪在五臟則陰脈不和,陰脈不和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脈盛矣。陰氣太盛,則陽氣不得相榮也,故曰格。陽氣太盛,則陰氣不得相榮也,故曰關。陰陽俱盛,不得相榮也,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其命而死矣。

氣無獨行而不相榮者,其不相榮者,邪客之也。陰盛格陽於外曰格。陽盛關陰於內曰關。

此篇全引《靈樞·脈度》文。

3. 四十二難

四十二難曰:人腸胃長短,受水穀多少,各幾何?然:唇至齒,長九分,口廣二寸半。齒以後至會厭,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兩,長七寸,廣二寸半。咽門重十兩,廣二寸半,至胃長一尺六寸。喉嚨重十二兩,廣二寸,長一尺二寸,九節。胃重二斤十四兩,紆曲屈伸,長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徑五寸,容谷二斗,水一斗五升。

小腸重二斤十四兩,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回疊積十六曲,容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大腸重二斤十二兩,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半,當臍右回疊積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肛門重十二兩,大八寸,徑二寸大半,長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膀胱重九兩二銖,縱廣九寸,受溺九升八合。此腸胃長短,受水穀之數也。

會厭在喉嚨上,所以分司氣管食管之開闔者。肛門,謂廣腸下至肛門,即直腸也。

此引《靈樞·腸胃》文。

肝重四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凡七葉,主藏魂。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臟,主藏意。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腎有兩枚,重一斤二兩,主藏志。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二銖,盛精汁三合。

魂神意魄精,是謂五神。

4. 四十三難

四十三難曰:人不食飲者,七日而死,何也?然:胃大一尺五寸,徑五寸,長二尺六寸,橫屈,受水穀三斗五升,其中長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迴腸大四寸,徑一寸半,長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

廣腸大八寸,徑二寸半,長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腸胃凡長五丈八尺四寸,合受水穀九斗二升一合八分合之一,此腸胃所受水穀之數也(此段舊誤在四十二難中。依《靈樞》正之)。人胃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平人日再至圊,一行二升半,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水穀盡矣,故平人不食飲七日而死者,水穀津液俱盡,即死矣。

此篇全引《靈樞·平人絕谷》文。

5. 四十四難

四十四難曰:七衝門何在?然: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為魄門,故曰七衝門也。

沖,要也。賁與奔同,胃之上口,水穀下奔之路也。太倉,胃也。幽門,胃之下口,即小腸上口。闌門,小腸下口,即大腸上口。下極,謂會陰穴,在前後二陰之間,會陰之後,即魄門,二十九難:督脈起於下極之腧,即此。

6. 四十五難

四十五難曰:經言八會者何也?然:腑會太倉,臟會季脅,筋會陽陵泉,髓會絕骨,血會膈俞,骨會大杼,脈會太淵,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也。熱病在內者,取其會之氣穴也。

太倉,胃也,地當任脈之中脘,胃為六腑之長,故腑會於此。季脅,足厥陰之章門,脾之募也,脾為五臟之長,故臟會於此。陽陵泉,足少陽穴,肝膽主筋,故筋會於此。絕骨,外踝上光骨,當足少陽之懸鐘。膈俞,足太陽穴。大杼,亦足太陽穴,在大椎上。太淵,手太陰穴。

三焦,上焦地在外一筋直兩乳之內,當任脈之膻中,宗氣在此,三焦之上原也。熱病在內者,取其所會之氣穴,以瀉其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