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懸解》~ 卷上 (7)

回本書目錄

卷上 (7)

1. 十六難

十六難曰:脈有三部九候,有陰陽,有輕重,有六十首,一脈變為四時,離聖久遠,各自是其法,何以別之?然:是其病,有內外證。

三部九候,見十八難。陰陽,見四難。輕重,見五難。六十首,《素問·方盛衰論》:聖人持診之道,先後陰陽而持之,奇恆之勢,乃六十首,蓋上古診法也。一脈變為四時,即十五難春弦、夏鉤、秋毛、冬石也。脈法不一,離聖久遠,人各自是其法,何以別其是非長短也?是其病,有內外證,言凡病,但以內外之證驗之,自得其真,不必拘拘於諸法也。

其病為之奈何?然:假令得肝脈,其外證善潔面青善怒,其內證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滿閉,溲便難,四肢轉筋,有是者,肝也,無是者,非也。

肝脈弦,其色青,其志怒(凡物稍不如意則怒生,是為善潔)。其位在臍左,其主筋,其性疏泄,風木鬱遏,疏泄不行,則腹滿便閉,前後皆阻,四肢轉筋也。

假令得心脈,其外證面赤口乾善笑,其內證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啘,有是者,心也,無是者,非也。

心脈鉤,其色赤,其聲笑,其位在臍上。啘,嘔而無物,心煩作惡也。

假令得脾脈,其外證面黃善噫善思善味,其內證當臍上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腹脹滿,食不消,體重節痛,怠惰嗜臥,四肢不收,有是者,脾也,無是者,非也。

脾脈代(脾脈緩,隨四時更代,弦鉤毛石之中而有緩象,是即脾脈,脾不主時也),其色黃,其志思,其主味,其位當臍,其主四肢。脾為太陰濕土,濕旺脾郁,不能消化水穀,則腹滿食停(脾郁腹滿,則胃氣上逆,而生噦噫),體重節痛(濕流關節),怠惰嗜臥(脾土困倦,則欲臥眠),四肢不收也。

假令得肺脈,其外證面白善嚏,悲愁不樂,欲哭,其內證臍右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喘咳,灑淅寒熱,有是者,肺也,無是者,非也。

肺脈毛,其色白。其竅鼻,肺氣逆沖,出於鼻竅,則為嚏。其志悲,其聲哭,其位在臍右,其藏氣,肺氣阻逆,則生喘咳。其主皮毛,皮毛感傷,則生寒熱。(灑淅,皮毛振悚)

假令得腎脈,其外證色黑,善恐欠,其內證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其病逆氣,小腹急痛,泄而下重,足脛寒而逆,有是者,腎也,無是者,非也。

腎脈石,其色黑,其志恐。其性蟄藏,日暮陰隆,腎氣上引,陽將蟄而未蟄,陰引而下,陽引而上,則為欠,欠者,開口呵氣也。其位在臍下,木生於水,水寒不能生木,甲木上拔,則病逆氣,乙木下衝,則小腹急痛,泄而下重。其主骨髓,骨髓失溫,則足脛寒逆也。

白話文:

第十六難寫道:脈診可分為三部九候,有陰陽之分,有輕重的區別,還有六十首診法,脈象會隨四季變化而改變。由於時代久遠,醫者各有各的診斷方法,該如何辨別其正確與否呢?回答是:要判斷疾病,可以通過內證和外證來驗證。

以下是各臟腑脈象及其對應病症:

肝臟:

  • 脈象:弦脈。
  • 外證:面色發青,容易發怒,愛乾淨。
  • 內證:肚臍左側有氣動感,按壓時堅實或疼痛。
  • 症狀:腹部脹滿、大小便不暢、四肢抽筋。 若符合這些表現則是肝病,否則不是。

心臟:

  • 脈象:鈎脈(洪大有力)。
  • 外證:面色發紅,口乾,喜歡笑。
  • 內證:肚臍上方有氣動感,按壓時堅實或疼痛。
  • 症狀:心煩、心痛、掌心發熱、乾嘔(無物吐出)。 若符合這些表現則是心病,否則不是。

脾臟:

  • 脈象:代脈(緩脈,隨季節變化)。
  • 外證:面色發黃,容易噯氣,常思考,對味道敏感。
  • 內證:肚臍周圍有氣動感,按壓時堅實或疼痛。
  • 症狀:腹脹、消化不良、身體沈重、關節疼痛、疲倦嗜睡、四肢無力。 若符合這些表現則是脾病,否則不是。

肺臟:

  • 脈象:毛脈(浮脈)。
  • 外證:面色發白,容易打噴嚏,情緒低落,想哭。
  • 內證:肚臍右側有氣動感,按壓時堅實或疼痛。
  • 症狀:氣喘咳嗽、怕冷發熱(寒戰)。 若符合這些表現則是肺病,否則不是。

腎臟:

  • 脈象:石脈(沈脈)。
  • 外證:面色發黑,容易恐懼,常打哈欠。
  • 內證:肚臍下方有氣動感,按壓時堅實或疼痛。
  • 症狀:氣逆、小腹劇痛、腹瀉里急後重、小腿冰冷。 若符合這些表現則是腎病,否則不是。

2. 十七難

十七難曰:經言病或有死,或有不治自愈,或連年月不已,其生死存亡,可切脈而知之耶?然:可盡知也。

經,《素問》「脈要精微」、「平人氣象」諸論。

診病若閉目不欲見人者,脈當得肝脈強急而長,而反得肺脈浮短而澀者,死也。

肝竅於目,閉目不欲見人,肝木陷也,故當得肝脈,而反得肺脈者,死,金剋木也。

病若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脈當得緊實而數,而反得沉濡而微者,死也。

肝膽同氣,開目而渴,心下牢者,膽木上逆也,故當得膽脈,而反得腎脈者,死,膽木化氣於相火,水剋火也。

病若吐血,復鼽衄血者,脈當沉細,而反浮大而牢者,死也。鼽,音求。

吐血衄血,肺胃上逆,收氣不行也,而反得心脈者,死,火剋金也。

病若譫言妄語,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手足厥冷,脈沉細微者,死也。

譫言妄語,心火上炎也,故身當有熱,脈當洪大,而反得腎脈者,水剋火也,水勝火熄而譫言者,神敗也,是以死。

病若大腹而泄者,脈當微細而澀,反緊大而滑者,死也。

大腹而泄者,脾土濕陷而木賊也,微細而澀,肺脈也,而反得肝脈者,死,木剋土也。

白話文:

【十七難】
《難經》提到:醫書中記載,疾病有的會致死,有的不經治療能自行痊癒,有的連年纏綿不癒,這些預後結果能否透過切脈判斷呢?答案是:完全可以掌握。

(依據《素問》「脈要精微論」、「平人氣象論」等篇所述——)

  1. 閉目不願見人
    此為肝氣鬱閉(肝木下陷),脈象應為強急而長的肝脈。若反而出現浮短而澀的肺脈,預示死亡(因肺金克肝木)。

  2. 睜眼口渴且心下硬滿
    此為膽氣上逆(膽木化生相火),脈象應為緊實而數的膽脈。若反而出現沈濡而微的腎脈,預示死亡(因腎水克相火)。

  3. 吐血或鼻衄
    此為肺胃氣逆、收斂功能失常,脈象應為沈細。若反而浮大而牢(心脈),預示死亡(因心火克肺金)。

  4. 胡言亂語
    此為心火亢盛,理應身熱且脈洪大。若反而手足冰冷、脈沈細微(腎脈),預示死亡(因腎水克心火;此時神志昏亂是心神渙散之危象)。

  5. 腹脹洩瀉
    此為脾土濕陷兼肝木乘脾,脈象應為微細而澀(肺脈)。若反而緊大而滑(肝脈),預示死亡(因肝木克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