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難經懸解》~ 卷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6)

1. 二十五難

二十五難曰:有十二經,五臟六腑十一耳,其一經,何等經也?然:一經者,手少陰與心主別脈也。心主與三焦為表裡,俱有名而無形,故言經有十二也。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也,與手少陽三焦為表裡。

2. 二十六難

二十六難曰:三焦何稟何主?何始何終?其治常在何許?可曉以不?然: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當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旁。下焦者,在臍下,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出而不內,以傳導也,其治在臍下一寸。

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氣街。

膻中者,《素問·十二臟相使》: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靈樞·脹論》: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膻中即心包所在。玉堂,任脈穴。氣街,足陽明穴,其府在氣街,府,氣府也,《素問·氣府論》:經絡腧穴,氣之府也,氣街,氣之道路也,《靈樞·標本》:胸氣有街,腹氣有街,頭氣有街,脛氣有街,蓋氣之所聚會曰府,氣之所通達曰街,足陽明,臟腑之原,多血多氣,故獨有氣街之名。

三焦下腧,並足太陽之經,下行胸中,出於委陽(見《靈樞·本輸》),路由陽明之氣街(在毛際兩旁),是亦三焦之氣府也。三焦之經,為手少陽三焦相火,生脾胃而化水穀,全賴乎此,故上焦主受納飲食,中焦主腐化水穀,下焦主傳輸便溺,所謂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十二臟相使」語)。緣其火足土燥,蒸水化氣,氣降水生,注於膀胱,而後水道能出也。

3. 二十七難

二十七難曰:經有十二,絡有十五,餘三絡者,是何等絡也?然:有陽絡,有陰絡,有脾之大絡,陽絡者,陽蹺之絡也,陰絡者,陰蹺之絡也,故絡有十五焉。

十五絡,見《靈樞·經別》。本以督脈之別、任脈之別與脾之大絡合為十五,不數陰陽二蹺,與此不同。

4. 二十八難

二十八難曰:脈有奇經八脈者,不拘於十二經,何謂也?然:有陽維,有陰維,有陽蹺,有陰蹺,有沖,有督,有任,有帶之脈。凡此八脈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

不拘於經,不與經脈同行也。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凡二十七氣,相隨上下,何獨不拘於經也?然:聖人圖設溝渠,通利水道,以備不然。天雨下降,溝渠滿溢,當此之時,霶霈妄行,聖人不能復圖也,此絡脈滿溢,諸經不能復拘也。

十二經脈,各有疆界,自經脈而入奇經,則經脈不能復拘。譬之天雨下降,溝渠滿溢,霶霈妄行,不拘井田分畫之舊制也。

5. 二十九難

二十九難曰:其奇經八脈者,既不拘於十二經,皆何起何經也?然:督脈者,起於下極之腧,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屬於腦。

下極,篡後之屏翳穴,即會陰也。督行於背,自脊裡而上風府(督脈穴名),入於腦中。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絡舌。

中極,任脈穴名。任行於腹,自腹裡而上關元(任脈穴名),升於頭上。

衝脈者,起於氣衝,並足陽明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

並足陽明之經,《素問·經絡論》作少陰之經(舊本誤在「骨空論」)。按衝脈起於足陽明之氣衝,上會橫骨、大赫等十一穴,皆足少陰經也。

帶脈起於季脅,回身一周。

回,繞也。

陽蹺脈者,起於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風池也。

陽蹺,足太陽之別,起於足太陽之申脈,循外踝上行,入於足少陽之風池也。

陰蹺脈者,亦起於跟中,循內踝上行,至咽喉,交貫衝脈。

陰蹺,足少陰之別,起於足少陰之照海,循內踝,上至咽喉,而交衝脈。

陽維陰維者,維絡於身,故陽維起於諸陽會,陰維起於諸陰交也。

陽維陰維,維絡於身,陽維主一身之表,起於諸陽會,足太陽之金門也,陰維主一身之裡,起於諸陰交,點少陰之築賓也。

比於聖人,圖設溝渠,溝渠滿溢,流於深湖,故聖人不能拘通也。而人脈隆盛,入於八脈,而不環周,溢蓄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故十二經亦不能拘之。其受邪氣,蓄則腫熱,砭射之也。

八脈者,十二經之絡脈也,經脈隆盛,入於八脈,則溢蓄於外,不能灌溉諸經,故經脈不能拘之。其受邪氣感襲,則表陽蓄積,而生腫熱,宜以砭石瀉之也。

6. 三十難

三十難曰:奇經之為病何如?然:陰蹺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為病,陰緩而陽急。沖之為病,逆氣而裡急。督之為病,脊強而厥。任之為病,其內苦結,男子七疝,女子瘕聚。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陽維為病苦寒熱。陰維為病苦心痛。陽維維於陽,陰維維於陰,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此奇經八脈之為病也。

陰蹺行於骽里,病則外緩而內急。陽蹺行於骽外,病則內緩而外急。沖行於身前,病則經氣上衝,逆氣而裡急。督則行於身後,病則經脈失榮,脊強而身厥。任為諸陰之宗,陽根下潛,蟄藏於此,陽泄根拔,寒凝氣結,男子則為七疝,女子則為瘕聚。帶脈環腰如帶,橫束諸經,病則帶脈不束,腹滿,腰冷溶溶,若坐水中。

陽維主一身之表,病則表傷而苦寒熱。陰維主一身之裡,病則里傷而苦心痛。蓋陽維維於諸陽,陰維維於諸陰,若陰陽不能自相維,則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表裡渫越,喪其保障故也。

難經懸解卷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