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懸解》~ 卷下 (3)
卷下 (3)
1. 四十六難
四十六難曰:老人臥而不寐,少壯寐而不寤者何也?然:經言少壯者,血氣盛,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日精,夜不寤。老人血氣衰,肌肉不滑,營衛之道澀,故晝日不能精,夜不能寐也,故知老人不能寐也。
《靈樞·營衛生會篇》。
白話文:
第四十六個難題說:老人躺在床上卻睡不著,年輕力壯的人睡著了卻不會醒來,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是:醫書上說,年輕力壯的人,氣血旺盛,肌肉潤滑,氣的通道暢通,營氣和衛氣的運行正常,所以白天精神充沛,晚上睡著不會醒來。老人氣血衰退,肌肉不潤滑,營氣和衛氣的運行不順暢,所以白天精神不振,晚上也睡不著,因此知道老人睡不著的原因了。
(出自《靈樞·營衛生會篇》)
2. 四十七難
四十七難曰:人面獨能耐寒者何也?然:人頭者,諸陽之會也,諸陰脈皆至頸胸中而還,獨諸陽脈皆上至頭耳,故令面耐寒也。
此難,《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其面不衣一段。足之三陰,自足走胸(其上者,至頸而止),手之三陰,自胸走手(手少陰,上挾咽),手之三陽,自手走頭,足之三陽,自頭走足,惟手足三陽皆上至頭,是諸陽之所會也。
白話文:
第四十七難說:為什麼人只有臉部比較能耐寒呢? 回答是:人的頭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所有陰經的脈氣都只到達頸部和胸部就返回了,只有陽經的脈氣全部向上到達頭部和耳朵,所以才使得臉部比較能耐寒。
這個問題在《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中也有提到臉部不需衣物覆蓋的情形。足部的三條陰經,從足部走向胸部(其中較上的到達頸部就停止了),手部的三條陰經,從胸部走向手部(手少陰經,向上夾著咽喉),手部的三條陽經,從手部走向頭部,足部的三條陽經,從頭部走向足部,只有手部和足部的三條陽經全部向上到達頭部,所以頭部是所有陽氣匯聚的地方。
3. 四十八難
四十八難曰:人有三虛三實,何謂也?然:有脈之虛實,有病之虛實,有診之虛實也。脈之虛實者,濡者為虛,緊牢者為實。病之虛實者,出者為虛,入者為實,言者為虛,不言者為實,緩者為虛,急者為實。診之虛實者,濡者為虛,牢者為實,癢者為虛,痛者為實,外痛內快,則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為內實外虛。
自內而外出者為虛,內先損傷也。自外而內入者為實,外先感襲也。緩者,氣鬆緩也。急者,氣迫急也。
白話文:
第四十八難說:人有三種虛證和三種實證,這是指什麼呢?答案是:有脈象的虛實、病情的虛實、診斷的虛實。脈象的虛實,脈象柔軟無力是虛證,脈象緊張有力是實證。病情的虛實,往外發散的表現是虛證,往內收斂的表現是實證;喜歡說話是虛證,不喜歡說話是實證;病情發展緩慢是虛證,病情發展快速是實證。診斷的虛實,觸診感覺柔軟無力是虛證,觸診感覺堅硬有力是實證;感覺搔癢是虛證,感覺疼痛是實證;外部疼痛但內部感覺舒適,這是外實內虛;內部疼痛但外部感覺舒適,這是內實外虛。
從內部向外發展的病證是虛證,表示內部先受損傷;從外部向內侵入的病證是實證,表示外部先受到邪氣侵襲。緩慢的病證,表示氣機鬆弛;急促的病證,表示氣機迫急。
4. 四十九難
四十九難曰:有正經自病,有五邪所傷,何以別之?然:憂愁思慮則傷心,形寒飲冷則傷肺,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飲食勞倦則傷脾,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是正經自病也。
久坐濕地,則濕土賊水,強力汗出入水,水入汗孔化濕,亦能賊水,故皆傷腎。
何謂五邪?然:有中風,有傷暑,有飲食勞倦,有傷寒,有中濕,此之謂五邪。
五邪,皆自外至者。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風得之?然:其色當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為青,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肝為心邪,故知當赤色也。其病身熱,脅下滿痛,其脈浮大而弦。
肝脈行於兩脅。心脈浮大,肝脈弦。
何以知傷暑得之?然:當惡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為焦臭,入脾為香臭,入肺為腥臭,入腎為腐臭,入肝為臊臭,故知心病傷暑得之,當惡臭也。其病身熱而煩,心痛,其脈浮大而散。
心脈浮大而散。
何以知飲食勞倦得之?然:當喜苦味也。虛為不欲食,實為欲食。何以言之?脾主味,自入為甘,入肺為辛,入腎為咸,入肝為酸,入心為苦,故知脾邪入心,為喜苦味也。其病身熱而體重嗜臥,四肢不收,其脈浮大而緩。
土濕則體重。脾倦則嗜臥。中氣不運,四肢失稟,則縱緩不收。脾脈緩。
何以知傷寒得之?然:當譫言妄語。何以言之?肺主聲,自入為哭,入腎為呻,入肝為呼,入心為言,入脾為歌,故知肺邪入心,為譫言妄語也。其病身熱,洒洒惡寒,甚則喘咳,其脈浮大而澀。
肺脈澀。
何以知中濕得之?然:當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腎主液,自入為唾,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故知腎邪入心,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熱,小腹痛,足脛寒而逆,其脈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腎脈沉濡。
白話文:
四十九難提到:有身體本身的疾病,也有因為外來的五種邪氣所導致的傷害,要如何區分呢?
身體本身的疾病是:憂愁思慮會傷害心臟,身體受寒、喝冷飲會傷害肺臟,憤怒生氣、氣往上衝下不去會傷害肝臟,飲食不當、過度勞累會傷害脾臟,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方、勉強進行水上活動會傷害腎臟。這些是身體本身引起的疾病。
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方,濕氣會侵犯腎臟。勉強出汗後又下水,水從汗孔進入體內會變成濕氣,也會侵犯腎臟,所以這些情況都會傷害腎臟。
所謂的五種邪氣是指什麼呢?它們是:中風、中暑、飲食勞累、傷寒、中濕,這就是所謂的五種邪氣。
五種邪氣都是從體外侵入身體的。
如果心臟生病了,要如何知道是中風引起的呢?答案是:臉色應該會呈現紅色。為什麼呢?因為肝臟掌管臉色,它本身是青色,進入心臟會變成紅色,進入脾臟會變成黃色,進入肺臟會變成白色,進入腎臟會變成黑色。肝臟是心臟的邪氣,所以知道心臟的病如果是中風引起的,臉色就會呈現紅色。這種情況的症狀是身體發熱、胸脅下感到脹滿疼痛,脈象浮大且弦。
肝脈循行於兩脅,心脈呈現浮大,肝脈呈現弦。
要如何知道是中暑引起的呢?答案是:應該會有惡臭。為什麼呢?因為心臟掌管氣味,它本身是焦臭味,進入脾臟會變成香味,進入肺臟會變成腥味,進入腎臟會變成腐臭味,進入肝臟會變成臊臭味。所以知道心臟的病如果是中暑引起的,就會有惡臭味。這種情況的症狀是身體發熱且煩躁不安,心痛,脈象浮大而散。
心脈呈現浮大而散。
要如何知道是飲食勞累引起的呢?答案是:應該會喜歡吃苦味的食物。虛弱的時候會沒有食慾,強壯的時候則會想吃東西。為什麼呢?因為脾臟掌管味覺,它本身是甜味,進入肺臟會變成辛味,進入腎臟會變成鹹味,進入肝臟會變成酸味,進入心臟會變成苦味。所以知道脾臟的邪氣進入心臟,就會喜歡吃苦味的食物。這種情況的症狀是身體發熱、感覺身體沉重、喜歡躺著,四肢無力,脈象浮大而緩。
身體濕氣重,所以會感覺身體沉重。脾臟疲勞,所以會喜歡躺著。中氣運行不順暢,四肢得不到滋養,就會無力而鬆弛。脾脈呈現緩慢的狀態。
要如何知道是傷寒引起的呢?答案是:應該會胡言亂語。為什麼呢?因為肺臟掌管聲音,它本身是哭聲,進入腎臟會變成呻吟聲,進入肝臟會變成呼喊聲,進入心臟會變成言語,進入脾臟會變成歌唱聲。所以知道肺臟的邪氣進入心臟,就會胡言亂語。這種情況的症狀是身體發熱,時而發冷,嚴重時會喘氣咳嗽,脈象浮大而澀。
肺脈呈現澀的狀態。
要如何知道是中濕引起的呢?答案是:應該會喜歡流汗,而且汗水無法停止。為什麼呢?因為腎臟掌管體液,它本身是唾液,進入肝臟會變成眼淚,進入心臟會變成汗水,進入脾臟會變成口水,進入肺臟會變成鼻涕。所以知道腎臟的邪氣進入心臟,就會汗流不止。這種情況的症狀是身體發熱,小腹疼痛,腳和腿感到寒冷,脈象沉濡而大。這是判斷五種邪氣的法則。
腎脈呈現沉濡的狀態。
5. 五十難
五十難曰:病有虛邪,有實邪,有賊邪,有微邪,有正邪,何以別之?然:從後來者為虛邪,從前來者為實邪,從所不勝來者為賊邪,從所勝來者為微邪,自病為正邪。何以言之?假令心病,中風得之為虛邪,傷暑得之為正邪,飲食勞倦得之為實邪,傷寒得之為微邪,中濕得之為賊邪。
心為火,假令心病,中風木邪,火所由生也,是自後來。傷暑火邪,是為自病。飲食勞倦土邪,火之所由生也,是從前來。傷寒金邪,是從所勝來。中濕水邪,是從所不勝來也。
白話文:
《五十難》說:疾病有虛邪、實邪、賊邪、微邪、正邪這五種,要如何區分呢?答案是:從疾病發生之後才出現的,稱為虛邪;從疾病發生之前就存在的,稱為實邪;從剋制自己的一方侵犯而來的,稱為賊邪;從自己能夠剋制的一方侵犯而來的,稱為微邪;疾病本身產生的,稱為正邪。為什麼要這樣說呢?舉例來說,如果是心臟的疾病,因為中風而引起的,屬於虛邪;因為中暑而引起的,屬於正邪;因為飲食不當或過度勞累而引起的,屬於實邪;因為傷寒而引起的,屬於微邪;因為受到濕氣侵犯而引起的,屬於賊邪。
心臟屬火,舉例來說,如果是心臟的疾病,因為中風(屬木)所致,木能生火,是從疾病之後才產生的,所以是虛邪。因為中暑(屬火)而引起的,是疾病本身產生的,所以是正邪。因為飲食不當或過度勞累(屬土)所致,火能生土,是從疾病之前就有的,所以是實邪。因為傷寒(屬金)所致,火能剋金,所以是從自己能夠剋制的一方侵犯而來的,是微邪。因為受到濕氣(屬水)侵犯所致,水能剋火,所以是從剋制自己的一方侵犯而來的,是賊邪。
6. 五十一難
五十一難曰:病有欲得溫者,有欲得寒者,有欲見人者,有不欲見人者,而各不同,病在何臟腑也?然:病欲得寒,而欲見人者,病在腑也。病欲得溫,而不欲見人者,病在臟也。何以言之?腑者陽也,陽病欲得寒,又欲見人,臟者陰也,陰病欲得溫,又欲閉戶獨處,惡聞人聲,故以別知臟腑之病也。
陽病熱,陰病寒,陽病動,陰病靜,其性然也。
白話文:
第五十一難說:病症有喜歡溫熱的,有喜歡寒冷的;有想見人的,有不想見人的,這些情況各有不同,那這些病症是發生在哪些臟腑呢?
答案是:病症如果喜歡寒冷,又想見人的,病在「腑」。病症如果喜歡溫熱,又不想見人的,病在「臟」。為什麼這樣說呢?「腑」屬於陽,陽性的病會喜歡寒冷,也喜歡與人接觸;「臟」屬於陰,陰性的病會喜歡溫熱,也喜歡關起門獨處,討厭聽到人聲。所以可以用這些來區分病是發生在臟還是腑。
陽性的病是熱性的,陰性的病是寒性的;陽性的病會活動,陰性的病會靜止,這是它們的自然屬性。
7. 五十二難
五十二難曰:腑臟發病,根本等不?然:不等也。其不等奈何?臟病者,止而不移,其病不離其處,腑病者,彷彿賁響,上下流行,居處無常,故以此知臟腑根本不同也。
彷彿者,遊移無定之象。賁響,賁走而鳴轉也。
白話文:
五十二難說:臟腑生病,它們的根本病因都相同嗎?答案是:不相同。它們的不同之處在哪裡呢?臟病是靜止不動的,它的病症不會離開發病的地方;而腑病則像是賁響一樣,會上下移動,居無定所。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知道臟腑的根本病因是不同的。
所謂的「彷彿」,指的是病症遊移不定,沒有固定的位置。「賁響」,指的是病氣像賁走動一樣發出聲響。
8. 五十三難
五十三難曰:病有積,有聚,何以別之?然:積者陰氣也,聚者陽氣也,故陰沉而伏,陽浮而動。氣之所積名曰積,氣之所聚名曰聚。積者五臟所生,聚者六腑所成。積者陰氣也,其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終始,左右有所窮處,聚者陽氣也,其始發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常處。故以是別知積聚也。
此申明上章之義。
白話文:
第五十三難說:疾病有「積」和「聚」的區別,要如何分辨呢? 答案是:「積」是屬於陰氣的病症,「聚」是屬於陽氣的病症。所以「積」的病氣會沉伏在體內,「聚」的病氣會浮動不定。「氣」所累積的稱為「積」,「氣」所聚集的稱為「聚」。「積」是五臟所產生的病變,「聚」是六腑所形成的病變。「積」是陰氣的病症,它發作的部位有固定的位置,疼痛不會離開發病部位,而且痛的上下範圍有開始和結束,左右範圍也有一定的界限。「聚」是陽氣的病症,它剛開始發作時沒有固定的根源,上下也沒有固定的停留處,疼痛的地方也不固定。所以可以用這些來分辨「積」和「聚」。
這段文字是用來說明前面章節的涵義。
9. 五十四難
五十四難曰:五臟之積,各有名乎?以何月何日得之?然:肝之積,名曰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發咳逆,㾬瘧,連歲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傳肝,肝當傳脾,脾季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肝復欲還肺,肺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肥氣以季夏戊己日得之。
肝位在左脅,肝膽同氣,咳逆,膽火逆刑肺金也。㾬瘧,膽火閉於重陰之中,鼓動欲出,而陰邪外束,故生寒慄,及其鬱蒸透發,則寒變而為熱也。
心之積,名曰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煩心,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腎病傳心,心當傳肺,肺秋適王,王者不受邪,心復欲還腎,腎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
心位在臍上。
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飲食不為肌膚,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王,王者不受邪,脾復欲還肝,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痞氣以冬壬癸日得之。
脾位在中脘。
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壅,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傳肺,肺當傳肝,肝以春適王,王者不受邪,肺復欲還心,心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息賁以春甲乙日得之。
肺位在右脅。息賁,喘息奔逆也。
腎之積,名曰賁豚,發於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狀,或上或下無時,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氣,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傳腎,腎當傳心,心以夏適王,王者不受邪,腎復欲還脾,脾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賁豚以夏丙丁日得之。此五積之要法也。
腎位在少腹。賁豚發作,狀如豚奔,上至心下,痛苦欲死,故曰賁豚。
白話文:
五臟的積聚,各有名稱嗎?它們分別在什麼月份的日子形成?
答案是:肝的積聚,稱為「肥氣」,在左脅肋下方,像倒扣的杯子,有頭有尾,時間久了無法痊癒,會使人咳嗽氣逆、患瘧疾,多年不癒。這種情況在季夏(農曆六月)的戊日或己日形成。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肺的病邪傳給肝,肝本應傳給脾,而脾在季夏時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侵擾,所以肝的邪氣又想回到肺,肺卻不肯接受,因此積聚形成腫塊,所以知道肥氣是在季夏的戊日或己日形成的。
肝的位置在左脅,肝和膽的氣是相通的,咳嗽氣逆是因為膽火上逆侵犯肺金。瘧疾是因為膽火被陰邪困住,想要發散卻被陰邪束縛,所以產生寒顫,等到鬱積的熱氣透發,寒冷就轉變為發熱。
心的積聚,稱為「伏梁」,從肚臍上方開始,像手臂一樣粗大,向上延伸到心臟下方,時間久了無法痊癒,會使人感到心煩。這種情況在秋季的庚日或辛日形成。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腎的病邪傳給心,心本應傳給肺,而肺在秋季時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侵擾,所以心的邪氣又想回到腎,腎卻不肯接受,因此積聚形成腫塊,所以知道伏梁是在秋季的庚日或辛日形成的。
心的位置在肚臍上方。
脾的積聚,稱為「痞氣」,在胃脘(胃部),覆蓋範圍像盤子一樣大,時間久了無法痊癒,會使人四肢無力、出現黃疸,飲食不能轉化為肌肉,這種情況在冬季的壬日或癸日形成。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肝的病邪傳給脾,脾本應傳給腎,而腎在冬季時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侵擾,所以脾的邪氣又想回到肝,肝卻不肯接受,因此積聚形成腫塊,所以知道痞氣是在冬季的壬日或癸日形成的。
脾的位置在胃的中脘。
肺的積聚,稱為「息賁」,在右脅肋下方,像倒扣的杯子,時間久了無法痊癒,會使人忽冷忽熱、喘咳,甚至發生肺氣壅塞。這種情況在春季的甲日或乙日形成。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心的病邪傳給肺,肺本應傳給肝,而肝在春季時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侵擾,所以肺的邪氣又想回到心,心卻不肯接受,因此積聚形成腫塊,所以知道息賁是在春季的甲日或乙日形成的。
肺的位置在右脅。息賁指的是呼吸急促、向上奔逆。
腎的積聚,稱為「賁豚」,從少腹(小腹)開始發作,向上到心臟下方,形狀像小豬奔跑,時上時下,沒有規律,時間久了無法痊癒,會使人喘氣急促、骨頭痿弱、氣虛。這種情況在夏季的丙日或丁日形成。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脾的病邪傳給腎,腎本應傳給心,而心在夏季時當令,當令的臟腑不受邪氣侵擾,所以腎的邪氣又想回到脾,脾卻不肯接受,因此積聚形成腫塊,所以知道賁豚是在夏季的丙日或丁日形成的。以上是五種積聚的主要原則。
腎的位置在少腹。賁豚發作時,感覺像小豬在腹部奔跑,向上到心臟下方,疼痛難忍,所以稱為賁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