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懸解》~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四十六難

四十六難曰:老人臥而不寐,少壯寐而不寤者何也?然:經言少壯者,血氣盛,肌肉滑,氣道通,營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日精,夜不寤。老人血氣衰,肌肉不滑,營衛之道澀,故晝日不能精,夜不能寐也,故知老人不能寐也。

《靈樞·營衛生會篇》。

白話文:

《四十六難》提出:老年人躺著卻難以入睡,年輕人睡得沈卻不易醒來,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醫書上說:年輕人血氣旺盛,肌肉潤澤,氣血通道順暢,營衛之氣的運行正常無阻,所以白天精神飽滿,晚上沈睡不醒。老年人則血氣衰弱,肌肉乾枯,營衛之氣運行不暢,因此白天精神不濟,夜晚難以入睡。由此可知,老年人確實容易失眠。

(此段出自《靈樞·營衛生會篇》)

2. 四十七難

四十七難曰:人面獨能耐寒者何也?然:人頭者,諸陽之會也,諸陰脈皆至頸胸中而還,獨諸陽脈皆上至頭耳,故令面耐寒也。

此難,《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其面不衣一段。足之三陰,自足走胸(其上者,至頸而止),手之三陰,自胸走手(手少陰,上挾咽),手之三陽,自手走頭,足之三陽,自頭走足,惟手足三陽皆上至頭,是諸陽之所會也。

白話文:

四十七難
人臉為什麼能夠獨自耐受寒冷呢?這是因為人的頭部是所有陽經會聚的地方。所有的陰經脈氣都只到達頸部或胸部就返回,唯有陽經的脈氣全都向上行至頭部,所以臉部能夠耐受寒冷。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中「其面不衣」一段提到:足部三條陰經的循行是從腳部上行到胸部(最上面的部分僅到頸部為止),手部的三條陰經則從胸部走向手部(其中手少陰經向上經過咽喉)。手部的三條陽經由手部走向頭部,足部的三條陽經從頭部走向腳部。只有手、足的三條陽經全都上行至頭部,因此頭部是諸陽經交會的地方。

3. 四十八難

四十八難曰:人有三虛三實,何謂也?然:有脈之虛實,有病之虛實,有診之虛實也。脈之虛實者,濡者為虛,緊牢者為實。病之虛實者,出者為虛,入者為實,言者為虛,不言者為實,緩者為虛,急者為實。診之虛實者,濡者為虛,牢者為實,癢者為虛,痛者為實,外痛內快,則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為內實外虛。

自內而外出者為虛,內先損傷也。自外而內入者為實,外先感襲也。緩者,氣鬆緩也。急者,氣迫急也。

白話文:

《四十八難》

人體的狀況可分為三種虛證和三種實證,是指什麼呢?指的是脈象的虛實、病症的虛實以及診斷症狀的虛實。

脈象虛實方面:脈象濡弱屬虛,脈象緊而牢實屬實。病症虛實方面:症狀向外發散(如出汗)為虛,病邪向內深入(如積滯)為實;患者能言語說明(症狀輕淺)為虛,沈默不語(病重)為實;病情進展緩慢為虛,突發急驟為實。診斷症狀虛實方面:觸摸組織鬆軟濡弱為虛,堅硬牢實為實;感覺瘙癢為虛,疼痛為實。若體表疼痛而體內舒適,屬外實內虛;體內疼痛而體表無礙,則屬內實外虛。

病因方面:病勢由體內向體表外發為虛證,多因內部先受損;病邪從體表向體內深入為實證,多因外邪先侵襲。所謂"緩",指氣機松馳緩慢;"急"則指氣機壅塞緊迫。

4. 四十九難

四十九難曰:有正經自病,有五邪所傷,何以別之?然:憂愁思慮則傷心,形寒飲冷則傷肺,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傷肝,飲食勞倦則傷脾,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是正經自病也。

久坐濕地,則濕土賊水,強力汗出入水,水入汗孔化濕,亦能賊水,故皆傷腎。

何謂五邪?然:有中風,有傷暑,有飲食勞倦,有傷寒,有中濕,此之謂五邪。

五邪,皆自外至者。

假令心病,何以知中風得之?然:其色當赤。何以言之?肝主色,自入為青,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肺為白,入腎為黑,肝為心邪,故知當赤色也。其病身熱,脅下滿痛,其脈浮大而弦。

肝脈行於兩脅。心脈浮大,肝脈弦。

何以知傷暑得之?然:當惡臭。何以言之?心主臭,自入為焦臭,入脾為香臭,入肺為腥臭,入腎為腐臭,入肝為臊臭,故知心病傷暑得之,當惡臭也。其病身熱而煩,心痛,其脈浮大而散。

心脈浮大而散。

何以知飲食勞倦得之?然:當喜苦味也。虛為不欲食,實為欲食。何以言之?脾主味,自入為甘,入肺為辛,入腎為咸,入肝為酸,入心為苦,故知脾邪入心,為喜苦味也。其病身熱而體重嗜臥,四肢不收,其脈浮大而緩。

土濕則體重。脾倦則嗜臥。中氣不運,四肢失稟,則縱緩不收。脾脈緩。

何以知傷寒得之?然:當譫言妄語。何以言之?肺主聲,自入為哭,入腎為呻,入肝為呼,入心為言,入脾為歌,故知肺邪入心,為譫言妄語也。其病身熱,洒洒惡寒,甚則喘咳,其脈浮大而澀。

肺脈澀。

何以知中濕得之?然:當喜汗出不可止。何以言之?腎主液,自入為唾,入肝為泣,入心為汗,入脾為涎,入肺為涕,故知腎邪入心,為汗出不可止也。其病身熱,小腹痛,足脛寒而逆,其脈沉濡而大。此五邪之法也。

腎脈沉濡。

白話文:

四十九難

人有因自身經脈失調而生的疾病,也有因外邪侵襲而傷身的情況,如何區分呢?

正經自病

  • 憂愁思慮過度會損傷心臟。
  • 身體受寒或飲食過冷會損傷肺臟。
  • 憤怒導致氣逆上行而不降會損傷肝臟。
  • 飲食不節或過度勞累會損傷脾臟。
  • 久坐潮濕之地或勉強用力後入水會損傷腎臟。

補充說明:久坐濕地會使濕氣侵犯腎水;強力勞動後出汗入水,水濕侵入汗孔化為濕邪,同樣損傷腎臟。

何謂五邪
五邪是指外來的致病因素,包括:中風、傷暑、飲食勞倦、傷寒、中濕。

如何區分五邪致病?

1. 心病因中風而起

  • 判斷依據:面色發赤。(肝主五色,影響心則現赤色。)
  • 症狀:身熱、脅下脹痛,脈象浮大而弦。(心脈浮大,肝脈弦。)

2. 心病因傷暑而起

  • 判斷依據:厭惡惡臭。(心主五臭,暑邪入心則惡臭。)
  • 症狀:身熱、心煩、心痛,脈象浮大而散。(心脈浮大而散。)

3. 心病因飲食勞倦而起

  • 判斷依據:偏愛苦味。(脾主五味,影響心則喜苦。)
  • 症狀:身熱、身體沈重、嗜睡、四肢無力,脈象浮大而緩。(脾脈緩。)

4. 心病因傷寒而起

  • 判斷依據:胡言亂語。(肺主五聲,影響心則言語錯亂。)
  • 症狀:身熱、惡寒,嚴重時喘咳,脈象浮大而澀。(肺脈澀。)

5. 心病因中濕而起

  • 判斷依據:冷汗不止。(腎主五液,影響心則多汗。)
  • 症狀:身熱、小腹痛、小腿冰冷,脈象沈濡而大。(腎脈沈濡。)

以上即為五邪致病的辨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