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懸解》~ 卷下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下 (10)

1. 六十七難

六十七難曰:五臟六腑,各有井滎俞經合,皆何所主?然:經言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此五臟六腑井滎俞經合所主病也。

白話文:

六十七難

五臟六腑各有井、滎、俞、經、合等穴位,它們分別主治什麼疾病呢?

回答:醫經上說,經氣湧出的地方叫“井”,經氣流過的地方叫“滎”,經氣灌注的地方叫“俞”,經氣行走的地方叫“經”,經氣深入匯合的地方叫“合”。每類穴位的主治病症如下:

  • 井穴:主治心窩下脹滿;
  • 滎穴:主治身體發熱;
  • 俞穴:主治身體沈重、關節疼痛;
  • 經穴:主治氣喘、咳嗽、惡寒發熱;
  • 合穴:主治氣逆、洩瀉。

以上便是五臟六腑井、滎、俞、經、合穴所主治的病症。

2. 六十八難

六十八難曰:五臟募皆在陰,俞皆在陽者,何謂也?然:陰病行陽,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俞在陽也。

五臟之募皆在腹,肝之募期門,心之募巨闕,脾之募章門,肺之募中府,腎之募京門,俞皆在背,總出於足太陽之經。背為陽,腹為陰,陰病必行於陽,陽病必行於陰,故令募在於腹,俞在於背也。以募者,臟中陽氣之所結也,是以陽病行於陰,俞者,臟中陰氣之所輸也,是以陰病行於陽也。

白話文:

第六十八難問道:五臟的募穴都在屬陰的部位,而俞穴都在屬陽的部位,這是什麼道理呢?回答說:這是因為陰性的病症會反應在陽部,陽性的病症會反應在陰部,所以讓募穴位於陰處,俞穴位於陽處。

五臟的募穴都位於腹部:肝的募穴是期門,心的募穴是巨闕,脾的募穴是章門,肺的募穴是中府,腎的募穴是京門;而所有俞穴都位於背部,歸屬於足太陽經。背部屬陽,腹部屬陰,陰病必定會反應在陽部,陽病必定會反應在陰部,因此讓募穴位於腹部,俞穴位於背部。因為募穴是五臟中陽氣的匯聚之處,所以陽病會反應在陰部;俞穴是五臟中陰氣的輸送之處,所以陰病會反應在陽部。

3. 六十九難

六十九難曰:經言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虛不實,以經取之,何謂也?然: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當先補之,然後瀉之。不實不虛,以經取之者,是正經自生病,不中他邪也,當自取其經,故言以經取之。

經,《靈樞·經脈》。自取其經,取其本經,不取其子母也。

白話文:

六十九難

經典上說:虛證要用補法,實證要用瀉法,如果不虛不實,就從經絡本身調治。這是什麼意思呢?

回答:

  • 虛證補其母:對於虛弱的病症,要補益其母臟(五行中生它的臟腑)。
  • 實證瀉其子:對於實盛的病症,要瀉其子臟(五行中它所生的臟腑)。操作時應先補虛,再瀉實。
  • 不實不虛,以經取之:若病症既不實也不虛,表示是經絡自身失衡,未受外邪影響,此時直接調治該經絡本身即可,不需牽涉子母臟腑。

註解:
「經」指的是《靈樞·經脈篇》。「自取其經」意為治療時只取本經穴位或方法,不涉及子母補瀉的原則。

4. 七十難

七十難曰:經言春夏刺淺,秋冬刺深者,何謂也?然:春夏者,陽氣在上,人氣亦在上,故當淺取之,秋冬者,陽氣在下,人氣亦在下,故當深取之。

經,《素問》「四時刺逆從論」諸篇。

春夏各致一陰,秋冬各致一陽者,何謂也?然:春夏溫,必致一陰者,初下針,沉之至腎肝之部,得氣,引而持之陰也,秋冬寒,必致一陽者,初內針,淺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氣,推而內之陽也,是謂春夏必致一陰、秋冬必致一陽也。

腎肝之部,筋骨也。心肺之部,皮脈也。

白話文:

《七十難》

主題:七十難

內容:

問題:醫經上說春夏季節針刺宜淺,秋冬季節針刺宜深,這是什麼道理?

回答:春夏時節,陽氣浮於人體上部,人的氣血也趨向體表,所以應當淺刺;秋冬時節,陽氣沈於人體下部,人的氣血也趨向體內,所以應當深刺。

問題:醫經說春夏治療要引入陰氣,秋冬治療要引入陽氣,這又是什麼道理?

回答:春夏氣候溫暖,需引入陰氣的操作方法是:剛進針時要深刺至肝腎所主的層次(筋骨),待得氣後,將針提舉並保持在較淺的陰分;秋冬氣候寒冷,需引入陽氣的操作方法是:初始進針要淺刺至心肺所主的層次(皮膚血脈),待得氣後,再將針推進至較深的陽分。這就是所謂春夏必引陰氣、秋冬必引陽氣的針刺要領。

(補充說明:肝腎所主的層次指筋骨部位;心肺所主的層次指皮膚血脈部位。)

5. 七十一難

七十一難曰:經言刺營無傷衛,刺衛無傷營,何謂也?然:針陽者,臥針而刺之,刺陰者,先以左手攝按所針滎俞之處,氣散乃內針,是謂刺營無傷衛,刺衛無傷營也。

衛為陽,營為陰,刺衛者,臥針而刺之,則不傷營,衛行脈外,針入淺也,刺營者,先以左手攝按所針滎俞之處,衛氣開散乃內針,則不傷衛,營行脈中,針入雖深,而未嘗及衛也。

白話文:

《七十一難》說:醫經上講,針刺營分不要傷及衛分,針刺衛分不要傷及營分,這是什麼意思呢?回答是:針刺屬陽的衛分時,要橫臥針身淺刺;針刺屬陰的營分時,要先用左手揉按所要針刺的滎穴或俞穴部位,等衛氣散開後再進針。這就是所謂的"刺營不傷衛,刺衛不傷營"。

衛屬陽,營屬陰。刺衛分時橫臥針身淺刺,就不會傷及營分,因為衛氣運行在脈外,進針較淺;刺營分時先用左手按壓穴位使衛氣散開再進針,就不會傷及衛分,因為營氣運行在脈中,雖然進針較深,但不會觸及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