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懸解》~ 卷下 (9)

回本書目錄

卷下 (9)

1. 六十二難

六十二難曰:臟井滎有五,腑獨有六者,何謂也?然:腑者,陽也,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腧,名曰原,所以腑有六者,亦與三焦共一氣也。

五臟五腧,井滎俞經合也,六腑六腧,井滎俞原經合也,詳見《靈樞·本輸》。腑有六腧者,以五腑之外,又有三焦一腑,故多置一原穴以配之,此亦與三焦共一氣也。

白話文:

《六十二難》

五臟的井穴和滎穴共有五個,為何六腑卻有六個呢?這是因為六腑屬陽,而三焦之氣運行於諸陽經之間,因此特別設立一個稱為「原穴」的腧穴。所以六腑共有六個腧穴,也是因為與三焦同屬一氣。

五臟的腧穴有五個:井、滎、俞、經、合;六腑的腧穴則有六個:井、滎、俞、原、經、合(詳細內容見《靈樞·本輸》篇)。六腑之所以有六個腧穴,是因為除了五腑之外,還有三焦這一腑,因而多設一個原穴來配合,這也是因為三焦與六腑同屬一氣的緣故。

2. 六十三難

六十三難曰:十變言五臟六腑滎合,皆以井為始者,何謂也?然:井者,東方木也,萬物之始生,故蚑行喘息,蜎飛蠕動,當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歲數始於春,日數始於甲,故以井為始也。

滎合以井為始,義詳《靈樞·本輸)。蚑行喘息,蜎飛蠕動,謂行息飛動,一切諸蟲也。

白話文:

《六十三難》說到:古代醫書《十變》提及五臟六腑的滎穴與合穴,都以井穴為起始點,這是什麼道理呢?
這是因為:井穴屬東方木行,象徵萬物初生之際。舉凡爬行呼吸的生物,或飛翔蠕動的昆蟲,所有生命皆在春季萌發。因此一年從春季起始,日辰從天干甲開始,所以針灸療法也以井穴作為開端。

關於滎穴、合穴以井穴為始的深意,可參閱《靈樞·本輸》篇。「蚑行喘息,蜎飛蠕動」泛指一切能爬行、呼吸、飛翔、活動的蟲類生物。

3. 六十四難

六十四難曰:十變又言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俞土,陽俞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陰陽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剛柔之事也。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陽井庚,庚者,乙之剛也,陰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為木,故言陰井木也,庚為金,故言陽井金也。余皆仿此。

陰井木,陽井金,義詳《靈樞·本輸》。

白話文:

第六十四難說:在十種變化的理論中又提到,陰經的井穴屬木,陽經的井穴屬金;陰經的滎穴屬火,陽經的滎穴屬水;陰經的俞穴屬土,陽經的俞穴屬木;陰經的經穴屬金,陽經的經穴屬火;陰經的合穴屬水,陽經的合穴屬土。陰陽經的穴位屬性都不相同,這是什麼道理呢?回答說:這是關於剛柔相配的道理。陰經井穴對應乙木,陽經井穴對應庚金。陽經井穴屬庚金,庚是乙的剛;陰經井穴屬乙木,乙是庚的柔。乙屬木,所以說陰經井穴屬木;庚屬金,所以說陽經井穴屬金。其餘的都可以依此類推。

陰經井穴屬木,陽經井穴屬金,這個道理在《靈樞·本輸》篇中有詳細說明。

4. 六十五難

六十五難曰:經言所出為井,所入為合,其法奈何?然:所出為井,井者,東方春也,萬物始生,故言所出為井;所入為合,合者,北方冬也,陽氣入藏,故言所入為合也。

萬物出於春,井之義也。陽氣入於冬,合之義也。

白話文:

六十五難問:醫經上所說經脈之氣外出的起點稱為「井穴」,經脈之氣內入的終點稱為「合穴」,這種說法的原理是什麼?回答:所謂「所出為井」,是因井穴象徵東方春季,此時萬物開始萌發,故將經氣初出的穴位比擬為井;所謂「所入為合」,是因合穴象徵北方冬季,此時陽氣潛藏於內,故將經氣內入的穴位稱作合。

萬物萌生於春季的特質,正與井穴「初發」的涵義相通。陽氣伏藏於冬季的特性,則與合穴「內聚」的意涵相應。

5. 六十六難

六十六難曰:經言肺之原,出於太淵,心之原,出於大陵,肝之原,出於太衝,脾之原,出於太白,腎之原,出於太谿,少陰之原,出於兌骨,膽之原,出於丘墟,胃之原,出於衝陽,三焦之原,出於陽池,膀胱之原,出於京骨,大腸之原,出於合谷,小腸之原,出於腕骨,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何也?然:五臟俞者,三焦之所行,氣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何也?然: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肺之原,出於太淵五句,義見《靈樞·九針十二原》,此皆五臟之俞穴也,左右各一,共十穴,連膏之原、肓之原(膏之原,出於鳩尾,肓之原,出於脖胦),合為十二原。少陰之原,出於兌骨,謂神門也,手少陰無腧,所謂心之原出於大陵者,皆手厥陰之腧也(義見《靈樞·逆順肥瘦》,舊本誤在「邪客」),故此補少陰之原句。膽之原,出於丘墟六句,義見《靈樞·本輸),此皆六腑之原穴也。

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謂「九針十二原」中,皆以五臟之俞穴為原,非謂六腑也,以五臟之俞,乃三焦之所行,是其氣所留止,故稱曰原。蓋腎間動氣,一身之原氣也,三焦者,腎中原氣之別使,行於上下三焦,經歷五臟六腑之俞穴,其所留止,輒謂之原,以其原於動氣間而得名也。

白話文:

第六十六難

經書上說:肺的原穴在太淵,心的原穴在大陵,肝的原穴在太衝,脾的原穴在太白,腎的原穴在太谿,少陰經的原穴在兌骨(神門),膽的原穴在丘墟,胃的原穴在衝陽,三焦的原穴在陽池,膀胱的原穴在京骨,大腸的原穴在合谷,小腸的原穴在腕骨。那麼,為什麼十二經的原穴都以「俞穴」為名呢?

這是因為:五臟的俞穴,是三焦之氣運行停留的地方。

為何將三焦所行的俞穴稱為「原穴」呢?

因為臍下腎間的動氣(命門之氣),是人體的生命根源,也是十二經的根本,所以稱為「原」。三焦則是原氣運行的通道,負責輸布上中下三焦之氣,流經五臟六腑。所謂的「原」,其實是三焦的尊稱,因此它所停留的穴位就被稱為「原穴」。當五臟六腑有病時,都可取用其對應的原穴來治療。

關於「肺之原出於太淵」等五句的解釋,可見於《靈樞·九針十二原》。這些都是五臟的俞穴,左右各一,共十穴,再加上膏之原(鳩尾)和肓之原(脖胦),合為十二原穴。至於「少陰之原出於兌骨」,指的是神門穴。由於手少陰心經本身無腧穴,所以「心之原出於大陵」實際上是手厥陰心包經的腧穴(根據《靈樞·逆順肥瘦》,舊本誤載於「邪客」篇),因此此處補上少陰經的原穴。

「膽之原出於丘墟」等六句,解釋可見於《靈樞·本輸》,這些都是六腑的原穴。

所謂「十二經皆以俞為原」,是指《九針十二原》中,將五臟的俞穴作為原穴,而非六腑的俞穴。因為五臟的俞穴是三焦之氣運行停留之處,所以稱為「原」。

簡言之,腎間的動氣是全身的原氣來源,而三焦則是原氣的傳輸通道,運行於上中下三焦,經過五臟六腑的俞穴,所停留之處便稱為「原」,因其根源於腎間動氣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