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難經懸解》~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六十二難

六十二難曰:臟井滎有五,腑獨有六者,何謂也?然:腑者,陽也,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腧,名曰原,所以腑有六者,亦與三焦共一氣也。

五臟五腧,井滎俞經合也,六腑六腧,井滎俞原經合也,詳見《靈樞·本輸》。腑有六腧者,以五腑之外,又有三焦一腑,故多置一原穴以配之,此亦與三焦共一氣也。

白話文:

第六十二難說:五臟各有井、滎等五個穴位,而六腑卻各有六個穴位,這是為什麼呢?

答:腑屬陽,三焦運行於全身的陽經脈絡,因此在腑的穴位中設置一個特別的穴位,叫做「原穴」。所以腑有六個穴位,也是因為它和三焦共用同一股氣。

五臟各有井、滎、俞、經、合五個穴位,六腑則各有井、滎、俞、原、經、合六個穴位,詳細內容可參考《靈樞·本輸》篇。六腑比五臟多一個穴位的原因,是因為除了五個臟器之外,還有三焦這個腑,所以特別多設一個原穴來配合它,這也表示六腑和三焦共用一股氣。

2. 六十三難

六十三難曰:十變言五臟六腑滎合,皆以井為始者,何謂也?然:井者,東方木也,萬物之始生,故蚑行喘息,蜎飛蠕動,當生之物,莫不以春生,故歲數始於春,日數始於甲,故以井為始也。

滎合以井為始,義詳《靈樞·本輸)。蚑行喘息,蜎飛蠕動,謂行息飛動,一切諸蟲也。

白話文:

第六十三難提到:十種變化說明五臟六腑的滎穴、合穴,都以井穴為開端,這是什麼意思呢?回答說:井穴,代表東方的木,是萬物開始生長的地方。所以凡是爬行喘息的、飛翔蠕動的,所有正在生長的生物,沒有不是在春天開始生長的。因此一年的開始在春天,一天的開始在甲日,所以說是以井穴為開始。

滎穴、合穴以井穴為開始的道理,詳細記載於《靈樞·本輸》篇。所謂的「蚑行喘息,蜎飛蠕動」,指的是爬行、呼吸、飛動,所有一切的蟲類。

3. 六十四難

六十四難曰:十變又言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俞土,陽俞木,陰經金,陽經火,陰合水,陽合土,陰陽皆不同,其意何也?然:是剛柔之事也。陰井乙木,陽井庚金,陽井庚,庚者,乙之剛也,陰井乙,乙者,庚之柔也。乙為木,故言陰井木也,庚為金,故言陽井金也。余皆仿此。

陰井木,陽井金,義詳《靈樞·本輸》。

白話文:

第六十四難說:為什麼要說陰經的井穴屬木,陽經的井穴屬金,陰經的滎穴屬火,陽經的滎穴屬水,陰經的俞穴屬土,陽經的俞穴屬木,陰經的經穴屬金,陽經的經穴屬火,陰經的合穴屬水,陽經的合穴屬土,陰經和陽經的五輸穴所屬的五行都不同呢?

回答說:這是關於剛柔關係的道理。陰經的井穴屬乙木,陽經的井穴屬庚金,陽經的井穴屬庚金,庚金是乙木的剛強一面,陰經的井穴屬乙木,乙木是庚金的柔和一面。乙屬木,所以說陰經井穴屬木,庚屬金,所以說陽經井穴屬金。其餘的穴位五行歸屬也都是依照這個道理類推的。

關於陰經的井穴屬木,陽經的井穴屬金的詳細解釋,可以參考《靈樞·本輸》篇。

4. 六十五難

六十五難曰:經言所出為井,所入為合,其法奈何?然:所出為井,井者,東方春也,萬物始生,故言所出為井;所入為合,合者,北方冬也,陽氣入藏,故言所入為合也。

萬物出於春,井之義也。陽氣入於冬,合之義也。

白話文:

第六十五難說:經文提到「所出為井,所入為合」,這個法則是什麼意思呢?解釋是:所出稱為「井」,「井」代表東方,象徵春天,萬物開始生長,所以說「所出為井」;所入稱為「合」,「合」代表北方,象徵冬天,陽氣收藏起來,所以說「所入為合」。

萬物在春天開始生長,這就是「井」的意義。陽氣在冬天收藏起來,這就是「合」的意義。

5. 六十六難

六十六難曰:經言肺之原,出於太淵,心之原,出於大陵,肝之原,出於太衝,脾之原,出於太白,腎之原,出於太谿,少陰之原,出於兌骨,膽之原,出於丘墟,胃之原,出於衝陽,三焦之原,出於陽池,膀胱之原,出於京骨,大腸之原,出於合谷,小腸之原,出於腕骨,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何也?然:五臟俞者,三焦之所行,氣之所留止也。

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何也?然: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五臟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肺之原,出於太淵五句,義見《靈樞·九針十二原》,此皆五臟之俞穴也,左右各一,共十穴,連膏之原、肓之原(膏之原,出於鳩尾,肓之原,出於脖胦),合為十二原。少陰之原,出於兌骨,謂神門也,手少陰無腧,所謂心之原出於大陵者,皆手厥陰之腧也(義見《靈樞·逆順肥瘦》,舊本誤在「邪客」),故此補少陰之原句。膽之原,出於丘墟六句,義見《靈樞·本輸),此皆六腑之原穴也。

十二經皆以俞為原者,謂「九針十二原」中,皆以五臟之俞穴為原,非謂六腑也,以五臟之俞,乃三焦之所行,是其氣所留止,故稱曰原。蓋腎間動氣,一身之原氣也,三焦者,腎中原氣之別使,行於上下三焦,經歷五臟六腑之俞穴,其所留止,輒謂之原,以其原於動氣間而得名也。

白話文:

六十六難說:經書上說,肺的原氣出自太淵穴,心的原氣出自大陵穴,肝的原氣出自太衝穴,脾的原氣出自太白穴,腎的原氣出自太谿穴,少陰經的原氣出自兌骨穴,膽的原氣出自丘墟穴,胃的原氣出自衝陽穴,三焦的原氣出自陽池穴,膀胱的原氣出自京骨穴,大腸的原氣出自合谷穴,小腸的原氣出自腕骨穴。為什麼十二經脈都以「俞」穴作為「原」穴呢?

答:五臟的「俞」穴,是三焦之氣運行的通道,也是氣停留的地方。

那為什麼三焦所運行的「俞」穴又稱為「原」穴呢?

答:肚臍下腎臟之間的動氣,是人的生命之本,是十二經脈的根本,所以稱之為「原」。三焦是原氣分化而來的使者,主要負責通行上、中、下三焦的氣,經歷五臟六腑,凡是原氣停留的地方,就稱之為「原」。五臟六腑有疾病時,都應該取用它的「原」穴來治療。

肺的原氣出自太淵穴等五句話,意思和《靈樞經‧九針十二原》篇相同,這些都是五臟的「俞」穴,左右各有一個,總共十個穴位,加上膏的原穴(出自鳩尾穴)和肓的原穴(出自脖胦穴),合起來就是十二原穴。少陰經的原氣出自兌骨穴,也就是神門穴,手少陰經沒有「腧」穴,所謂心的原氣出自大陵穴,指的其實是手厥陰經的「腧」穴(意思和《靈樞經‧逆順肥瘦》篇相同,舊版本錯誤地放在「邪客」篇),所以這裡補充少陰經原穴的說法。膽的原氣出自丘墟穴等六句話,意思和《靈樞經‧本輸》篇相同,這些都是六腑的「原」穴。

十二經脈都以「俞」穴作為「原」穴,指的是《九針十二原》篇中,都以五臟的「俞」穴作為「原」,而不是指六腑的穴位。因為五臟的「俞」穴是三焦之氣運行的通道,也是氣停留的地方,所以稱之為「原」。因為腎臟之間的動氣,是全身的原氣,三焦是腎中原氣分化而來的使者,運行於上、中、下三焦,經歷五臟六腑的「俞」穴,它所停留的地方,就稱之為「原」,因為它源於動氣而得名。

6. 六十七難

六十七難曰:五臟六腑,各有井滎俞經合,皆何所主?然:經言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此五臟六腑井滎俞經合所主病也。

白話文:

第六十七難說:五臟六腑,各自有井穴、滎穴、俞穴、經穴、合穴,這些穴位各自主管什麼呢?答案是:經書上說,氣血所發出的地方叫做井穴,氣血稍微流動的地方叫做滎穴,氣血注入的地方叫做俞穴,氣血運行的路徑叫做經穴,氣血匯入的地方叫做合穴。井穴主要治療胸口滿悶的感覺;滎穴主要治療身體發熱的症狀;俞穴主要治療身體沉重和關節疼痛的症狀;經穴主要治療喘氣、咳嗽、忽冷忽熱的症狀;合穴主要治療氣機上逆和腹瀉的症狀。這些就是五臟六腑的井穴、滎穴、俞穴、經穴、合穴各自主要治療的疾病。

7. 六十八難

六十八難曰:五臟募皆在陰,俞皆在陽者,何謂也?然:陰病行陽,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俞在陽也。

五臟之募皆在腹,肝之募期門,心之募巨闕,脾之募章門,肺之募中府,腎之募京門,俞皆在背,總出於足太陽之經。背為陽,腹為陰,陰病必行於陽,陽病必行於陰,故令募在於腹,俞在於背也。以募者,臟中陽氣之所結也,是以陽病行於陰,俞者,臟中陰氣之所輸也,是以陰病行於陽也。

白話文:

第六十八難說:五臟的募穴都在身體的陰面,而俞穴都在身體的陽面,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陰經的病會往陽經走,陽經的病會往陰經走,所以才讓募穴在陰面,俞穴在陽面。

五臟的募穴都在腹部,例如肝的募穴是期門穴,心的募穴是巨闕穴,脾的募穴是章門穴,肺的募穴是中府穴,腎的募穴是京門穴。俞穴都在背部,而且都屬於足太陽膀胱經。背部為陽,腹部為陰,陰經的病一定會往陽經走,陽經的病一定會往陰經走,所以才讓募穴在腹部,俞穴在背部。募穴,是臟腑中陽氣匯聚的地方,因此陽經的病會往陰經走。俞穴,是臟腑中陰氣輸出的地方,因此陰經的病會往陽經走。

8. 六十九難

六十九難曰:經言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虛不實,以經取之,何謂也?然: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當先補之,然後瀉之。不實不虛,以經取之者,是正經自生病,不中他邪也,當自取其經,故言以經取之。

經,《靈樞·經脈》。自取其經,取其本經,不取其子母也。

白話文:

第六十九難提到:經典說「虛弱的要補益,強盛的要瀉去」,但如果不是虛弱也不是強盛,就要根據經絡來治療,這是什麼意思呢? 答案是:虛弱的要補益它的母經,強盛的要瀉去它的子經,應該先補益,然後再瀉去。如果不是虛弱也不是強盛,根據經絡來治療,指的是正經本身產生病變,沒有其他邪氣入侵,這時就應該直接取用它本身所屬的經絡治療,所以說要「根據經絡來治療」。

這裡提到的「經」,指的是《靈樞·經脈》這本書所說的經脈。而「取其本經」的意思,就是直接取用患病的經絡本身,而不是去取用它的子母經。

9. 七十難

七十難曰:經言春夏刺淺,秋冬刺深者,何謂也?然:春夏者,陽氣在上,人氣亦在上,故當淺取之,秋冬者,陽氣在下,人氣亦在下,故當深取之。

經,《素問》「四時刺逆從論」諸篇。

春夏各致一陰,秋冬各致一陽者,何謂也?然:春夏溫,必致一陰者,初下針,沉之至腎肝之部,得氣,引而持之陰也,秋冬寒,必致一陽者,初內針,淺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氣,推而內之陽也,是謂春夏必致一陰、秋冬必致一陽也。

腎肝之部,筋骨也。心肺之部,皮脈也。

白話文:

《七十難》說:醫書上說春天和夏天針刺要淺,秋天和冬天針刺要深,這是什麼意思呢? 答案是:春天和夏天,人體的陽氣往上走,人體的氣也往上走,所以針刺要淺取;秋天和冬天,人體的陽氣往下走,人體的氣也往下走,所以針刺要深取。

這裡說的醫書,指的是《黃帝內經·素問》中「四時刺逆從論」等篇章。

又說春天和夏天都要引導出「一陰」,秋天和冬天都要引導出「一陽」,這是什麼意思呢? 答案是:春天和夏天氣候溫暖,所以要引導出「一陰」,指的是剛下針時,針要沉入到腎和肝的位置,等到得氣後,再向上提針並維持住,這就是引導出「陰」;秋天和冬天氣候寒冷,所以要引導出「一陽」,指的是剛下針時,針要淺浮到心和肺的位置,等到得氣後,再將針推入,這就是引導出「陽」。這就是所謂的春天和夏天一定要引導出「一陰」,秋天和冬天一定要引導出「一陽」。

這裡的腎和肝的部位,指的是筋骨的部位;心和肺的部位,指的是皮膚和脈絡的部位。

10. 七十一難

七十一難曰:經言刺營無傷衛,刺衛無傷營,何謂也?然:針陽者,臥針而刺之,刺陰者,先以左手攝按所針滎俞之處,氣散乃內針,是謂刺營無傷衛,刺衛無傷營也。

衛為陽,營為陰,刺衛者,臥針而刺之,則不傷營,衛行脈外,針入淺也,刺營者,先以左手攝按所針滎俞之處,衛氣開散乃內針,則不傷衛,營行脈中,針入雖深,而未嘗及衛也。

白話文:

第七十一難說:經典提到「扎營分的時候不要傷到衛分,扎衛分的時候不要傷到營分」,這是什麼意思呢?答案是:扎陽分的時候,要橫著下針;扎陰分的時候,要先用左手按住要扎的穴位,等到氣散開了再下針,這就是所謂的「扎營分不傷衛分,扎衛分不傷營分」。

衛氣屬於陽,營氣屬於陰。扎衛氣的時候,橫著下針,就不會傷到營氣。因為衛氣在脈絡之外運行,針扎得比較淺。扎營氣的時候,先用左手按住要扎的穴位,讓衛氣散開之後再下針,就不會傷到衛氣。因為營氣在脈絡之中運行,針扎得雖然深,卻不會傷到衛氣。